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视三妹主演,电视剧三妹导演是谁

2023-11-02 00:09 作者:岑岑 围观:

导演习辛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谈《三妹》

不论对于创作还是人生,赤诚都是一个人最稳固的护城河,最强大的杀手锏。

一位卫视高层曾这样说:“导演习辛的作品以「真」动人,他既要自己的泪水,也要演员的泪水,更要观众的泪水。”这就是所谓的创作者和观众在情感认知和情绪渲染上实现了双频共振,这不是任谁都能做到的。

如同昨夜的秋凉一般,今年的教师节似乎显得有些冷清。

这也可能完全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其原点来自不久前「教育部严查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的讯息。

可以说,全国各地的家长们「苦校外补课久矣」,尤其是中小学生寒暑假的时候。

当个别老师打着「为了学生更好」的旗号,把校外补课当作谋利的工具时,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不能让个别老师的私利行为掩盖全体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社会需要更多榜样的力量;正气当道扎营大力弘扬,歪风便自惭形秽不敢冒头。”习辛说。

作为「小正大」剧作的坚守和引领者,导演习辛一直强调「社会风气和人心走向需要不断地提振」,而提振需要榜样。

习辛恰好认识一个榜样,她的名字叫何三妹。

由心出发

在教师节前一天,习辛做客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应邀恳谈其创作电视剧《三妹》的心路历程,剧中的女主角何三妹是一个乡村民办教师。

提及这部六年前拍摄的作品,习辛脸泛红光,他有点儿激动,声调也大了起来。

“三妹身上的奉献品格,是每一个好老师的灵魂写照;三妹这样的教师能够树人、可以强国。”

他的双手随着话音舞动着,临了还握紧拳头抑扬顿挫一下。

熟悉习辛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他,一个永葆赤诚和激情的创作者。一位卫视高层曾这样评价:导演习辛的作品以「真」动人,他既要自己的泪水,也要演员的泪水,更要观众的泪水。这就是所谓的创作者和观众在情感认知和情绪渲染上实现了双频共振,这不是任谁都能做到的。

或许,不论对于创作还是人生,赤诚都是一个人最稳固的护城河,最强大的杀手锏。

有人向习辛请教创作心法,他说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创作秘诀,无非「由心出发,由感而发」而已。

这话说的很简单,其实却对一个创作者的天赋有着极高的要求,即「脑中有深刻的思考,心中有丰富的情感,眼中有敏锐的观察」。

接地气、有嚼头

并不夸张。这些年来,习辛的确不能准确地说出《三妹》重播多少次了。

“所有的平台加在一起,几十次肯定有了”,习辛旗下的「铁军」制片主任程建波这样回复我。

两个月前,《三妹》登陆上海电视台东方影视频道黄金时段重播,一部早期作品的N次重播仍然上了黄金时段,这充分佐证了这部剧的品质口碑和影响力。

《三妹》剧情简介

就在教师节前夕,习辛及其「铁军」的另一部经典剧作《我的仨妈俩爸》,在央视八套早间剧场的N次重播尚未收官,《三妹》又被安排在下午场。

下午场与黄金档隔着北京到成都往返飞行的时间距离,但它依然不能阻挡《三妹》收视持续封顶的步伐。

这再度印证了一部经典剧作的魅力,它的数据像铁合金一般的真实和强大。

因为:没有人会为一部「小正大」剧作的第几十次重播种草、做数据,否则恐怕把出品人的家底赔光了也不够。

事实上,在《三妹》重播的历史中,这早就不是它第一次封顶。与之类似的还有《二叔》《回家的路有多远》等多部习辛作品,它们同样有着非凡的重播率和高收视。

坊间甚至有「《二叔》是新疆卫视和辽宁卫视坐地户」的笑谈,这更是美谈、美誉。

电视台的逻辑并不复杂:只要老百姓爱看,电视剧就有高位的收视率,它就可以不时的重播一下;更何况,关于「温暖、提振、救赎、奉献」的正向价值主题剧,既符合政治需求又心系民生,何乐而不为。

比起那些浮夸、猎奇电视剧的塑料花味道,老百姓更喜欢真挚、质朴剧作的天然芬芳。

在一些平台的热播榜上,《三妹》和《二叔》长期位列年代情感剧前两名

“很大程度上,把一部正剧拍好更不容易,弄不好就陷入说教的坑里,乍看大道理带着高大上的气质,实则飘在半空下不来。”一位资深央视编审这样说。

他觉得习辛系正剧的最大优势是「接地气、有嚼头」。

这就是传说中的观众缘儿。

《三妹》的逆袭

行业不会亏待一个「信奉正向价值,用赤诚和感动去创作的长期主义者」。

经过二十余载的深厚积淀,到2017年前后,习辛及其「铁军」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娘亲舅大》斩获2017年度全国所有非上星频道「年度剧王」荣誉,并于次年登陆央视八套后一举打破该频道九年收视记录;《我的仨妈俩爸》《那年小米正芬芳》《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等作品在齐鲁频道播出时,均是山东省网同时段收视冠军。

