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大腕》未删减版突然平台上线,冯小刚喜剧巅峰,如今更像悲剧

2023-11-19 16:49 作者:岑岑 围观:

文/马清运

5月8日,爱奇艺突然上线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大人物》。在这个全新的版本中,除了对画面质感有了更好的修复,片长也比一般版本多了4分钟。2001年《大人物》上映时,普通版是103分钟,蓝光版是107分钟。后者被认为是《大人物》的未剪辑版。

《大人物》是一部由石康编剧冯小刚和导演葛优主演的喜剧。石康老师后期作品不多,观众能看到的只有挣扎。这部近20年前的作品(剧本写出来已经20年了)可能只会在粉丝的记忆中留下一些经典台词。而李成儒老师的那句只贵,房子必须等于4000美元,现在,其实也无非是郊区房价。过去夸夸其谈的海口,现在已经变得想象力太薄弱了。

从叙事流畅度来说,这部《大人物》是小刚电影的巅峰之作。就情节构思而言,《大人物》应该算是冯小刚喜剧电影的真正巅峰。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对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自嘲,实际上是对整个广告生态的讽刺。当时正值新千年伊始,广告业务蓬勃发展,开始抢夺电影艺术的话语权,《大人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实用。

20年后我们去看《大人物》,里面的很多内容都会流露出悲剧的味道。当初石康和肖钢用来调侃的广告商业模式,在艺术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我们的影视从业者也不再认为这是广告商业对我们的“强奸”,而是对我们的有效帮助。

20年前,《大人物》中的尤尤和王为泰勒的葬礼做广告,似乎嘲讽了很多东西。其实片中出现的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穷人。英达饰演的王是广告商业模式下最可怜的人。就像我们说的,他是一个对金钱厌烦的人。二十年后,这样的角色才真正成为影视业的顶梁柱,大部分成长为制片人。

还有葛优老师演的你你呢?在我看来,他更像导演冯小刚。当时,当年的导演肖钢已经连续拍了几部贺岁片,商业气息浓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回报。但同时也有批评认为,肖钢导演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失去了艺术本色。在《大人物》中,我们看到冯小刚自导自演。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来电影艺术家面对广告这种商业形式的状态。

一方面,以肖钢为代表的电影从业者需要向商业低头,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葬礼”的主导者,拥有真正的话语权。一方面,你你甚至导演肖钢在剧情创作上还是有话语权的,在写什么样的广告词,做什么样的广告上还是有相对的权力。你有满足商业需求的权利,但没有拒绝广告的能力。一方面,无论是游游、导演冯小刚,甚至更多的商业电影人,都有另一种鲜活的精神。

《大人物》男主角的精神是什么?优优在剧情中的台词很明确——不能让大家白忙活。首先要保证葬礼不赔钱。接下来,我们会把赚到的钱一份留给王,一份给露西,还有我们自己的那份,都捐出去。“让那个骂我唯利是图的傻叉不小心走了。”其实这就是精神。一方面在商业广告上赚够了钱,一方面又对这种风气嗤之以鼻,包括那些嗤之以鼻的人。

就连这场葬礼的真正主角泰勒导演也不是悲剧人物?他想拍北京皇城的末代皇帝,却对他的作品产生了质疑。当他想放弃拍摄的时候,背后的商业力量带给他的不是对艺术的尊重,而是必须要导演签字,却让年轻的导演拍摄。泰勒本人看似尊重艺术,实际上却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广告招牌。

最终,泰勒起死回生。他邀请尤尤做男主角,拍了一部喜剧片,把精神病人的状态呈现给了这场喜剧狂欢。《大人物》中的泰勒是电视机屏幕前的冯小刚。所有的喜剧都是悲剧。后来,与冯小刚导演有过密切合作的刘震云先生也有一句至理名言:所有的悲剧最终其实都是喜剧。这样,冯小刚导演和刘震云先生最终走到一起是必然的。

20年后再看这个“大人物”,在商业广告的洪流中,无人能独善其身。如果说当年的《大人物》对商业广告还有一丝嘲讽的话,那么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于把商业广告捧为金主。但在赞美的背后,我们都知道,我们以艺术或娱乐的形式为金主父亲制作的东西,只是为葬礼而葬礼。

商业和艺术是一个无休止的悖论故事。后来,把自己变成广告招牌的导演冯小刚停止拍摄贺岁片。反过来,导演冯小刚也进入了他的英雄暮年。这其实又回到了《大人物》的开头。泰勒在拍《末代皇帝》,看起来像艺术,但他开始犹豫了。这种艺术真的有必要继续下去吗?末代皇帝和末代电影艺术再次形成了互文关系。泰勒和冯小刚也互相交谈。二十年后的影视从业者在和王交换文章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