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替夫作军粮、打虎救父、拒辱自缢,《列女传》中写满了荒谬和血泪

2023-12-02 16:30 作者:岑岑 围观:

刘向,字子正,原名耿盛,世称刘,西汉著名儒生。他创造了多个第一,包括写了第一部《列女传》,分母仪、圣人、仁、节、义、辩、恶,讲了一个诗书中所载的贤妃与贤妇的故事,目的是谏。

这本书开创了一个传统。历代正史的“传记”中总有女性的一席之地。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有表现女性德行的列传。但是,经过调查,只有一种感觉。越是接近现代,对女性的传记就越有偏见。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学术研究中心编辑高认为,偏差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女性的社会角色逐渐弱化,从双重角色转变为单纯的家庭角色;另一个是女性价值观正由多元向单元演变,贞节观念日益强化,以宋金为转折,元代为转折,明清为极致。

让我们从数字开始。《后汉书·列女传》一共收录了19个列传,数量很少,也分了很多类别,比如贤明、忠义、仁孝、智等。贞操和贞操加起来只有七个人,只占三分之一。《晋书》37人,《魏书》17人,《北史》、《南史》30余人,《隋书》16人,《唐新旧书》57人,《辽宋金》77人。这么说吧,在宋代之前,列女传的规模都不大。

元明清列女传中,人数膨胀得像吹气球。《元史·女传》有200多人,《明史》有400多人,《清史稿》有70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秀的女性是不是越来越多?女性潜能的释放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但《女人传》人数的膨胀似乎与女性的优秀无关。因为其中包含的各种事迹和人物增加的很少,增加最多的只有两个,就是贞节和贞操。

两者有一些区别:贞操是忠于丈夫的权力,生是丈夫的人,死是丈夫的私;贞操的道德标准更高,手段更激烈。她不仅会在受到侮辱时自杀,丈夫也会不争气,投敌而被贼杀,妻子也会以激烈的手段表现出保持贞操的决心和意志。简而言之,她会死。从后汉书到唐代新旧书,因贞节、贞节而入传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一半。

说到宋、辽、金,这两项之和远远超过一半。以宋朝的历史为例。智者只有一个,勇者有三个,仁者有四个,孝道这么重要的人只有六个。但是贞操和贞操加起来是36个人。而且贞操比贞操多得多,达到33人。《宋史》编纂者所欣赏的女性,似乎都认为她们值得一书,即不仅要贞洁,还要足够坚强,贤惠不孝都无所谓。甚至其他物品,很多都和老公有关。比如“仁义”范畴,东安县市民丁夫妇双双被歹徒抓,妻子为歹徒哭诉。丁家亡,不如让丈夫回家,有个祭祖的人,却被歹徒杀害。这是大仁,救了丈夫,也救了丁家的香火,但本质和解烈差不多。另外,还有为公婆和其他婆家而死的人。

而且在宋朝历史上,开始出现非常奇怪的涵养行为。一个马贼进入临淮郡,王玄想带着妻子曹石逃走。曹石告诉他:“听说女人出闺不能死。”马贼来了,曹石起不来。被马贼劫持,骂骂咧咧,锲而不舍,被杀。我看不出这样的死亡有什么价值。但是这样的事情被公开记录下来,似乎还是有些价值的。宋朝以前没有这样的例子,宋朝以后有很多。

元朝的历史更惨。200多人中有140多人是因为贞洁而被介绍的,烈士和因为兵变而自杀的人加起来差不多有100人。还有几个例子比曹石更难理解。秦润福的妻子柴氏是第二任妻子。前妻留下一个孩子,柴氏又生了一个孩子。前妻留下的孩子被诬告勾结盗贼,依法惩处,柴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赔罪。

河南益阳秦家的两个小妹妹得了一种怪病,医生说没办法治。不知道这位大姐哪来的灵感,就把自己的脑浆凿出来混在药里给爸爸吃,还真的管用。后来爸爸的病复发了,小姐姐把自己大腿上的一块切下来做成粥给爸爸吃,又起作用了。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这种事我看不出有什么积极意义。

