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猜火车2》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思考和启发,《猜火车2》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思考和启示

2023-12-11 04:54 作者:岑岑 围观: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御史流芳

编辑|御史流芳

«——【·前言·】——»

博伊尔用幽默化的人物独白与对白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人物所造成的压力。

以自我嘲讽的方式表示社会环境与个人的格格不入;

黑色幽默的人物对白体现人物的无奈和个人自身素质的医乏。幽默化的台词设定,表面看似搞笑有趣,但观众在笑过之后,不禁为其背后的意义空间进行深入思考。

不难发现,独白在丹尼·博伊尔的电影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似乎他的作品都是将主人公的一段独白作为影片开端。

众所周知,独白的表现手法在电影中要尽量避免,应转化为外部动作来实现,但是博伊尔大量的使用人物独白,反成其影片中的特色之一。

例如《猜火车》中著名的“选择”独白,表现这马克对社会、人生的嘲讽;

《浅坟》开头一段独白点明主旨,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配以动感十足的音乐,为观众揭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这不单单只有友情,更重要的是友情、背叛、欲望多重复杂元素交织产生的人生抉择。

在这段独白的语气中仿佛带着对友情的嘲讽和质疑也为之后的剧情做以铺垫。美国学者尼古拉·米尔佐夫认为“后现代的主导风格就是反讽:一种刻意的混杂,它被当做新发明的手段而受到品评。”

影片中人物的独白讽刺社会现实,讽刺自我现状,彰显反叛的人物个性。

在博伊尔的影片中,无论是《浅坟》《海滩》《恍惚》,还是《猜火车》那段经典的对人生“选择”的论述,《猜火车2》对曾经“选择”的回应,都被大量的人物独白所覆盖。

独白直抒人物心中所想,将人物背弃主流文化坚持非主流的人生态度到慢慢接近主流社会的转变以本人之口叙述,更具说服力。

独白在影片中的使用,非但没有让人觉得枯燥繁复,反而正是因为大量的独白,对现实社会的抨击,更显得关注年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十分迫切。

《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黑色幽默,作为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丹尼·博伊尔的影片中有着十足的表现。

《猜火车》中关于汤米葬礼是的一段对话,引人发笑却又觉得深深的悲哀。

朋友:汤米知道自己病了,但他不知道自己会死的这么惨

马克:是肺炎还是癌症?

朋友:住血原病,有点像中风。

马克:怎么会?朋友:他想再见丽姬,她不让他靠近她家,于是他买了一只猫给她。

马克:我猜丽姬根本不理他

朋友:没错,她说“我不要猫,给我滚”于是汤米跟小猫在一起,你可以想象那种情形,没人注意猫,到处拉屎拉尿,汤米因为吸了毒而瘫躺着,他绝对没想到猫屎会害死他。

马克:我也不知道,会怎样朋友:太恐怖了,就像脑子长脓肿。他开始头疼,于是开始打更多的镇痛针,于是,他就中风,就像中风一样。

出院三个礼拜就死了,死了很久,邻居开始抱怨才找警察将门撞开。

汤米脸朝下,死在自己的呕吐物里,小猫没事。

两个人在严肃沉痛的葬礼上窃窃私语,也交代了汤米的死因,最后还不忘关心那只小猫的现状。

«——【·黑色幽默·】——»

在如此不合时宜的场合,二者对话中的黑色幽默,引人发笑的同时,更多的包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叹息,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猜火车》中有许多“无意义”对话的存在,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的,也正是这些“无意义”才显得这群年轻人的无所事事,最具有活力的年纪却在无度的挥霍着自己的青春。

起源于毕加索艺术探索的拼贴艺术手法现己成为后现代主义最显著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主要艺术手段之一,甚至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就是拼贴的艺术。

后现代主义电影汲取了后现代主义“什么都可以”的理论精髓,各种传统的影像资源成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拼块”,肆意拼贴、借用和戏仿。

美国学者波林·玛丽·罗斯诺认为“拼贴”是:“一种关于观念或意识的自由流动、由碎片组成、互不相干的大杂烩式的拼接物,它包容了新与旧的对应环节。

它否认整体性、条理性和对称性;它以矛盾和混沌而沾沾自喜。川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拼贴手法将不同的电影类型,如爱情片、恐怖片、喜剧片等;

不同的音乐风格,如摇滚乐、古典乐、爵士乐等;加入MTV,电视栏目、DV录像、漫画和剪辑技巧等拼接,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如万花筒般的后现代主义影像世界。

博伊尔的拼贴艺术与其他后现代主义导演有显著的不同之处,艾伦·帕克《迷墙》可谓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典型代表。

影片几乎没有一句台词,整部影片贯穿在不同音乐类型中,影片还使用动画传达影像意图,利用两朵郁金香的动画效果表现主人公与女友从恋爱到分手的关系。

丹尼·博伊尔影片的拼贴更多的体现在画面剪辑处理方面,个人特色更加鲜明。他将多种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迅速快捷的拼接在一起。

