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奥罗拉公主结局什么意思,奥罗拉公主是真实的吗

2023-12-04 17:28 作者:岑岑 围观:

《说文解字》中对“母”的解释是“母,牧也”,按照大白话就是“养育子女就像喂养小动物”。动物养的时间久了,会产生感情,更遑论一个活生生的人呢?《奥罗拉公主》中的母亲在女儿不幸被害之后,不惜付出一切,只为女儿复仇,为观众演绎了比海深比天高的深沉母爱,今天本文就以《奥罗拉公主》为例解析这部悬疑电影背后的现实意义与其独特魅力。@我是阿弓

《奥罗拉公主》上映于2005年,由韩国方银振执导。方银振导演并非科班出身,她作为演员参演过多部话剧与电影。2005年的《德奥罗公主》是其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展现了她惊人的现场指挥和导演能力。该片豆瓣评分仅有7.2分,但却让很多观众泪流满目,为母亲的爱,为她的牺牲与执着。

影片讲述了严正花饰演的郑顺贞在女儿被害之后的一系列复仇事件:郑顺珍与丈夫离婚之后,与女儿相依为命,有一天她接女儿迟了,女儿遭奸杀之后,被扔在垃圾场里。凶手是个富二代,在律师的作伪下,假装精神病,躲过法律的惩罚,郑顺珍决定自己为女儿报仇.......

不少人认为《奥罗拉公主》虽为悬疑片,但其悬疑色彩并不浓厚,警察破案情节并不出彩。但我认为,这部影片主打的并非悬疑元素与破案技巧。

更比起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背后的主题以及导演对于整个社会的思考。今天本文将从创作手法、象征符号、主题呈现以及现实思考4个方面,解析《奥罗拉公主》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01、主线采用“母亲”视角为主的“复仇”单一线性结构,用副线“女儿”视角为主的倒叙手法解释母亲疯狂的原因,邪恶的行动搭载正义的出发点,引起观众共鸣

整篇故事以被雨打湿的车窗开启,奠定了本片沉重压抑的氛围。影片刚开始时,观众很糊涂,不知道该片讲的什么故事,但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两条线索逐渐展示在观众的面前。

故事以母亲郑顺贞为切入点,她先在超市里,杀害了殴打继女的后妈,警察开始出动破案。随之郑淑珍做护理,趁着服务员休息的时候,跑去用面膜使得女老板窒息而亡。她又用利用试车的机会,用美色勾引了女老板的情夫,用氰化钾毒死了他。因为10块钱而拒载女儿的出租车司机以为刮蹭之后对她进行无理纠缠的烤肉店主的儿子,她都没有放过。接着是收了钱而将富二伪装成精神病的律师,在最后,她假装精神病,去医院治疗,最终用刀片杀死了奸杀女儿的富二代。

影片用女儿的视角讲述故事发展的原因。母亲和父亲离婚之后,母亲一个人带着她。那一天因为母亲在路上发生了刮车事件,对方对她不依不饶,导致女儿被接迟了。女儿被老板撵了出来无处可去,坐出租车的时候因为差10块钱被出租车司机赶下了车,导致她被富二代骗上车,最终奸杀,被扔在了垃圾堆里面。

如果法律能给母亲郑顺贞一个满意的交代,那她也不会走上如此的地步。但是法律却辜负了她,富二代利用自己家的钱,利用律师伪造自己患有精神病,逃脱法律的制裁。当正义得不到施行的时候,一个失孤且绝望的母亲,唯有自己拿起刀,刺向自己的每一个敌人。

如果说该片前面的剧情过于平淡单薄,那么剧情最后的反转才是整部片子的高潮。女主知道前夫是警察,且留下了那么多的证据,前夫肯定会找到自己,那她为什么这么做呢?所有的观众的心都被提了起来。她用女儿的语气跟丈夫哭喊,指出丈夫的软弱。她在精神病的时候,丈夫送给她一本《圣经》,当晚她在《圣经》里面找到刀片。第二天,她将刀片插在自己手心里,用刀片割掉了杀人犯的头,自己也自杀了。

将刀插在自己的手心里,躲过医院的检查,需要多么大的忍耐力。这背后的一切都是因为想要为女儿复仇的决心在驱动着她。在医院内,她杀掉了最后一个凶手,但在医院外,还有一个逍遥法外的律师,这时候拿起屠刀的却是她的丈夫,曾经的警察。

