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美国眩晕电影剧情解析「解析」

2022-03-13 04:55 作者:王照远东 围观:

在《从〈无间道〉看角色的镜像设置》一文中,我分享了通过角色的镜像设置,让观众看到斗争着的矛盾双方的全貌,从而更好的理解矛盾斗争的复杂性,也大大加深了电影的内涵,从而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

反转 让你细思极恐的电影结局

正义与邪恶,角色的镜像设置

在电影构思技巧中,除了角色的镜像设置外,也可以进行情节的镜像设置,也就是常说的剧情反转。在这种剧情设置中,观众一开始看到的一切往往都像是镜子中发生的,虽然这些情节都是现实的映照,但是往往观看这一切的观察者的视觉是扭曲的,甚至错误的,从而所看到的情节是虚幻的,是现实的部分展现。当站在另一个角度看时可能这一切全都颠倒了过来。这种扭曲的视觉往往由精神分裂的角色提供,或者讲故事的人故意扭曲,掩盖。

情节反转是一种让让观众处处感到意外,惊讶不已的构思方法。当然,这种电影多是悬疑片,比较烧脑。结局反转的电影往往让观众细思极恐,久久难以释怀。有的电影情节多次反转,则更是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超高构思能力,往往都是电影中的佳作。

反转 让你细思极恐的电影结局

大教堂在水坑中的倒影

由黑泽明执导的日本电影《罗生门》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情节不断反转的优秀电影代表。该片讲述了武士被杀后,盗贼、武士的妻子以及武士的亡魂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三位当事人向审判长讲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案发经过的故事。真相只有一个,但是三个人由于各自立场不同、目的不同,提供的证词的也各有不同。最后,电影里那个给路人讲述这件案件的樵夫给出了整个事情的真相,假若我们愿意相信他。

在电影《禁闭岛》中,由于电影前后的反转,让我不禁毛骨悚然,感觉到不但整个电影反转了,我的整个世界也被反转了。真是让人细思恐极,一时竟无所适从。

反转 让你细思极恐的电影结局

禁闭岛

在电影一开始,联邦执法官泰德·丹尼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上级新派来的搭档奉命上岛调查岛上精神病院里发生的一系列怪事,主管医生考利接待了他们并负责协助调查。而泰德此行前来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寻找让妻子葬身火海的凶手莱迪斯。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调查后,当泰德偷偷地爬到灯塔上,冲上顶楼,即将真相大白时,却发现岛上的主管医生考利一直在等着他的到来,而灯塔上也没有任何进行人体试验的痕迹和证据,只有一间简陋的办公室。

考利向泰德说出了所有事情的原因,他的搭档其实是泰德这两年来的首席治疗师,这令泰德有如晴天霹雳般震惊。原来泰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臆想,泰德一直怀疑地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就是他自己。医生告诉泰德,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他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他自己则则被他设计成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才是他原本真实的记忆。

反转 让你细思极恐的电影结局

自我保护的潜意识

从电影开始发生的一切,都是考利医生为了医治泰德的病症和配合他的意识而蓄意制造的一场戏剧,希望他能自己从中解脱出来,考利医生深信这种方法可以治愈大部分精神病人,泰德(莱迪斯)想反击考利医生的“陷害”,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无力,越来越迷茫。考利医生告诉他,如果他还不能清醒过来,依旧认定自己是好人“泰德”,那将不得不对他进行“道德性措施”,切除前脑叶白质。因为他自从来到这个岛上,几乎伤害了所有的护卫、医生和病人,他自己却一无所知。

对于观众来说,这个电影至此发生了大反转,观众前面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精神病人的臆想和他的医生配合他的治疗方案演的一场戏。也就是说观众一直在跟随着一个精神病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从电影开始,观众就进入了一个精神病人的臆想世界。观众却没有觉察出任何异常,一直跟随着他的思路在寻找精神病院的异常和杀害他的妻子的凶手。这让观众也不知不觉成了精神病人。

随着主治医生揭开谜底,观众才开始走进了现实。这时,电影几乎已经到了结尾!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和讽刺啊!假若将这种情节带入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是真正的现实生活吗?是不是从一个精神病人的视角看到的一切?

反转 让你细思极恐的电影结局

考利医生可信吗?

更严重的问题来了,考利医生真的可信吗?假若泰德执法官是一个正常人,本来确实是来岛上调查破案的,却被精神病医院的医生一步步设计诱导,陷害为精神病人,从而掩盖了精神病院的种种罪行。这样岂不更恐怖?

当我们不知道参照物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时,我们也就无法依据这个参照物来判断我们是在运动还是静止中。同样,当我们不知道泰德执法官和考利医生那个可信时,我们也就失去了是非判断的标准,整个世界在我们面前快速旋转起来,让我们陷入到眩晕和手足无措之中。这就是反转作为电影结局让人细思恐极的原因!

无独有偶,在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采用了结尾反转的构思。影片讲述的是少年派遇到一次海难,家人全部丧生,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小船上漂流了227天,人与虎建立起一种奇特的关系,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获得重生。但是在最后,由于大家觉得这是一个童话版本,不可信。于是派讲了第二个故事,只是,这次鬣狗、猩猩、斑马、老鼠、老虎这些动物们不见了,变成了派的爸爸、妈妈、厨子和水手,整个电影变成了一个为了在海难中生存而人吃人的故事。还有人继续深挖,分析出了第三个版本,在救生小船上的是派得爸爸、妈妈、哥哥和女友。这样,整个故事就更加残忍,整个电影变成了一个为了在海难中生存而吃掉家人的故事。也有人给出了第四种版本,认为整个事情的真相就是平淡无奇的海难幸存者的孤独漂流。老虎是派内心的另一个自己,每次与老虎的搏斗,事实上是他选择继续活下去还是死。最终他将老虎抱在怀中,他不再需要与自己抗争。人生与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相处的。

反转 让你细思极恐的电影结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四种解释

有人说派讲第一个故事是为了出名(名),讲第二个故事是为了保险(利),而第三个故事打死也不能说啊(罪)。第四个故事则是为了和残酷的现实和解(成长)。亲爱的读者,不知道你愿意相信那个版本的故事?还是你有自己另外的解释?

通过前述的分析我么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电影结局的反转不但让我们细思极恐,往往也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人针对同一件事根据自己的利益导向给出的不同解释。每个人各自的利益就像一个强力的磁场在扭曲着每个人各自描述的真相,或者愿意相信的真相。这往往也让电影跳出了观众的思维窠臼,让电影走向无法预测,从而避免了电影的乏味无趣。情节反转也给了电影一个开放的结局,让观众感到导演的欲言又止,拈花一笑。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别人,懂得更多的人情世故,从而与这个世界更好的和谐相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