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无所不能电影剧情「分析」

2022-03-13 04:49 作者:法律读库 围观: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作者:阿朵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苏死了。如果不是案件被撤销,他们被释放……”

“我们必须放了他们,因为没有任何证据。你妻子自杀了?”

“我的苏并不软弱,她已经知道比我们的世界更黑暗的,是你们的法律与秩序。她本可以带着这个现实活下去,但是第二次以后,她崩溃了。”

“第二次?什么意思?”

“他们又来了,他们对她……”

印度电影《无所不能》里,男主角罗汉在与警察局老大楚贝对话。

就在几天前,他的妻子苏被两个恶棍强奸,他曾带她到这里报案。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结果案件被撤销,嫌疑人被释放,他的妻子在家里再次被那两个恶棍强奸,她留下遗书,上吊自杀。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我不是来报案的,我根本不指望你们这些人了。我来这里是告诉你们,要是你们的制度能帮上我们一点的话,我本可以不必……”

罗汉直言,他要做些什么了。楚贝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是他要复仇了。只是,他没把罗汉的话很当回事,因为,他是个盲人。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无所不能》在中国大陆的上映,以5.20发布的一张甜蜜海报《为爱.无所不能》启程。

这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影片,印度著名男星赫里尼克·罗斯汉担纲主演。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电影叙事框架清晰:

陷入爱情 ➪ 爱人被强奸 ➪ 警方不作为 ➪ 自杀 ➪ 复仇。

而复仇者竟是一个盲人,复仇路上他几乎“无所不能”,他是怎么做到的?电影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充满神秘的悬疑吸引了若干观众。

电影一开场就令人不由不想起另一部印度影片——《调音师》。

两者讲述的都是发生在“盲人”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个帅气阳光的青年男子,除了眼睛看不见,人生堪称完美;故事开始不久,都遭逢了一段令人心醉神迷的爱情。

所不同的是,在《调音师》里,男主是装瞎,他是个钢琴师,是为了艺术闭上的眼睛,因为感到闭上眼睛艺术更贴近心灵,他甚至习惯了“装瞎”的人生。是那个姑娘的美丽让他睁开了眼睛,睁眼之后,这个世界的罪恶让他猝不及防,他的生活也因此陷入危险动荡。

《无所不能》男主角罗汉一“见”钟情的相亲对象,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叫苏,与他一样是个盲人,也与他一样独立、自信,充满阳光。他们很快陷入爱情,走向婚姻,用爱照亮了彼此的世界。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然而苏随之遭遇的强奸,将他们带入纵深的黑暗。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在这两部影片中,警察都是不光彩的角色。

在《调音师》里,男主因为发现了一场凶杀,目睹了奸夫淫妇处理尸体的过程,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他去警察局报案,竟发现那奸夫、凶手穿着警服,——他是个警察。视力状况被暴露,他自此遭遇了那警察和他情人的连环追杀。

《无所不能》里,一个作恶者的哥哥是有权有势的政客,警察局如同他家开的。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在去医院做检查的途中,他们被一个警察截下,拉到一个仓库关了24小时(检查的有效时间是24小时内),放出后,又被扔进海水里。

踉踉跄跄逃上岸,赶去医院,离被性侵已过了30个小时,加上海水的冲洗,已取不到任何有效的证据。

带着检查结果回到警局,那个警察给他们的却是比强奸更令人恶心的话语凌辱,苏哭着求罗汉赶快带她躲回家。

然而,家并不是避难所。

第二天,罗汉去上班后,那两个恶棍再次闯入将她强奸,临走甚至猖狂放言:以后会常来,想要了就来。

无力逃避厄运,也为了不给罗汉带来更大的痛苦,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在《无所不能》里,警察常常提及“百万富翁游戏”,让人也不能不想起另一部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根据维卡斯·斯瓦鲁普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斯瓦鲁普出生于律师世家,是个有良知的外交官,他笔下的印度,更多着眼于这个国家的社会现实。

小说的第一句就颇耐人寻味:

我被捕了,因为我获得了一个知识竞赛的大奖。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作为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因为答对了一个电视知识竞赛的全部题目,那个年轻人将一跃成为百万富翁。那是一笔相当不小的数目,远非百万那么简单。

他将巨富,节目组将大亏,因为他赢得太快,他们连广告收入都还没来得及纳入。

半夜,流浪狗都睡了的时候,他被警察带走。

在警察局,他见到了节目组一个负责的人,看到了被请来的警察局长,听他们用他“不懂”的英语交流,那人许诺给局长以数额不菲的回报,换得一个“知识竞赛无效”的结果。局长又以晋职和奖金许诺警察,要他拿到那一他们都想要的结果。

