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亚历山大东征是真是假,亚历山大东征过程图解

2023-12-02 16:29 作者:岑岑 围观:

亚历山大大帝,古希腊文明的神,也是西方最牛逼的君主,在西方人眼里,他的丰功伟绩堪比成吉思汗。据称他曾征服了小亚细亚(土耳其半岛)、埃及、阿拉伯半岛、伊朗、阿富汗,势力范围直达印度河。

有关亚历山大东征事迹,最早也是最重要来源是阿里安所著《亚历山大远征记》。亚历山大是公元前4世纪的人物,而阿里安则是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官员,这本最早关于亚历山大的著作,时间上相差了400年。

虽然阿里安声称他的素材都来自亚历山大部下,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埃及国王的托勒密(虽然我也不明白相差400年,托勒密怎么告诉他,但这个不重要,暂且无视),但书中白痴级的错误比比皆是。

一、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从马其顿出发,带了3万名步兵,4000骑兵,携带了10天干粮。

注意:马其顿古国只是希腊的一部分,位于希腊半岛北部,核心区域是色雷斯(保加利亚南部),虽然亚历山大的初步攻击目标是一海之隔的安纳托利亚(土耳其),但仅带了10天干粮如同儿戏。

在我们古代军事理念中,别说十天,剩半个月口粮都是大危机,必须撤退。

道理很简单,打仗不是儿戏,更不是电影中双方旷野列队,互相叫阵,最后没头没脑一顿乱砍。事实上行军打仗细节非常多,工作量非常庞大,准备工作都不止十天。

如果孙武去攻打小亚细亚,他会怎么做?首先,他要找个安全的营地,扎营布防,安排侦察骑兵侦测敌人动向。

打仗,你得先知道敌人在哪吧,侦察兵一去就是好几天,侦查半径不能太小,否则看到敌人也没时间准备。等侦察兵的时候,你必须找个地方呆着,要不然他去哪找你汇报?

扎营就需要布防,布防就需要修工事,调派人手,采集材料,分兵驻守等等,仅完成这些工作就得好几天。

侦察兵报告完毕,摸清楚了敌情,下一步干啥?根据敌我兵力判断,挑选一个最合适的决战地。选好位置,你就得抢先占据有利地形,然后继续修工事,同时引诱敌人过来决战。

这次修工事更麻烦,等敌人更不知道要多久,别说10天半个月,囤半年粮食都有必要,因为敌人绝不会傻乎乎一点准备都没就过来。

孙子说:兵贵神速。这不是强调机动性,而是指打仗太花钱了,耗不起,否则打一仗下来,所获收益远大于损失。换句话说生意越做越赔,越打越穷,那打仗就是自取灭亡。

影视剧中的荒野遭遇战,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双方指挥官都是白痴;二是追击战,一方只想逃命,另一方拼命追,所以才会毫无顾忌地到处乱跑。

数万人的部队,不管扎营还是拔营都极其麻烦,通常指挥官要提前下令,“XX日开拔,大家做好准备。”所谓主帅一声唿哨,大军立刻出发,那仅存在于战争盲的想象,就算以搬家熟练著称的游牧民族,收拾营地也得好几天。

所以带十天干粮就敢跨海远征,纯属扯淡,扎个营粮食就吃光了,如果给孙武吴起知道,怕是他们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二、翔出天际战损比。

马其顿撑死只有半个希腊,而亚历山大征服的领土,覆盖了三大洲,比俄罗斯面积还要大。亚历山大的对手,仅波斯帝国就是个庞然大物,就在几十年前,波斯还数次出动百万大军入侵希腊本土,比如大家喜闻乐道的温泉关战役。

所以想以三万多人灭掉波斯,还要一路打到印度河,能支持这个结果成立的因素只有惊人战损比。

我们来看看亚历山大的神话战损。第一次战役,决定小亚细亚归属权的格拉尼库斯河战役,马其顿以35000人对波斯4万人(35000名步兵,5000骑兵),波斯军被全歼,马其顿损失105人。

老实说,即便古代战争,想打出这种战损,也不是不可能,前提是使用弓箭,只有弓箭才能达到大量杀伤敌人自己无损的效果;又或者依靠地利的特殊情况,比如水淹七军,再比如火烧连营。

但如果你看了我前几篇分析亚历山大军队的文章就知道,马其顿军团没有弓弩手,即便有也非常少,作用微乎其微,马其顿赖以成名的是肉搏,无论砧板战术还是刺猬方阵。

这场战争的记载,也是双方进行了激烈肉搏。波斯骑兵率先发起了攻击,马其顿人渡河的时候,波斯骑兵半渡而击,向他们射箭并投掷大量长矛。马其顿骑兵顶着枪林箭雨中冲过河,用长矛以近距离格斗的方式,将波斯骑兵全部歼灭。

随后部署在骑兵后面的波斯步兵,以楔形阵型发动突击,但遭到了渡河完毕的马其顿军团包围,然后开始了屠杀。当然,全部以肉搏方式。

俗话说困兽犹斗,孙子曰:围城必阙。围城必须留个缺口,千万不能把敌人置于死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活路的敌人会爆发可怕战斗力,就算能打赢也必然遭受重大损失,所以我们古之名将,都是千方百计避免。相反,韩信项羽都曾用过,主动把自己置于死地来刺激士气的套路。

