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狄仁杰系列电影 徐克有没有第四部,徐克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2023-12-11 11:45 作者:岑岑 围观:

只有徐克,也只有徐克。

《非常姜文》之后,《非常徐克》上映。但单日票房与《西虹市首富》的差距越来越大。这都是因为古装大片的没落吗?

好评随处可见,但市场反应平静如水。

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三部,东方造梦大师徐克延续了他一贯的鬼魅气质,其科学的技术探索和奇幻的想象力依然令人惊叹。历史和玄幻是两面,推理和武侠是两面。徐克打算为东方侦探迪徐人杰构建一个完整的宇宙。

同期上映的直白喜剧《西虹市首富》,尽管口碑分化,但票房表现却是《四大天王》的数倍。《四大天王》虽然被GIF图片广为流传,但并没有发出足够的票房号召力。

被众多特效大片欺骗,被一轮现实主义电影洗礼,中国观众对电影技术越来越淡漠,对好故事越来越渴望。

《四大天王》唯一打不过的,可能就是这个逐渐“抛弃”古装大片的“真实”世界。

侦探迪徐人杰:中国武侠宇宙迪徐人杰系列始于2010年迪徐人杰的《天国帝国》。从这部电影开始,从事武侠片的徐克开始探索一种融合了推理与武侠、玄幻与历史的商业类型片。后来2013年的迪徐人杰龙王和刚刚上映的迪徐人杰四大天王共同构成了“迪徐人杰世界”,这一系列产业被誉为真正属于中国的玄幻IP。

原生意义来源于原生故事。徐克的电影基本都是乱世的,有很深的历史背景。迪徐人杰系列诞生于武则天时代。天庭四王发生在众神龙王与田童帝国之间,以“康龙锏”为核心符号,串联起“夺权”的故事。有意登基的武则天希望“夺龙牙棒”,与“探天王魂”一起构成了四大天王的两条核心故事线,一条指向市场,一条指向朝廷。

这只是延续了徐克的武侠风格。相对于西方侦探片的极端推理,《迪徐人杰》兼具侠义和侦探的双重身份,不同于以往逍遥自在的侠义江湖人士。迪徐人杰系列不仅在江湖,在庙堂也是。权力的臣服与维护,宫廷中的协调与平衡,成为这一系列故事的矛盾。

迪徐人杰系列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完全从徐克构思的23张概念图开始。武侠本来就是来自中国人的想象力,徐克是中国最有想象力的导演。两者的结合诞生了“迪·徐人杰系列”。在第二部电影《龙王》的结尾,徐克一次性放出了这23张概念图,分别代表了23个迪徐人杰之谜。《杀凤》《五鬼拍门》《霹雳梵语》《笑夜叉》...光看名字就能感受到阴森鬼魅的气息。

鬼魅气质的呈现并不容易,徐克对特效的痴迷完成了经典故事与未来特效的结合。在2010年的《田童帝国》中,66英尺高的田童宝塔、金碧辉煌的大厅和阴森恐怖的洛阳鬼市都是用3D建模技术完成的。

到了“四大天王”,视觉奇观达到了顶峰。许多观众称赞这部华语大片耗尽了导演的想象力,被称为最佳特效。影片自始至终保持了高水准的特效,堪称视觉轰炸。开头正殿雕刻的金龙突然苏醒,片尾国王大怒,最后巨猿白金刚出现,极为震撼。

不幸的是,它已经进入了一个技术祛魅的时代,电影业也是如此。很多华而不实、流于表面的特效奇幻大片,这几年牢牢占据了豆瓣电影评分的最低分,投的钱多不代表电影好已经基本成为共识。在这样的趋势下,“四王”故事的软肋就显得尤为突出。人物塑造差,迪徐人杰存在感低,破案故事里的鸡肋,不明所以,四大天王等等也有提及。

“徐克拼命堆砌视觉效果”,类似的评论标题也频频见诸各种屏幕。事实上,弱剧情、强特效是这一系列电影的通病,但与之前的《阿修罗》相比,观众和影评人似乎温和了许多。背后至少有两个原因:徐克的想象力够票价,徐克一直是中国电影技术的先锋。

徐克式的特效:开创中国电影的未来徐克在影片中被东诚毅评为科学家,无论导演还是制片人,他都一直强调特效技术。《迪徐人杰系列》可以算是一部集大成者,但在此之前,徐克已经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无数的技术第一。

1969年,他去美国学习电影,沉浸在好莱坞刚刚出现的“特效热”中。徐克大胆地拥抱新技术。在他1979年的处女作《蝶变》中,他用特效创造了城堡、秘密通道和蝴蝶。2001年,《老夫子》第一次尝试用真人和CG表演...