《元曲女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李忠义的妻子刘翠阁。大旱之时,河南平章的政治官员刘哈拉的部队缺少口粮,准备制作一些人肉口粮丸,于是抓到了李忠义。刘翠阁跑去求饶,但是没有用。他对士兵说:“我丈夫又瘦又小。听说又胖又黑的女人味道最好吃。我又胖又黑,所以一定好吃。”我被煮给我老公当军粮吃。

相信我,即使这些例子如此怪异,它们仍然是《女人传》中最可信的部分。渤海之妻胡,一手拖虎脚,一手猛砍,打死老虎,背着到济阳城求医。刘平幸免于难,但胡因伤势严重而死亡。这样的故事古往今来一直在讲,好像是一种传统,一个比一个宋武厉害。此外,还有许多幻想故事,这似乎是袁和白狗坟的灵感来源。大部分都是一些公司报道的夸张谣言,不加歧视的记载在《女人传》里。我甚至怀疑,排除这些故事和那些莫名其妙的轻佻言行,只有《女人传》里的那些自残和死亡才是真的,而死因却不一定。

当然,要说莫名其妙,还得说明史。《明太祖列女传》中的400多人,有350多人属于贞节贞节,是历代比例最高的,其中有些人很奇怪,值得重述。惠姬的胡,刚结婚半年,丈夫就去世了。胡剪短发,毁容,守寡二十余年。后来,当他生病时,他的父亲请医生来看他。胡道:“寡妇的手,怎么会给别的男人看见?”于是他病死了。

在安陆,有一个女人叫,她嫁给了李,很久以前就成了寡妇。她回到父亲的房子,把自己锁在一栋小楼里,在室内呆了30年。陈夫人临终时对她的婢女说:“我死了以后,不要让男人抬我。”她家人不理她,让男人上楼去扛人。已经死了的陈太太突然坐起来说:“我开头说什么来着?你怎么能这样做?”我几乎没多拿几个。王重阳的死而复生,我不知道他是否实践了“保持贞操”。

最诡异的是夏县孙珍的老婆柴。崇祯四年冬,一伙土匪进入夏县。柴跟随丈夫进山逃跑,被搜山的土匪发现。匪徒们看到柴年轻貌美,便产生了兴趣。他们上前握住柴的手。柴意志力很强,一张嘴就把刚被陌生人夹住的肉咬了下来。另一名歹徒掐柴的胳膊,柴又咬掉胳膊上的肉,最后被歹徒砍死。

《清史稿》的情况就不用说了,用四个字概括,说有四个“老爷”,只给父亲、姑姑、丈夫当口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洪水。这个女孩跳进了河里,因为她看到一个陌生人一丝不挂。有三个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女生因为在荒年不羞于出去吃粥而自杀。这种毫无意义的死亡,在历朝历代的女性传记中随处可见。他们可能都还活着。

明清《列女传》为何与以袁为转折点的宋代有如此程度的偏离?有人认为是宋明理学的枷锁,我不这么认为。我始终认为,文化的根在经济,经济结构和模式肯定有问题。其核心是关于贵族社会崩溃后,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父权制和夫权家庭关系的建立,以及被剥夺了纳税人资格和土地分配权的女性的经济依赖所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权利的极大不平等。所以可以看到城市职业女性群体崛起,农村女性自我审查与社会压迫并存的奇怪现象。

因为这种经济权利带来的便利,男人变得更软弱,更自省,甚至把压迫当成平等,把怪诞当成必然,以至于今天还有那么多直男的毒瘤不在棺材里。鲁迅先生说得很好,“道德必须是普遍的,每个人都应该做,每个人都可以做,而且对别人有益,所以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表彰‘介烈’只针对女性,不针对男性。”禁欲不过是打着道德旗号的压迫。建议家长不要送孩子去任何国学班。如果他们不幸进了,会发现老师居然让孩子背《列女传》,这让他们死不瞑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