警察很有经验,绝不会留下刑讯的痕迹。

他伺候这一年轻人的,是扒光他的衣服,把他吊在梁上;是把沾满辣椒的木棍,插入他的肛门;是把裸露的电线,触向他的脚底;是把他的头按进水里,憋到肺要爆炸都不容抬起……

警察乐此不疲,逼他在一纸供状上签字:我在知识竞赛上作弊了,自愿放弃所有奖金。

那非人的折磨,年轻人怀疑自己还能承受多久。一个女律师救了他,为了帮他辩护,她让他回顾在每一个竞赛题答案后的故事。

而这一个个故事,串起了斯瓦鲁普笔下印度社会的人生,那是怎样的不堪和黑暗:强奸妇女、性侵儿童、贩卖、致残、奴役……小说呈现的印度社会黑暗令人触目惊心。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显然没有勇气走出小说那么远,也没有那么大的涵量展现小说的全景,但揭示出的黑暗,已足以令人震撼。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透过这三部影片,最直接的观感,就是印度社会的黑暗,而这黑暗,与警察密切相关。不仅他们的不作为纵容犯罪,助长黑暗,他们本身就是这黑暗的一部分。

影片在印度本地的热映,与此可能颇为相关。它引起共鸣,它也引发沉思,毕竟,一个社会的恶疾,只有揭开疮疤,才有可能寻得疗治。当然,电影广受喜爱,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结局都是小人物成功逆袭,善有善得,恶得恶报。

《调音师》里,装瞎的年轻人差点真瞎,差点被摘了肾,差点被撞死,但最终活着离开,去了国外,继续装瞎沉浸在艺术世界。

在《无所不能》里,盲人罗汉走的路却不是逃离,他要抗争。

这在主题精神上是对前面电影的超越和突破。

警察问题和抗争意识,其实已成不少作品的主题,不仅仅在印度。近来在读美国作家科茨的《在世界与我之间》,他以给孩子信的方式,讲述了在美国这个世界,白人对黑人的戕害。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身边和周围人的真实遭遇,讲述了美国警察对黑人的频繁枪杀,他们只需编一个借口,不需负任何责任,一个黑人的身体就可能被从这个世界消失。

科茨的笔下,在我与世界之间,在美国的白人与黑人之间,横着什么?答案是:美国警察。能够活着长大,对他来说如同躲过了瘟疫和战争,他把自己当作幸存者。他能教给儿子的,就是抗争,不要忘了抗争。

科茨的笔也是他同那个世界抗争的武器,他用他的笔,为他的种族,为那些被凌虐者发声。

抗争是受迫害者的觉醒,抗争是力量,抗争才有希望。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无所不能》亦是一种抗争,它以音像发声,唤醒更多受折磨的心灵,给他们黑暗的世界带去希望,光,温暖,和力量。

罗汉是影片呈现的一个抗争典范,然而一个盲人的抗争,谈何容易。

苏自杀后,罗汉向警察局宣战要复仇时,可想而知,警察是多么不屑:一个盲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弱者,你能伤得了谁呢?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然而罗汉竟真办到了。不仅那两个强奸他妻子的恶棍,那个纵容自己弟弟犯罪的政客,甚至还有政客随行的助手,都死在了他的手下。

每一次复仇,都是一场一个文弱的盲人与一个强壮恶徒的博弈,每一次的场地都无比复杂、惊险,每一次的打斗他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在酒吧,一瓶瓶的酒砸向他的头颅,碎成玻璃,他几乎被打晕了;

在仓库,他连续遭遇铁棒抡击,躲闪不及;

而在建筑工地,他的对手谢拉尔手里甚至还有一把枪。

打斗如此激烈,他每次都能反败为胜,置对手以死地,他是怎么做到的?面对电影镜头,你绝对惊心动魄。

更神奇的是,杀了那么多人,警察居然对抓捕罗汉无能为力。

罗汉有个秘密武器,那就是他的声音。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他是个配音演员嘛,他能模仿任何人的声音,他正是以不同的声音,把那些人骗到复仇地点的。警察楚贝发现,电话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打出的,他以为有电话亭子主人的指认就可以把罗汉绳之以法了,然而他失望了,那主人竟也是一个盲人。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都是盲人,真是个完美的世界!”罗汉说,他的话里充满沧桑和嘲讽,为妻子的死,为警察对近在眼前的犯罪的视而不见,——如果他们当初把罪犯绳之以法,这些本都不会发生。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在罗汉身上,警察难道就找不到其他证据吗?血迹,脚印,指纹,甚至毛发,难道不都可以搜集?

这也是对警察的嘲讽吧,他们不仅腐败无为,而且无能,而这正是这个社会黑暗的根症。

《无所不能》:四条命案,谁是凶手?

不能不提的是,电影在一些细节上似乎明显有失真实,比如:罗汉怎么可能是配音演员,配音时难道不需要看着画面?他和苏都是盲人,家里怎么会常常开着电灯?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刻意为之地留下一些“漏洞”,目的就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些本是虚构,情节不必当真。

电影的本身,不是崇尚暴力,复仇是被逼上绝路后的反抗,影片宣扬的主题就是一种精神——抗争,它也提醒某些阶层:

永远不要忽视弱者的抗争,他们可能无所不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