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致命对决电影剧情解析「解说」

2022-03-13 04:55 作者:云飞扬看电影 围观:

《致命对决》:从此岸到彼岸的美丽与残酷战争与人性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人性的抒写也成为战争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六韬三略·百战奇略·好战》中说,“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人类发动战争,采取大规模的惨不忍睹式的屠杀活动,仿佛就像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拐点。电影《致命对决》正是通过塞尔维亚战的杀戮与血腥、暴力的悲惨为引子,展现出经历战争之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这部影片创意式的大胆的叙事模式令人吃惊:一部电影就是通过战争表现两个人的对决。这让笔者想起了路易·马勒于1981年拍摄的《与安德烈共进晚餐》。两部影片在叙事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能让人沉浸于其中,随着罗伯特·德尼罗与约翰·特拉沃尔塔的表演,感受到他们在银幕之上的鲜活生命与人性的光芒。

由马克·斯蒂文·约翰逊执导,罗伯特·德尼罗、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的剧情电影《致命对决》,以塞尔维亚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美国老兵隐居在深山中独自生活突遇复仇者的故事。电影《致命对决》的故事并不复杂,和同类影片一样,单一的线索,让观众一看即明。故事前置于塞尔维亚战争,一群美国士兵派遣到该地进行武装镇压,回到祖国后,上校本杰明·福德(罗伯特·德尼罗饰)不仅家庭破裂,一个人隐居深山老林,而且还遭遇新朋友的突然追杀,这无意间组合成了一个过去(塞尔维亚战场)与现在时空的矛盾空间。在这个看似随意建构的空间中,我们透过两人的对白,透过影像的呈现,看到了尘封于历史缝隙之中的战争,包括死亡杀戮与血腥、暴力的奇观。

“电影的主要魅力和社会文化功能基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美国电影更是深谙其道。“为什么我们要打仗”一直是美国战争电影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比如《黑鹰坠落》表现出“你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同胞”的命题,《我们是军人》诠释的是“为了我们彼此”的真理,等等。而电影《致命对决》同样如此。影片通过现代时空的视角叙说经年的战争故事,好似在谈论一场无关紧要的战争故事,实则是更深层次的挖掘战争带给人的心灵创伤。导演透过上校本杰明·福德与狩猎爱好者埃米尔·科瓦克(约翰·特拉沃尔塔饰)的丛林对决,其内里却是透过一个民族与民族的对决,真正的表现出和为贵的内核。片中,不管是看到满车厢的死体,无情的杀戮塞尔维亚叛乱者,还是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的残酷斗争,都将战争所遗留的人性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致命对决》中的埃米尔·科瓦克与本杰明·福德是不同“身份”的代表,它表现出来的是性别、种族、职业、阶级、信仰等众多方面的不同,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因果关系。这种由战争勾连的关系从战争之人与成长之人形成了一个时空的错位,也可以说,是指向个人主体意识的身份认同。影片中,狂风暴雨之夜,本杰明·福德与埃米尔·科瓦克相谈盛欢,却无奈遭遇对方的无情追杀。一方面是退休后隐居深山的美国老兵,一方面是带着深深仇恨的塞尔维亚战士,一老一中的对峙,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由此,本杰明·福德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的咄咄逼人,面对着埃米尔·科瓦克残酷的方式,不得不勇敢面对,并以战士的方式解决这场来自战争所引发的后续问题。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风语者》再到《黑鹰坠落》、《现代启示录》等,无不通过战场暴力的展现,真实还原出战争的原貌。电影《致命对决》亦是如此。虽说,该片在表现战争的场面相对较少,但两人的对抗的刺激与残酷还是让观众深切感知到战争的冷酷,以此,更加生动形象的体悟生命价值的重要性。当本杰明·福德丢掉枪坐在一角与“敌人”埃米尔·科瓦克交谈时,说,“我现在是不是该告诉她战争结束了”,一切都不言自明。这一刻,笔者看到了人与人的互相理解,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人性反思,也看到了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与肯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