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雷雨与俄狄浦斯王的对比,雷雨和俄狄浦斯王比较

2023-12-11 11:34 作者:岑岑 围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知

编辑|小阿陈

《雷雨》是一出书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人生大悲剧,以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围绕周、鲁两家跨越数十年的恩怨情仇展开,将封建大资本家的凶残与伪善尽数曝晒于阳光之下。

其与有“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美称的《俄狄浦斯王》相比,虽然二者都将“伦理关系”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但后者更加显现出一种积极的抗争精神以及对人类尊严的赞颂。

两部作品在情感倾向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之下人们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

曹禺

无法逃脱的命运:伦理与欲望的纠缠

从剧作角度来看,《雷雨》与《俄狄浦斯王》在悲剧内涵上有一定共通之处,都以“乱伦关系”为整个故事的谜底;

在答案揭晓之后,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纷纷陷入绝望的悲狂之地,从而引发读者对于人与命运的深层思考。

在《俄狄浦斯王》中,神谕一开始就预言了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罪行,他也因此遭受到生父的抛弃与迫害。

然而,负责执行命令的老仆人却心生恻隐,几经辗转,最终将俄狄浦斯送给膝下无子的科任托斯国王夫妇抚养。

长大成人之后,俄狄浦斯仍然对自己的身世毫不知情,偶然间得知预言内容,恐怕将来真会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之罪,便主动离开了科任托斯。

俄狄浦斯的本意是逃脱命运的束缚,谁知却正好踏入陷阱。

他在迎娶特拜王后之时并不知道她就是自己的母亲,因而在不知情的状态下早已实现神谕所言。

蘩漪

得知真相后,俄狄浦斯悲愤交加,最终选择自毁双目、流放他乡,以此表达对荒唐命运的不妥协,彰显了人的意志。

而在《雷雨》中,在封建大家长周朴园的变态控制之下,人的感情逐渐开始扭曲,周萍与年轻的后母蘩漪之间产生了禁忌之恋。

这段不该开始的感情对两人来说既是拯救也是毁灭,周萍惧怕父亲的权威,急于抽身,转而爱上单纯善良的四凤。

然而蘩漪压抑而疯狂的个性却使她在遭受背叛之后不顾一切地寻求报复,她将整个周公馆的秘密丑闻公之于众,原来四凤竟是周萍的亲妹妹!

一时间,天翻地覆,故事最终以家破人亡结束。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曾为摆脱命运而做出过种种积极的抗争,然而最终却不能如愿。

俄狄浦斯在得知预言内容后主动离开了科任托斯;周萍为了逃避与后母的畸恋关系转而追求四凤。

从主观上来看,他们自觉地都与不伦关系保持距离,并非有意陷入其中。

鲁侍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

“俄狄浦斯情结”,也称“恋母情结”,是一种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这种本能愿望是从原始人的心理中继承下来的,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以性本能为核心持续活动,永远留存在人类的无意识领域之中。

然而,这与人类所崇尚的伦理道德相违背,总是令人产生悔罪之感。

伦理与原始欲望相伴相生,二者之间的矛盾不能避免,更难调和,由此构成悲剧的动因。

无论是俄狄浦斯还是周萍,他们都陷入了各自的不伦关系中,命运悲剧之所以不能避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冲突是潜在的。

正常情况下,母子间的依恋关系会受到道德的规范与引导,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然而,如果家庭环境是不正常的,或是遇到一些特殊原因,这种潜藏在人心中的原始欲望便会挣脱牢笼,从而引发一系列难以控制的悲剧事件,我们将其称之为——命运。

周萍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自小被父遗弃,直至长大成人,再也没有与亲生母亲见过面。

母子二人对这段乱伦关系的实质毫不知情,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

而在《雷雨》中,这种特殊情况则表现为封建大家长周朴园的绝对控制。

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家族,又在德国留学时接受了西式的资产阶级思想教育,前者使他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后者则使他性格中自私自利、冷漠残暴的一面被格外放大。

在封建父权体系之下,周朴园不仅掌握着资本,更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他要求家人对自己绝对服从,将天性自由的蘩漪关在楼上,强迫她喝药,还再三教育周萍。

在如此压抑的家庭环境中,人性得不到舒展,最终开出一朵病梅。

周萍与蘩漪的不伦关系既是一种叛逆,也是一种自我拯救,使其内心深藏的欲望得以爆发,而不至于在沉默中灭亡。

伦理与欲望的纠缠,意味着文明与原始的交锋,然而人类本身就是这样的矛盾体,往往越想摆脱,就越会在不经意间落入圈套。

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命运都是无法违拗的,在这一点上《俄狄浦斯王》与《雷雨》共同秉持着悲观态度,可以说,俄狄浦斯与周萍的命运,就是人类社会的悲剧缩影。

