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当我们看灾难片时,我们看的到底是什么?——电影中的哲学思辨

2023-12-10 17:20 作者:岑岑 围观:

假设10分钟后全球核战争爆发。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会死。现在我们有了anti-空 hole,但是它的氧气、饮用水、食物的储存都是有限的,只能维持10个人一年。换句话说,这十位幸存者将肩负起复兴人类文明的重任。如果不诉诸暴力,而是用理性的方法,我们会如何选择这十个有权进入反-空洞的人?这是电影《哲人》(2014,又名《黑暗之后》,约翰·赫德斯导演)中的一个思想实验。

虽然这个思想实验和其他所有思想实验一样,试图迫使我们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进行思考,做出艰难的选择,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却是人类反复思考的灾难主题。例如,诺亚方舟的故事在《创世纪》的第6章到第9章都有描述。为了惩罚人类,上帝决定降下一场大洪水。同时,上帝要求诺亚一家建造一艘方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以便在洪水退去后复兴人口。虽然诺亚方舟的故事从现代进化论和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没有科学依据,但其中蕴含的终极思维也在很多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有所体现。大禹治水在中国也包含了大洪水的母题。进入现代后,虽然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无法完全摆脱自然灾害的魔杖。瘟疫、气候变化、火山爆发、海啸等人类无法控制的灾难随时可能来袭。随着我们对自然和宇宙的了解,其他人类无法控制的事件也逐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比如地磁倒转、彗星撞击、外星人入侵等。

事实上,不仅过去的宗教和神话对灾难这个话题“情有独钟”,现代科技也对其可能带来的灾难非常警惕。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人类活动引发灾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战争、生态灾难、人口爆炸等原因,都可能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当代流行文化往往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各种解读。这些灾难设定集中在各种科幻、灾难片里,比如星际(沙尘暴、气候变化)、独立日(外星人入侵)、后天(气候系统突变)、十二猴子(生物科技灾难)、终结者系列(人工智能失控)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灾难片是以超出人类能力的灾难赢得票房,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我们是不是担心太多了?

受末日哲学家的启发,我在班里进行了一个类似的思想实验(复旦大学通识选修课《电影中的哲学思辨》)。在圣经中,是上帝选择谁有权进入方舟;在电影《告别亚特兰蒂斯》中,似乎权贵(全球权贵)、富人(商人)和智者(科学家)最后都上了船,这是一些原则的妥协和综合。在我的课堂实验中,没有人扮演上帝,也没有金钱和权力带来的利益。谁能活下来,就留给教室里的学生自己去选择。我称之为“方舟(思想)实验”。

实验的设置和过程如下:我买了一张扑克牌,把牌分成两组。在第一组的卡片上写上各种职业,如农民、军人、银行家、飞行员等。,并随机分发给班上的27名同学。拿到卡片后,他们有30秒的时间告诉全班他们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他们可以登上方舟。然后全班(70人)逐一投票,排序。

在第二套卡片上,我写下了各种能力和属性,比如过目不忘、白血病、诗人、糖尿病等。有些在我们看来是优点,有些显然是缺点。然后这27张卡随机分发给之前拿到卡的27个同学。他们还有30秒的时间告诉大家自己拿到的牌,并演示自己登上方舟的理由。最后,进行了第二轮投票,以产生第二个排名。

两次投票结果如下(根据第二轮投票结果,绿色为最终登上方舟的角色),括号内为赋给第二轮的属性:

第一轮投票的作用,第二轮投票,两轮投票的变化。外科医生(语言天才)6170↑9农民(强迫症)5649↓7天体物理学家(长跑运动员)3945↑6记者(有心理咨询师证书)441↑39桥梁工程师(麦霸)2739↑8幼儿园老师(会做饭)836↑28军人()231 = 9警察(缝纫)1425 = 11程序员(熊猫血)3324↓ 52↓3零售商(梦游)32↓1银行家(自闭症)22-飞行员(车祸致残)151↓14电影明星(有肝癌家族史)最后登上方舟的人物有:外科医生(语言天才)、农夫(强迫症)、天体物理学家(长跑运动员)、记者(有心理咨询证书)、桥梁工程师(麦霸)、幼儿园老师(会做饭)、士兵(过目不忘)、猎人(段子手)、铁匠(舞蹈大师)和警察(会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这份名单,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发现:第一,学生的选择自然是对灾难背景的直接反应,因此其中的角色都有明显的“功能”。比如农民可以种地,可以提供食物;外科医生可以提供医疗保障。在灾后社会中,不必要的职业,如电影明星、飞行员、银行家、零售商等等,在两轮投票中的得票率都很低。

其次,这份名单中还有几个“厉害的职业”,比如军人、警察、猎人。从课堂上同学们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大家都非常重视方舟内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秩序维护。然而,几乎没有人考虑过治理“强大的职业”群体,这意味着忽略了他们滥用权力压制甚至奴役他人的可能性。再次,可以看出学生对智力的重视程度,所以选择了天体物理学家和桥梁工程师。

如果从两轮投票的变化来看,会有一些有趣的变化:最戏剧性的是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记者。记者第一轮只得到4票,第二轮得到41票。换句话说,心理咨询师的证书让记者实现了逆转,得以登上方舟。获得烹饪技能的幼儿园教师也实现了类似的逆转。身体状况和疾病自然是最明显的属性,而糖尿病和残疾是最大的。有趣的是,第二轮获得“同性恋”属性的渔民比第一轮获得了更多的选票。虽然我们最终没有登上方舟,但这是否意味着学生更容易接受多元文化?出乎意料的是,“烹饪”属性在第二轮投票中也获得了28票。教室里好像有很多“吃货”。当然,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帅”属性最终还是要加10票的!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几乎所有的灾难场景都包含三个层面的问题:

1.技术问题:如何生存?

2.生物学问题:如何繁殖和恢复种群?

3.人民提问:应该保留哪些文化特色?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再看两轮投票的结果,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没能登上方舟——诗人和画家(可惜是色盲!)小说家和钢琴家无一幸免。我在课堂上评论说,如果人类按照这堂课学生做出的选择继续下去,这个版本的人类2.0就是“没教养”。这意味着人类在音乐、艺术、文学等领域都要从零开始!

提示:老师没有给出目标设定,只说要选10个人。性别、年龄等被忽略的因素。

总结:反映了课堂上所有学生的价值选择,整体上看重文化和实力。

问题:你能在现实中生存吗?

“天启”(又译“启示”)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πουψσ。它的前半部分,apo,表示展示和拿取;后半段的Kalyptein是躲和盖的意思。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揭露/揭露”的意思。换句话说,“天启”这个词并不像今天常用的那么恐怖和吓人,它其实包含了一种认知意义。“认识你自己”——这句写在特尔斐神庙里的警句,正是哲学的根本使命之一。

当我们看灾难片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看什么?灾难和灾难片让人认识自我,带着敬意面对人类的终极命运。

作者:余哲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