无一例外,这些电影基本都经历过特效片所面临的差评:逻辑不清,叙事无力,人物塑造前后矛盾。总之,内容空孔都是表面的。

可以说,今天与“四大天王”的爱恨情仇,很早就有了模板。特效和故事早已是中国电影里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似乎水火不容。内容空 hole走向了特效和技术的反面。

虽然对特效的偏见由来已久,但徐克建立中国电影工业技术基础的初衷从未消失。在他最擅长的武侠片体裁上,他终于找到了一条新路。早在1983年,他就执导过《新蜀山剑客》,尝试过特效拍摄。2011年,《龙门飞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用3D技术拍摄的武侠片。

得益于徐克的技术探索和艺术感,中国的武侠电影成为创新3D电影的最佳题材。奇观、英雄、魔鬼、女神、侠义、历史混乱、怪兽成为徐克武侠片的共享关键词。此外,场景中对深度的强调和武器选择上对“飞行”的强调,创造了更好的视觉冲击和更好的立体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术让创作者获得了自由。特效不等于大场面,而是导演的魔杖,既能给导演壮胆,又能实现导演的想象。当一个导演在技术探索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他必然会在故事创作上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当这两种经验都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种新的体裁就可能出现。

虽然很多电影从业者把艺术放在技术之上,但无论如何,必须承认,电影本身的历史就是科技发展史。从黑白画面到彩色画面,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二维平面画面到3D,从小屏幕到巨幕,再到3D IMAX电影。电影技术的进步印证了麦克卢汉的永恒观点,即媒介本身也可以成为故事。卡梅隆的《《阿凡达》》,李安的《少年派》,亿的中场战争,都是科技变革下的艺术杰作。

当然,“迪徐人杰系列”的弱势故事已经证明,技术永远无法成就电影本身。徐克当然清楚这一点:“技术和创意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它们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相互影响。当电影需要表现出更逼真或炫目的效果时,相应的技术手段往往应运而生。”技术是一种工具,但总得有人去创造和尝试这样的工具。从这个角度来说,徐克值得鼓掌。但是,市场并不一定买账。

市场预测:古装特效大片的没落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三部,《四大天王》总票房接近3亿,在绝对值上与第一部《田童帝国》的2.92亿相差无几,与第二部《龙王》的6.02亿仍相差甚远。在市场增量明显的中国,新《迪徐人杰》的票房表现实在差强人意。

票房排名更能说明问题。该系列第一部2010年票房排名第五,第二部2013年票房排名第六。即使第三部票房超过5亿,也已经注定无缘2018年票房前20。

《地徐人杰》系列的沉沦,与中国古装特效大片的没落是一致的。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一直在进行电影业的“西化运动”,电影人痴迷于工业化,观众呼唤特效大片。

2001年是中国电影最低谷的一年,全年票房冠军都没有超过5000万。尽管整体疲软,但徐克的特效大片《蜀山传》仍以2000万的票房成绩位列年度第三。2002年,《英雄》诞生,开启国产大片元年。从票房成绩来看,该片也是一骑绝尘,全球票房1.77亿,比年度票房亚军多十倍。

十几年后,《功夫》、《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特效大片分别位列2004年、2005年、2006年票房冠军。《赤壁》和《画皮1》分列2008年内地票房第一和第二。国产古装大片的余晖出现在2012年,《画皮2》打破了之前的票房纪录,位列年度票房第三。

对特效大片的冷漠发生在最近一两年。2012年以后,中国电影市场突飞猛进,每年票房冠军都在10亿以上。市场的扩大带来了百花齐放,观众也越来越清楚,所谓的大片,所谓的特效,只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定不是最重要的环节。

《阿修罗》是一部典型的失序后失败的作品。观众既需要外表,也需要内核。2017年上映的特效大片《变形金刚5》票房甚至不及预期。

可惜中国的古装大片在故事内核和思想深度上先天不足,片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视觉呈现上,而怪力在中国古装大片中的乱神也非常契合深度。所以古装大片在没落,写实大片在偷偷崛起。

现实主义也是近两年国产电影的主旋律之一。纵观近两年票房突出的国产电影,基本可以把它们成功的核心要素归纳为两点:喜剧元素和现实。与“四大天王”同时上映的《西虹市首富》延续着国产喜剧的票房奇迹,《求生欲》也为现实主义的崛起做了最好的注解。喜剧与现实的结合也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电影类型。

有人说特效是电影的未来,但成熟的观众和电影市场也是如此。(文|李志平,编辑|庞洪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 taimeiti),或下载钛媒体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