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光棍的定义是什么样的,光棍主题

2023-11-19 02:32 作者:岑岑 围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前言

《光棍》是朱玛拜《深山新貌》、《东方美女》、《原野飞雀》、《光棍》又名《同代人》四本书中的一本。

它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它的结构手法上,表现为它的独特和创新。作者创造性地采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方式,以“葡萄藤式”的叙事结构,将复杂的社‘’会人生,压缩于短短半天的时间。

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将过去与现在串联起来,将现代边疆小镇的社会人生、人性百态,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与重现。

文章试图对《光棍》中的组织艺术进行阐释,并对其具体的写作技巧和角色特征进行剖析和讨论。

“葡萄藤式”的故事架构

“葡萄藤式”是指由主要的蔓生植物和分支植物,组成的一种类型。树枝上将会有一串串的葡萄,葡萄藤枝繁叶茂,则果实丰硕。

《光棍》是一个类似于藤蔓的剧情框架,有主藤,有枝叶,有果实。“时间”就是这部作品的“主藤”,也就是主角卓拉曼从睡梦中醒来,一直走到他去工作的那一刻。

从他起床晨练,洗漱,吃过早餐,再到出门上班,整个过程连半天都不到。在半天的时间里,作者把所有要描述的事情都包含在了这个时间段里。

主角在上班路上所走过的道路,在时间的推移下,他的空间位置都在发生着变化,而在每一个变化的节点上,都会产生一段奇妙的故事,就像是主藤上长出的一串串葡萄,它们相互独立,却又相互联系。

但小说的总体框架还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走在上班的路上,这个动态过程,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因此,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清楚。

小说共29章,另设“开篇祷文”与“结尾祷文”。这29个章节中,除了第一个章节对主角的居住环境和家庭背景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之外,其余的章节都是以主角前往写字楼上班的路线为主线,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

那些传说,就像是一颗颗生长在时光“主藤”上的葡萄,都有一段美妙的历史,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组合成一段完整的历史。

作家使用“葡萄藤式”的写作方法,一方面是为了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简洁,让人看得更加舒服,而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仔细地整理和探索其中的错综复杂的结构,从而忽视了对其中含义的掌握和领悟。

二来,作者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构思,只需要专注于故事的细节就行了。我们发现,作者采用最省浅的切入方式,在叙述一个新的事件时,仅用寥寥数语便切入主题。

比如第二章,主角卓拉曼在早上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对正在打情骂俏的年轻情侣,她只用了一句话,就将自己的故事转移到了“三十多年前,卓拉曼和那个男人一样,都想要保护那个女人,结果被残酷的命运给分开了。”

小说中的主角,是一名移民到海外的女性,她是一名面色绯红,步伐轻盈,但却忧心忡忡的美丽少女,她的存在,对卓拉曼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卓拉曼被判10年的劳动教养,罪名是“里通外国”。而到了最后,卓拉曼口中的“初恋情人”,也再次出现了,她以卓拉曼的妻子的名义,提出要去中国看望他。

这种剧情的布置,肯定是作者刻意设计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故事。

意识流手法的创新运用

“意识流”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于1884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术语,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欧美流行的一种文学流派,特别是对小说家来说,更是一种时尚。

到了80年代,在“意识流”的写作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意识流长篇是一种以内在焦点为中心的叙事角度,也就是说,角色的意识行为必然伴随着角色本身而来,脱离了“自身”,意识就会被切断而不复存在。

《光棍》同样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视角,全程都在关注卓拉曼的生理和精神状态。没有了卓拉曼,整个故事的结构就会崩塌,整个剧情就会烟消云散。

于是,他采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方式,他要遵守“意识流”的原则,讲述的故事要随着“角色”的移动而移动,故事的范围要看“角色”的视角。

卓拉曼在工作中“遭遇”的一切,都是卓拉曼真实的生活,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都不会离开他的“自身”,他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也知道这个故事里的角色是什么。把过去与现在结合在一起,是一种联系。

随着卓拉曼的前进,他的精神就像是一条河流在他的脑海中流淌,随着他的前进,一个新的故事开始了,而这个新的世界,也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似乎是随意的,但实际上却是刻意的。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一场早饭的:卓拉曼梳洗干净后,急急忙忙地跑到三号房间对面那个简陋的厨房里去吃饭。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默默地望着还在忙碌的大嫂,心中不免有些同情,从那以后,他的心思就转到了寡嫂一家的处境,也转到了他住在这里的无助上。