成为凶手的人,曾经也是受害者的亲人,邪与正的转化,邪恶的行为背后却存在如此正义的出发点,随着最后一个律师的死亡,观众心中的愤恨也得到疏解,戳中很多观众的“爽”点。

02、女主多米诺骨牌式杀人的背后,人性的冷漠与母爱的炽热相互碰撞,也是导演对于现实的反思与人性冷漠的对抗,贯穿全剧的欧若拉贴纸和女儿的歌声,对于父亲母亲都有不一样的意义

物品隐喻可以说是《奥罗拉公主》的一个特点,女主杀的每一个人,既是间接造成女儿死亡的从犯,也是导演对于整个社会的反思。

打人的继母:继母虽然并没有对女儿的死亡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女儿曾经说继女想要后妈快点死。她认为这是女儿在世上的一个愿望,所以她要满足女儿,这也代表了她对女儿的爱,与仅存的善意。婚纱店女老板和情夫:女儿放学之后待在婚纱店,但女老板因为要和情人约会,就将女儿赶了出去。女老板的情人是有老婆的,但是他依然出轨,女老板做了别人的小三,暗示了对于现代不良社会风气的反对烤肉店老板的傻儿子:当时郑顺珍本来想去接女儿的,但却在路上与他发生了刮车事件,他不仅无赖,还骂她长得像个狐狸精。表达了对于现在社会对女性的文化,用外表来决定一个人的形象。出租车司机:当时女儿坐了他的车,但他却因为女儿缺少十几块钱,就将她在中途放下了,明明只差十几块钱,却不愿意送女儿一程,在他的心里表示金钱利益高于人性道德。最后的律师:为了金钱泯灭良心,将凶手洗白,使其逃离监狱的命运。身为一个律师却蔑视法律,不为正义说话,却为金钱折腰。杀人弃尸的富二代:躲在监狱中,也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说明就算可以得到一时的安全,但最终也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明明只是伸一下手就能帮助的事情,却因为这么多人的漠视,而使一条鲜活的生命,消失于人世间。女主扼杀的不只是这些人的生命,也是世间丑陋的人性与人类的劣根性。

导演为被杀的人也安排了其他的罪孽,女老板叫了外卖,因为外卖来迟而不要了,并羞辱阿姨;情夫有了小三却还想勾搭女主;烤肉店老板的儿子见女主从朝鲜来,哄骗她,用工作做借口,想要行不轨之事,律师更是不将法律放在眼中。导演意在告诫观影者:人性的小恶与自私,最终会造成恶劣的结果,重者伤人性命,轻者伤害自己。

伴随每一个案件的发生,现场都会发现一张奥罗拉贴纸。因为这是女儿最喜欢的动画片,也是女儿的绰号,平时父母都称她为“奥罗拉公主”。女主明知道前夫会根据这个线索找到她,她却依然这么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她的孤注一掷,为下面的自杀做出铺垫。

奥罗拉公主的贴纸也是她苟活世间的理由,也是她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与心里最后的一点善。可怜的女人,女儿被害身亡,丈夫逃避躲责。她孤身奋战,利用女人的优势,去杀害一个又一个人。身处地狱,心里却住着天堂,为了女儿,她甘愿付出了一生。

03、女主复仇的背后,既是对于凶手的愤恨, 也是对于正义的追求,更是作为母亲的自我救赎

我的女儿才6岁,清早被人发现丢弃在这里,赤裸着身体和这些垃圾一起,而那个人却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这是女主在垃圾场被围捕的时候说的话。她对这些造成女儿死亡的人嫉妒憎恨,她曾经想过将这些人绳之于法,在期待中凶手最终被找到了。她以为诉求能够得到满足,但是没有。富二代利用家里的钱,找到厉害的律师,伪装成精神病,逃脱了法律,或许在某一天他就能被放出来。

法律的公正性已经被金钱和权力掩盖,在人性自私、事态冷漠、阴暗不公里,失去女儿的她,不能亲手将犯人送进监狱,替女儿报仇,那她就只能自己成为刽子手。

当年替被告辩护的律师说:

杀人?没有那样的罪。在犯罪的范围内能不能结束?杀人、抢劫、诱拐、强奸,有史以来天天发生的事情,在我们决定他们为犯罪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成为犯罪了,推翻也是一瞬间的事情。法不是开玩笑的。

这样的话从一个律师的嘴中说出来,极为讽刺。所以丈夫在面对妻飞蛾扑火般的复仇计划中,终于不再逃避,奥罗拉公主在他心里复活了,他辞去警察的职位,不再想成为牧师,而是接过前妻的斧头,致律师于死命。