而神奇的亚历山大大帝,偏偏就把敌人围成困兽,而且以翔出天际的战损比结束战斗。

我在前文一再强调,肉搏战是最低级的战术,因为正常情况下杀敌一千都要自损八百,而且难度太大。

你真以为要求士兵上去拼刺刀是件很容易的事?其实从马其顿作战方式就能看出,他们的文明非常低级,连弓弩都不会用。

如果你相信这个,你不如改信太阳能从西边出来,这简直是在侮辱我们历代所有兵法家、名将们的智商。

更神奇的是伊苏斯战役和灭亡波斯帝国的高加米拉战役。

伊苏斯马其顿35000人对波斯十二万,波斯全灭,马其顿损失150人。

高加米拉马其顿5万对波斯大军,大到什么样?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举国亲征,说法很多,一说百万,二说六十万,最少的记载也有二十万。

就算二十万,这是波斯帝国最后的顽抗,全是精锐,最后波斯军全灭,大流士本人则在逃亡路上被近臣谋杀。

马其顿损失这次终于多了一些,多少呢,1000。

注意,全是肉搏战,按阿里安记载,波斯军队阵亡超过9万人,也就是说马其顿兵用肉搏杀了9万人,自己只损失1000。

说真的,我连吐槽都没兴趣,你们谁爱分析自己分析去。

对于这种神迹,只有一种理由可以解释,波斯人全部得了失心疯,一个个主动往枪尖上撞,俗称“爱上枪尖综合症”。大概也许都活腻了,没见过长矛刺猬方阵,想用肉身尝试一下滋味。

三、波斯史诗的记载。

我并非不相信有亚历山大这个人,也不是不信他征服了波斯,但事实绝非西方人的自吹自擂。阿里安的那些记载,说是网络小说我都嫌其水平低劣。

应该这么写,亚历山大其实是个剑仙,修成了无上飞剑,口念咒语,阿米托佛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万道剑气瞬间将大流士狗头斩于马下。

嗯嗯,这才叫合理。

11世纪波斯出了本《列王传》,以诗歌方式讲述了波斯帝国四千年兴衰,也就是史诗,西方描述历史的常见方式。

里面当然充满了大量无稽之谈,比如它说亚历山大曾打到中国,而中国的前一站是埃塞俄比亚,这种地理位置绝对让你满脑子问号。

亚历山大带了1万人,而中国天子则是率百万军队迎敌,然后中国天子就臣服了,因为他认为亚历山大说得对。

最搞笑是中国天子付的赔偿金,我也不懂波斯单位,总之数量按百计,比如100把宝剑,几百XX单位金子,几百XX长度绸缎等等。

我说,你是有多瞧不起中国啊,这点赔偿金,还不够百万大军一个时辰的开销。

波斯人为啥如此捧亚历山大臭脚,因为他信安拉,中国天子是被安拉说服的。啥?亚历山大是穆斯林?不仅如此,他还是个波斯人。

虽然列王传光怪陆奇,但他对亚历山大的身世,做了一个颇有说服力的解释。

因为罗马帝国不肯交税,波斯皇帝达拉布亲征。虽然我不明白这个罗马帝国咋回事,但可以确定,这个罗马帝国位于小亚细亚,也就是土耳其,因为诗中说罗马首都是阿姆利亚城(土耳其图非兹湖附近)。

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叫凯撒,名字叫菲利普。先别急着懵逼,这些不重要,诗人嘛,都是开放性思维,你要允许人家文艺性创造。

这个菲利普应该是马其顿他爹腓力二世,菲利普求和,达拉布同意了,但要菲利普献出闺女。呆了九个月后,达拉布腻了,又把闺女送回去,然后生了个儿子,起名亚历山大。菲利普没有儿子,很喜欢他,于是宣布收亚历山大为子,也就是外孙变成了儿子。

达拉布还有个儿子,叫达拉,达布拉死后达拉继位,也就是大流士三世。然后亚历山大娶了达拉的闺女,也就是自己的侄女。

关系有点乱,我整理一下,按波斯人的说法,亚历山大他爹是波斯皇帝,应该是阿尔塞斯,他跟大流士三世是异母兄弟,而腓力二世则是亚历山大的外公。

虽然很混乱,但这却合理解释了,亚历山大东征出奇顺利的原因。大流士比较暴躁,波斯人民主动请求亚历山大出兵赶走大流士。大流士这边分崩离析,打了一仗就被部下谋杀,拿人头找亚历山大领赏去了。

这与西方记载完美融合,且圆满解释了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亚历山大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尤其埃及不费一兵一卒主动投降,还去过麦加朝圣。

注:虽然咱也不明白,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去麦加朝那门子圣,但无论阿里安还是列王传,都有相关记载。

以及亚历山大走到那盖到那,三万多人一边打架一边修城,几年当中修建了无数个亚历山大城,其中包括埃及那个著名的亚历山大港。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属于庶子争位,为了以示正统,当然要想尽办法大搞仪式感。

所谓三大洲都是波斯帝国领土,亚历山大只是击败了大流士,接管了波斯,根本不存在所谓东征。之所以以弱胜强且战损比夸张,是因为大流士不得民心,部下纷纷叛变,其实这仅是一场兄弟争位的宫廷好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