多种时尚元素穿插在主画面中,快速且富有活力,显示导演时刻关心年轻人的世界,了解年轻人心中所想,紧跟时尚的潮流。

将不同的画面内容拼接在一副画面中,以更高的效率传达更多的信息。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拼贴手法,在丰富影像表达技巧的同时,将电影艺术的神圣感得以拆解,消解深度模式,电影回归于最初的状态。

后现代主义的剪辑手法自由随性的同时弱化了剪辑的传统规则。丹尼·博伊尔的影片中体现着英国“酷不列颠”的理念,影片中充斥着众多代表英国的时尚元素。

博伊尔酷爱将足球、电视知识竞技节目、摇滚乐等时尚的元素拼贴剪辑在自己的影片中。

英国是足球运动的起源地和摇篮,足球在英国业已上升为一种时尚文化和艺术精神。

在博伊尔影片中,足球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浅坟》租客雨果初次搬进公寓时,亚历克斯正在收看播放足球的电视栏目。

《猜火车》中的足球则通过剪辑的艺术时时穿插于影片的各个角落,如影片开头便是马克与其朋友进行足球比赛的画面,一场球赛的插入便突出了众人的性格特色;

甚至在马克与戴安发生性关系也是将足球比赛交叉剪辑在其中,用足球射门作为隐喻。

影片与电视栏目的结合,亦是博伊尔在剪辑拼贴元素时所钟爱的。《惊变28天》将电视机里的暴乱场面作为开头,一是引出影片中人类感染病毒后的可怕场景,二是作为折磨大猩猩的手段。

《猜火车2》中将马克和西蒙小时候的录像插入现在发生的事件中,唤起马克和西蒙的情谊。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甚至将电视知识竞技节目作为主线,贯穿剪辑在贾马尔为什么知道问题答案的回忆中。

在高度消费主义时代,这些时尚元素的拼贴,增加了博伊尔电影的感官魅力,吸引广大青年观众,符合现代观众求新求变的审美要求。

在丹尼·博伊尔的影片中,跳接和非连贯的剪辑方式被导演运用的炉火纯青。

跳接将原本不相关的画面拼贴在一起,无形之中,增加快速的韵律感。

跳接通过突如其来的场景变化带给观众新意。非连贯的剪辑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冲破人们固有的观影感受,肆意的释放着丰富的想象力。

«——【·《127小时》·】——»

首先,《127小时》以一组拼贴起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录像作为开端,这些嘈杂的人群组合更显出阿伦独游地的荒芜,多与少的对比、静与闹的对比。

水管中的水滴利用全景、近景、大特写不同的景别拼接在一起,提示观众水在阿伦被困时的重要含义。

《127小时》更多的将DV的拍摄剪辑进电影中,这些录像对于阿伦来说意义重大。

它记录了未被困时的快乐,被大石压住手臂的绝望和对家人的忏悔,甚至录像成了阿伦的精神动力,始终坚持不放弃。

其次,跳接在博伊尔的影片中也随处可见,《猜火车》马克、汤米、“土豆”、西蒙对质疑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是最低贱的人,没有文化归属感。

面对这诸多的负面情绪,他们所做的选择是重新与毒品为伍。

在这个段落的剪辑处理上,使用跳接在不同场景中转换,不同的时间上转换。

先是众人吸毒紧接着是马克抢劫的画面,画面再次转回吸毒,连接着吸毒画面的是西蒙穿衣的画面。

这样的手法使用与通常的观影感受不一样,其迫使观众思考故事的整合过程。

最后,拼贴的剪辑手法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认可,它能够将不同内容和不同品质的片段进行重新组合并形成新的画面含义,但其最大的阻碍是影像品质的差异直接带给不同观影者不同的感受。

观影人对电影文本的不认可,会造成一种低劣的、庸俗的观影感觉。

但随着后现代许多观念的不断更新,电影技术的日益革新,人们对电影的理解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革,拼贴的影像效果在未来甚至会成为电影编辑的一种常态。

«——【·结论·】——»

丹尼·博伊尔的影片常带给人炫目、惊艳之感,内涵深刻的主题思想、丰富细腻的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的独特性、独具特色的视听盛宴,均使他的影片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导演在充分彰显个人才华的同时,不忘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坚守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理念。

导演不仅善于使用后现代主义元素,同时通过后现代主义元素丰富影片内涵,使其影片意义深远,富有哲理。

导演关注社会现实,关注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始终以人为本;通过人不同的抉择体现人生价值观的不确定性;

探讨人类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用侧面视角审视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

[1]邹洁.丹尼·博伊尔电影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王雷.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体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吴迪.后现代语境下汤姆·提克威电影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4]方翔.试论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的电影世界[[D].上海:上海大学,2006.

[5]徐磊.后现代电影创作分析及理论[[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