女主郑顺贞对于杀人犯富二代的恨,无可置疑。对从犯的恨,也是可以看出来的,不然她没有必要杀掉这些人,只要杀掉真正动手的富二代就行了。

心理学中有一种防御机制叫做转移,也叫移置。就是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和态度转移到另一家为安全的对象上,而后者完全成为前者的替代品。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女主知道这件事情最应该怪的是自己和丈夫,如果不是自己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女儿,女儿不会没有人接,导致最后的惨剧。她也怪自己的丈夫,如果他没有大意,没有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如果记着女儿的生日及时来接她,那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所以她不能接受女儿遭到这样的事情,再加上凶手竟然没有被绳之于法,她心里不甘,所以她将自己所有的仇恨都转移到了阻碍她去接女儿的人。

在为女儿复仇的路上,她虽然是在追求正义,也是在自己赎罪。她利用丈夫杀掉了逍遥法外的律师,在她看来,她和丈夫两个人都是该死的。她知道丈夫害了人之后,不会免于法律的追捕,所以她在举刀自杀的时候是笑着的。这笑里有为女儿复仇的畅快、即将去见女儿的开心、也有为自己与丈夫赎完罪的释怀。

04、基于《奥罗拉公主》的沉重主题,谈谈我对于现实的思考与感悟

在这场复仇悲剧的背后,是人性的冷漠与正义的缺席,俗话说雪崩之后,没有一片雪花是孤独的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果如果剧中烤肉店主的儿子不对女主胡搅蛮缠,那她也不会耽误接女儿的时间。剧中的老板娘能够接收小女孩在店里,等她母亲来接完她之后再走,小女孩也不会自己去坐车。如果的哥愿意给小女孩送回家,那么也不会遇到富二代。

可是世间没有如果,也没有不会。一点点小小的恶就能造成很大的恶果,一点点的小善,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就像那些被杀的、看似无关的人,他们直到死之前,才知道自己曾经的一点点漠视,造成了一条生命的逝去。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可能的伸出自己的一点手,可能这一点点的伸手,对于对方就是很大的帮助。

②工作最重要,但孩子还是要放在第一位。

剧中的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而耽误了孩子。母亲因为工作,接女儿太迟;父亲则是将工作放在第一位,连女儿的生日都给忘掉了。所以女主才会在垃圾场的时候一声声的哭诉,“爸爸爸爸,我好疼呀!”也是从那里,父亲开始转变,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责任,开始一改之前的逃避,给了被关在医院里的妻子一本夹着刀片的《圣经》。最终制造律师车祸身亡的现场。既圆了前妻复仇的梦想,也圆了对女儿的愧疚。

不要总是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贵,等到失去了却已经来不及了。在生活中,挣钱很重要,但是家庭更重要。很多人父母都说要挣钱养孩子。即使让孩子物质生活满足,但精神世界却很缺乏。这和“物质生活缺失,但精神世界丰富”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你所说的对孩子好,只不过是你以为的,孩子却不一定这样认为。孩子的成长没有多久,好好陪陪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③“程序正义和情理正义到底该怎么抉择”这个话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要相信恶有恶报

按照程序正义来说,除了富二代,案子里的每一个人都罪不至死。因为他们并不是直接的杀人犯。但在情理正义当中,这些人都极端自私,冷漠。继母觉得他不过是在管教孩子,女老板自以为是,撵走小女孩之后还说“没本事剧别养孩子啊”。富二代杀了人之后,在精神病院里依然是开开心心地折纸。这些人没有得到惩罚,那些人甚至没有愧疚过,而受害者的父母却每天都在接受内心的谴责与焦灼。

正是这样的程序正义与情理正义之间的纠结,让这部片子多了更加让人审视的意味。如果法律不能够维持公正,那么到底该不该执行私刑处决?这是一个亘古不变、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法律的健全,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我们应该相信法律,相信正义,不值得为恶人付出自己的一生,就像古话所说的“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总结一下:

看完《奥罗拉公主》后,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那一张张奥罗拉贴纸与小女孩的歌声,可惜这样的生命再也不会有了,那样幸福的母女也不会生活在世间了。虽然只是电影,却给人很多的启迪。

也许我们都曾在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伸手,但如果当我们成为被害者时,又有谁会出来拉我们一把,给我们伸一下手呢?所以在平常生活中,伸出手给别人一点帮助,可能下一次你也会受到别人的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