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七万块DIY出的独立科幻片,《孤岛终结》能为低成本网大“打个样”吗?

2023-12-04 17:26 作者:岑岑 围观:

文│阿婆

在网络电影领域,有一部电影《艾乐妇女节》在6月底上架。这部电影洗去了很多人对网络市场上“国产B级电影”的旧印象,也为“网络2.0”的精品时代提供了很多预示。

与此同时,另一部从国外带着巨大名气回来的电影《岛的尽头》也于今日(8月30日)登陆爱奇艺。如果说《艾乐妇女节任务》是传统影视公司进军网络电影行业的优质标杆,那么《岛的尽头》就是个人DIY的独立电影代表。

虽然暂时不知道影片的最终流向,但这部7万元的科幻片已经能够吸引到微影文化,并被列入“暮光计划”培养新导演,打造优质科幻网络。中影、爱奇艺、梅颖传媒的参与,增加了宣传成本,选择了正确的核算模式,适当分担了投资风险。在和王导演的聊天中,发现,王为所有年轻导演树立了一个典范,展示了做互联网大学时相对成熟的思维逻辑,而不是说《岛的尽头》为互联网大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求投资,不求急功近利,DIY是“敲门砖”

在见过的电影人中,不想拍电影的导演不是好导演,王也不例外:“我平时拍广告,但那些东西其实不能作为我导演的作品,所以我一直有个愿望,想拍一部讲故事的电影。”你为什么选择拍网络电影?很简单,“现在互联网大学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

网大还处于B级制造阶段,纯商业项目很多。即使这个行业已经在寻求转型和新的定位,按照王的想法,还是比较正统,不打擦边球。显然缺乏网络感,一看就不赚钱。

“如果真的想拍电影,招商是好的,但如果只是保守投资二三十万就没意义了,还要干涉导演的操作。与其这样,我还不如自己出点钱。”王相信美国独立电影的拍摄方法。反正现在电脑发达了,拍摄器材也变得方便携带了。都是广告导演现有的装备,所以拍摄门槛会比较低。“反正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没必要追求宏大的制作。”

王希望他的第一部作品仍然能够保持他最初的想法,做一些稍微纯粹的东西。不要让一些客观因素打破了创作的初衷。虽然自己拍稍微难一点,但是他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不用刻意追求拍大片或者爆炸场景。“把你想做的故事做出来,用一种相对预期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行了。”

结果如何呢?

作为国外的获奖电影,一般分为文艺片和上电影院的那种。毕竟网络世界的电影能有豆瓣评分已经很优秀了。离国际奖项还有多远?

但《岛的尽头》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该片获得美国Raw科学电影节专业故事片银奖,在电影节上名列第二。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的著名科幻作家大卫·布瑞恩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强烈推荐。入围被誉为竞争最激烈的科幻电影节之一的2017年迈阿密国际科幻电影节(Miscifi);作为第一部来自中国的独立科幻电影,它入围了第17届伦敦科幻电影节。获得第五届菲利普·K·迪克科幻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获得加拿大创造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此外,该片成为第一部在芬兰世界科幻大会上放映的中国科幻电影。

“那时候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把自己的作品拍好,不管商业还是艺术,一定要有能欣赏或者认同你的人。第一个样本是作为认识和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或公司的敲门砖,以后我们一起努力做后面的事情。”所以王才敢花这7万块钱拍这么一部科幻片。

熟悉流程链,性价比控制惊人

看起来王是因为他的科幻电影而出名的,但他说他并不是特别迷恋科幻。既然要用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作为“敲门砖”,王除了拍摄实力之外,更是因为他在独立电影拍摄上的整体掌控能力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在决定拍摄《岛的尽头》时,面对仅有7万元资金的窘境,王冷静地为自己的影片做了资金预算。

“如果我自己投资拍一部电影,我肯定会想自己有什么样的资源,比如什么样的场景、演员、道具可以免费使用,所以我会列一个清单。我在上海,如果要在上海这个纯商业社会拍戏,一切都会很贵。然后我会在第一时间思考电影如何吸引人。先不说剧本。首先要吸引眼球。一定要给观众一些他们没见过的东西,那就是2007年我读大学的时候去过的那个‘岛’。当你设定岛屿的时候,你会想这个岛上能发生什么。”

这一切都是从这个“孤岛”开始的。

“原本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两个相爱的人十年后在岛上重逢。”一个正常的故事逻辑,然后王任潮推翻了自己。“如果你在拍一部纯爱电影,你对这种风格的电影的接受度有些担心。然后我就在想,什么电影吸引我?加噱头肯定是要的,加点东西进去。”

有了“岛”,有了两个人的十年爱情,怎么才能拍出震撼点?王想起了当时他在那个岛上看到的巨大银河。“我可以做一个和宇宙有关的科幻故事吗?”

“我知道科幻故事拍起来很贵,所以我会把爱情故事和科幻故事嫁接。”瞬间,影片在充满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融入了两大市场类型的元素。“尝试新的东西很好。”

除了题材,王以往的广告拍摄经验为他培养了良好的电影成本控制能力。“我只有一点钱,能花多少旅费上岛拍,自己清楚。同时熟悉剧组的工作。从拍摄、编剧到后期剪辑、特效,我能明确做到我所期望的,我能达到几个效果。我心里也很清楚。”

如果要把《孤岛尽头》这部电影拍得更商业化,很多商业元素,王都会来:“一开始可以是游艇碰撞特效,场面很紧张。两位主角被要求在五分钟内做出艰难的选择。大家都在催你按下按钮让飞船爆炸牺牲几百人,还是让地球被污染不牺牲几百条生命?这种紧张感一下子就出来了。”都是常规的商业模式,但是小成本电影支撑不了这么大的预算,所以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好在王把的这笔账算清楚了。毕竟导演不只是说一出戏。无论独立制作还是大规模团队制作,他都必须熟悉整个电影行业的流程,合作可以非常精准高效。

最好的互联网时代,学会安利。

“我认为网络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想拍电影的人来说,我认为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王知道,中国市场虽然大,但院线电影的年产量不会因为整体技术标准要求高而有大的变化,年轻导演的机会在院线市场基本不存在。否则《岛的尽头》可能不会成为一部电影,而只是一部短片。“很多人会说,‘要拍电影,先拍短片’。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现在市场变了,根本无法在十几二十分钟内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故事片的导演不应该拍短片,而应该拍至少一个小时的中篇。”

影片先剪辑了55分钟,只属于微电影的规格。在联系了一些电影公司并得到意见后,王简单地拍了一些镜头将影片延长到60分钟。第二次接触互联网公司后,他听到了一个特别的意见:电影不够商业化,略显文艺,先出国展映吧。

后来,王回忆说,当时听了这个意见真是太好了。如果强行发出,可能会随水而死,没有跳出去的机会。

归根结底,互联网大学提供的是一个巨大的基础市场。现在的网络电影,除了准入门槛和技术标准相对较低,两三千的都是题材和创意,会直接面对市场,经历点击量的考验。这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优势。

“都互联网时代了,还能闻到酒香。”王坚信,“如果闻到的人不多,你就要学会把自己的东西传达出去,但要确保它们真正到达喜欢它的人手中,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反馈和传播,否则你根本用不到互联网时代的伟大。”

现在,王已经开始筹备微影文化“暮光计划”中的另一部作品《Deep 空 Law》。故事把背景搬到Deep 空,依然在科幻小说的包装里研究人类末世的“孤独”情结。这部作品的成本会大大提高,我们会努力用更好的资源制作出高质量的科幻网络,引导网络进入有共鸣的质量正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