周朴园

人生之问:悲剧是否孕育英雄

悲剧是否孕育英雄?这是两部作品最大的不同。

古希腊文明是人类智慧的摇篮,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了稚子般的天真与固执。

所谓“筋柔骨弱而握固”,《俄狄浦斯王》就是一道最真挚、最困惑的诘问。

它控诉了命运对人类无情的嘲弄,塑造出俄狄浦斯这般完美纯粹的悲剧英雄,并最终以他的自弃和流放来成就人类最后的尊严。

与之相比,《雷雨》则更能称得上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周公馆的一地鸡毛,让所有人都在命运面前全然溃败,主角或死于意外,或崩溃于精神失常,可谓尊严扫地、颜面尽失。

对主人公而言,这场悲剧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两部作品之所以呈现出不同情感倾向的原因。

驱逐

人文精神的勋章

俄狄浦斯是美德的化身。他拥有无敌的智慧与勇气。

对于特拜城的子民而言,俄狄浦斯是外来人,但他们却对俄狄浦斯的统治如此信服,并将其视为救世主一般的人物,足见其远超常人的美德与智慧。

在这个故事中,俄狄浦斯是最无辜的一个人,他所犯下的所有罪恶都出于“不自知”,甚至是出于“善良”。

得知身上背负着不伦预言后,俄狄浦斯立刻离开了养育自己的国家,因为此时的他并不知道科任托斯的国王与王后只是自己的养父母,他想通过远远逃开的方式阻止悲剧发生,然而却无意间落入命运的陷阱。

之后在特拜任国王时,俄狄浦斯也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破解斯芬克斯之谜、积极追凶,为特拜人民肃清苦难,只是没料到那凶手竟然是自己。

俄狄浦斯的一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是一个堪称圣洁的受害者。

俄狄浦斯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即便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他依然决不妥协,以自毁双目、自我流放的方式抛弃了上天赐予他的天赋与才干。

神可以肆意践踏人类的幸福,却不能磨灭那屹立于天地间的良心与尊严。

在无故加之的灾难面前,俄狄浦斯表现出高洁的品质,用不屈的精神为人类熔铸出一枚无价的勋章。

宿命娶母

因果循环的报应

相比之下,《雷雨》的悲剧主人公周萍却并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

故事中,周萍直接牵扯进的不伦关系一共有两段,一是与后母蘩漪,二是与妹妹四凤。

前者是有心,后者却是无意。

他的人生悲剧涉及更复杂、更深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一代之间的恩怨,可以说是一种因果循环的报应。

当年,周萍的父亲周朴园为了自己的前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母亲将怀有身孕的鲁侍萍赶出家门,转而迎娶千金小姐,间接逼得鲁侍萍跳河寻死。

好在她为人所救,多年之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带着女儿回到了周公馆。

中国人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周朴园因为一己私利抛弃妻女,险些造成一尸两命的后果;

这份罪孽是无论如何不能洗清的,它并没有直接报应在周朴园的身上,而是绕了个圈子,给予周萍沉重一击。

周朴园是最推崇尊卑秩序的人,然而苦心经营的这一切却在他面前尽数坍塌,究其原因,竟是自作自受,这比任何肉体上的苦痛更加令人绝望。

所谓“父债子偿”,周萍很不幸地成为这条因果链上的牺牲品。

流放

他的两位恋人——蘩漪与四凤,都笼罩在父权的阴影之下。

如果周朴园没有抛弃鲁侍萍母女,他不会爱上四凤;如果周朴园没有以近乎变态的手段向家人施压,蘩漪不会成为他的后母,更不会与他相恋。

对蘩漪而言,周萍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让她在这牢笼般的周公馆第一次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然而对周萍来说,蘩漪压抑而疯狂的个性又对他形成了新一轮的束缚。

出于自私和怯懦,周萍选择了逃避,他背叛蘩漪,也正式点燃了这场悲剧的导火线。

周萍与蘩漪并无血缘关系,却与四凤是真正的兄妹。他本以为得到救赎,不成想却落入更深的罪恶泥沼。

《雷雨》书写了一处无路可逃的绝望之地,所有的卑劣与私心都在冥冥之中算好代价,只待时机成熟后加倍奉还。

与《俄狄浦斯王》不同,《雷雨》中所展现的命运并不是为了无端捉弄人类,而是充当了一种正义的审判。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封建大资本家奴役、压迫着中国百姓,苦难中的人们无处申冤,只能寄托于“天道好轮回”的愿望。

然而,悲剧席卷而来时,却将无辜的人一并卷入,让所有人都落得这般悲凉凄惨的境地。

失明

结语

如果说《俄狄浦斯王》是一首颂歌,那么《雷雨》就是一支哀曲。

二者都通过伦理悲剧揭示出了人生的苦难与困境。

不同的是,《俄狄浦斯王》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而《雷雨》则更为悲观,将人类无助、无望、无路可退的绝境摊开,发出一声沉痛的呼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