至此,习辛「正剧领军人物」的美誉被外界冠之。

和上述作品的席卷之势略有不同,《三妹》2016年于某地农民频道首播时,呈现的是「低开高走」的线势。彼时,男女主演李健和练束梅还没有像现在这般炙手可热。

随着剧情的推进和人物饱满的演绎,《三妹》用最质朴、最干净、最坚强的美,把观众代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渐渐地,年长的人们开始潸然泪下,在《三妹》里,他们重温了过往的岁月,重见了自己曾经的芳华;年轻的观众们则对何三妹与李大庆的忠贞爱情羡慕不已,又为俩人迫不得已的分离悲伤不已;所有人对杨豆筋充满了厌恶和仇恨。

以至于在《三妹》播出期间,剧中杨豆筋的饰演者刘亭作在逛超市的时候,不得不戴上口罩,他害怕大爷大妈突然的拦路质问。

一些大学生深受《三妹》的影响,决定在毕业实习阶段去边远山区支教。

就这样,眼见《三妹》从默默无闻冲到现象级,几家上星卫视陆续接档;2016年底又登陆央视八套。由此,《三妹》开启了它循环重播的传奇。

到2018年,《三妹》和习辛及其「铁军」另一部经典作品《我的仨妈俩爸》双双入围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候选名单。

评委会给出这样的评语:《三妹》以乡村女教师何三妹的坎坷生活、爱情、成长经历为主线,讴歌了山区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这部“非黄金档”、“二轮播出”、“中小成本”、“农村题材”、“无大咖”的电视剧在内容、制作、表演水准等方面都为浮躁的电视剧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如果一部作品是走心的,那它就不可能不成功。”习辛说。

什么是走心?其实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那么,它的标准是什么?

习辛说:“在创作过程中,如果导演和演员被人物故事深深地感动,那它一定可以点到观众的泪腺。”

有人说,这是一种贴地飞行般的创作状态,它无限地靠近观众、代入观众、引领观众。

深以为然。

解构《三妹》

我们说文如其人,在一部作品里,必然投映着创作者的思考与看见。

在《三妹》这部作品里,有三条明线和两支伏笔。

一是教育的问题,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育问题。

电视剧《扫黑风暴》里有这样一句话:派出所所长是整个公安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岗位,因为它直接面对老百姓。同样的道理,很大程度上,每个边远山区、乡村的民办教师都决定着一大群孩子的未来。

“这些民办教师是中国教育基石下的基石。因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应该是拉平因地域、历史和经济水平等原因造成的教育短板。”习辛说。

所以在剧中,何三妹是宝贵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宝贵的人,在很多时候却是无助的。这里很可能就隐藏着一支导演习辛的伏笔,即对一个特殊且混乱时代的思考。

“落后的教育会像蝴蝶效应一样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它使人群的认知处于很低的水平线,从而让人失去明辨是非的独立思考能力。”习辛说。

有了这样的底层逻辑和底线思考,我们就能理解在那个时代,怎么会有无数个在当下看起来非常荒谬的事情和荒诞的举动。

一切都来源于个人的认知。当个人的认知汇成集体的认知,到底是「时代裹挟了人们,还是人们裹挟了时代」就很难分清楚了。

在剧中,公社副书记王琪制止大家对何三妹实施游街示众的行为,就代表着认知层面的清醒;何三妹与李大庆以死抗争世俗的偏见和腐朽的思想 ,也可看做是对低层次认知的抵制。

二是感情的问题。

爱不能强求,自私的土壤上不可能开出赤诚的花朵。杨豆筋不择手段的追求、得到何三妹,那不是出于爱情。爱的意义重在给予,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圣经》里又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但爱的多边形,杨豆筋一条都不沾。所以何杨之间不可能生发爱情,即使凑合搭伙过日子都不合适,因为两个人若想长相厮守,一定得「三观一致、性格互补」才行。

三是如何理解和面对人生苦难的问题。

导演习辛为此再次奉上了底层逻辑和底线思考。“命运无常,你必须为苦难找到一个出口。”习辛说。

何三妹一路坎坷饱受折磨,面对苦难她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出口,那就是将全部的爱放在乡村孩子的教育上。

这是难能可贵的升华。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这其实说的就是苦难的出口。”习辛进一步表示,如果没有这个出口,何三妹就无法继续活下去。要知道,在苦难伊始,她曾跳过悬崖。

可以说,习辛及其「铁军」在塑造人物方面的能力,是让人惊叹的。在何三妹身上饱含了习辛对人生、命运、苦难的现实关注。

我觉得,导演习辛在何三妹的苦难道路上,也埋着一支令人肃然起敬的伏笔,那就是「对自杀和抑郁症问题的关注」。

很多时候,由于受故事构架所限,甚至是话题禁忌所限,一个导演对某些事物的思考无法一股脑明言。相对于直笔,曲笔更有可能体现一个创作者对人性的悲悯情怀,这需要观众慢慢地去体会。

“如何摆脱抑郁症这个小魔鬼,我认为也需要找到自己的出口。”习辛说。

至于这个出口究竟是什么,习辛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给了《三妹》这样一个再好不过的范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