当她说到自己要买一杯牛奶却买不到时,她从怀里掏出了一瓶专门用来给客人吃的黄油和一把勺子,递给了卓拉曼。

卓拉曼想起了自己在八十年代那个“穷乡僻壤”的时候,那个“穷困潦倒,什么都没有”的日子,想起了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家伙”。

想到了“前一段时间”他帮助一个儿时的朋友的孩子考上了中专,朋友答谢他送了一羊肚变质的酥油。

想到了三天前家里发生的意外事件,想到了四年前“让这一家人忙得咳血,现在正在内地上大学的大侄子”想到了单位的人事关系。

自己由于不会人情世故,使自己涨工资的事“像不合群的马一样已经与装满饲料的马槽无缘了”照顾寡嫂一家的生活,入不敷出的收入。卓拉曼说,“既然没有钱,也没有爱情,那我就一直单身吧,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作者在一匙油饼引起的早饭风波中,叙述了一系列复杂而又精细的事件,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多元的、下层人的生存状态。

形象转换:知识分子成为主角

《光棍》的主人公是一个平凡的知识份子,这也是朱玛拜创作的第一部个人作品。《光棍》以卓拉曼为原型,这位期刊主编是个光棍,这个光棍主编既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又是行走于文本中的结构线索。

在他的行走中,时间被限制在半天之内,而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他在这段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

卓拉曼是一位六十年代的学者,性格温和,受过良好的教育,照顾过世的妻子和六个外甥,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他还没有结婚,但他却无话可说,每个月的工资都花在了这个不属于他的家庭上。

作家将他的形象塑造成一个极为平凡的知识份子,而从他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60后的知识份子:仁慈待人、勤奋努力、不在乎功名。

卓拉曼为人刚正不阿,为人和善,而且还是个公务员,很有威望。在边陲小镇百姓眼里,这是个身份尊贵,又能做一些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总会有人来找他帮忙,总会有一些女性主动找上他,甚至,还有一个绰号叫“白蝴蝶”的“暗恋”,也曾与别的女性发生过一晚情。

因此,作家不会用“高大全”的形象来刻画他。在他的内心深处,既有读书人的骄傲,又有读书人的虚荣、谦卑、公正。有的慷慨,有的吝啬。

比如,在菜场里,有个姑娘求着他擦鞋子,他很不愿意,却不得不掏出一笔足够他吃一顿晚饭的钱。

手头的窘迫,使得他经常被各种开销所困扰:要供养已故兄弟一家,要给像“白蝴蝶”这样的女子买单,要招待友人,偶尔也要救济穷人。他是个“月光族”,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60年代的知识分子,大部分人都过得不富裕,但并不是为了钱而抛弃正义,这种根深蒂固的道德和修养,使得卓拉曼这种平凡的知识份子,谈不上是完美无缺,也谈不上丑陋。

因此,卓拉曼的人设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的真实,也更加的贴近这个年代的知识份子。

结语

卓拉曼的形象,与朱玛拜的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同代人”。

朱玛拜·比拉勒的“朱拉曼”与小说中主角“卓拉曼”的发音相近,这一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这个巧合会不会是作者故意制造出来的呢?

二是工作经验相近,1962年从新疆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到塔城裕民县教书,1980年创办了《塔尔巴哈台》,担任了总编辑,朱玛拜·比拉勒也是其中之一。

其中主角卓拉曼,就是一份学术刊物的总编辑。那些经验和主角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

当然,书中的主人公并非就是作者本人,作者以为,这本书的写作,是一种对自己生活经历的一种刻意的关注,在此之前,作者就曾描写过很多有关大草原民族的性格,心理,命运,以及对动物的保护,对哈萨克族女性的生活面貌,等等。

而这一次,作者将自己的视线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展现了一个平凡的知识份子的生存状态,在这样的写作中,更能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感受,所以,他的写作更加流畅,行云流水。

用当代的角度来描述当代的人,这对作者来说有很大的好处,一是因为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巨变,二是因为在边境城市中,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都是相似的。

所以作者对他们这一代的思想观念、学识修为、处事原则、生活境况都比较熟悉,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角色的内心,创作出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角色性格发展的现实主义之作。

朱玛拜在哈萨克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可以说是领袖。

相比之下,朱玛拜的《光棍》则是他至今为止所作的最新一部。它的亮点和创新点很多。

不管是对语言的娴熟运用,对题材的广泛选择,对艺术框架的创新,对角色的变化,都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参考文献:

李晓宁《中国意识流小说派简论》

杜茜《经验欲望的再现——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阿来《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在渤海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

翟晓甜《智者的忧虑——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小说创作述评》

权绘锦《诗性精神的现代熔铸与民族灵魂的深切忧思——朱玛拜·比拉勒小说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