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冯小刚最好的电影《大腕》,总有人说看懂了就发财,原因何在?

2023-11-19 16:50 作者:岑岑 围观:

2001年,冯小刚43岁,这是他创作生涯的巅峰。他之前有甲乙,然后有《天下无贼》《非诚勿扰》。而中间以“非诚勿扰”三个字打头的两部电影,却有些不为人知,一部是《手机》,一部是今天要讲的《大人物》。

单从票房成绩来看,《大人物》当年赚了4000万。结合那个时代的货币价值,今天要换算成十亿元才能开机,但另一个数字,3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最终让这部电影的利润变得渺茫。

只是谁也没想到,它从2001年发布至今,并没有激起什么波澜,但5年后,10年后,甚至今天,它越来越发酵。它被许多人称赞为:“如果你理解了这部电影,你现在就富有了!”

原因何在?

答案就在剧中透露的三个信息点上。很多人即使没有完整看过影片也一定看过截取的视频:李成儒老师侃侃讲到“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接下来就不说整部电影的剧情了,只把电影中透露出来的“发财”三点带出来。当然,以下三点在今天也得到了一一验证,但也失去了最好的入市时机,只是思想的力量,今天还在!

第一个致富机会:“房地产”,引申机会“奢侈品”出自李成儒老师,也是互联网上最经典的一段话。李成儒老师的原话是这样的:你必须选择最好的黄金地段,聘请法国设计师,你必须建造最高档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最小户型400平米。有什么宽带,光缆,卫星能连上他?楼上面有花园,楼里有游泳池,楼里站着一个英国管家和一个戴假发的特别绅士。主人一进门就要告诉人们:先生,我能帮你吗?一口纯正的英国伦敦腔,有面子。如果用哈佛的教材在小区建贵族学校,光学费一年就要好几万美元。

再建一个美国诊所,等24小时。就一个字,贵~看个感冒要一万八。你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如果你开的是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说吧,这样的公寓一平米要卖多少钱?我觉得反正要2000美元。2000美元?这就是成本!起价4000美元。

不要太贵,没有折扣。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花2000美元买房子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付2000美元。你知道什么是成功的人吗?成功的人买最贵的东西,而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对于房地产的口号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这个演讲像不像地产大亨或者成功人士说的话?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说这话的李成儒老师在电影中被设定为精神病院的病人,所以他说了一段在当年看来不可能的话。但是时间越来越近,以北京为例,很快就突破了一万元,五年十年之后,就到了均价5-6万元。当年那些略显癫狂的话逐渐被验证,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是疯子说的是实话还是我们现在都疯了?

无论如何,当年投资房产的,今天都是有钱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发财的机会:“互联网”,延伸的机会“新概念”首次出现在原台词中:

想靠电商赚钱都是傻逼。网站要砸钱,孩子不忍心被坑。先高薪雇几个骂人的枪手,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开枪就灭谁。网站靠什么?这要看点击率,点击率上去了,下一家就跟着上去了。你扔进去多少钱,加一个零,直接卖给下家。我还告诉你,如果有人谈收购,马上套现,你连给股票都谈不上。有兴趣可以投资800万到1000万。我不敢多说。我保你一年,赚一亿。我说的是美元!

这是当年的又一段寓言独白。虽然2000年互联网非常发达,但马云、马花藤等人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没人知道!

但进入2010年后,单车共享、直播网站、交友网站比比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拿钱砸,就像电影里说的“先砸钱,重建舆论,换取点击率,再砸钱,创造市场价值,最后套现,留下一地鸡毛!”

这种完整的套路,当年理解的人很多,但相信并真正做到的人很少。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你现在一定很有钱!

第三个发财的机会:“广告位”,一个延伸的“制造热点”的机会。虽然广告自古有之,但能概括广告本质的一定是“大腕”,把一场“葬礼”变成一场大规模的广告拍卖。这个绝妙的想法,在影片中一路走来,毫无违和感。

如“假的可以做成真的”、“有钱的地方就有广告,有广告的地方就有钱赚”、“广告就是曝光,钱是小事”...

这些台词可以作为任何广告公司的运营销售秘籍。

如果说冯小刚在《大腕》的编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我想说,“冯导演真有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完整版的《大人物》。

(文/达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