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饮酒后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算醉驾吗?一文读懂关于酒驾的六大法律误区→

2023-11-18 20:09 作者:岑岑 围观:

2023年3月,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检察院

接到公安机关移交的线索后,

李被怀疑

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交警抓住。

经过测试,

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高达262.6mq/100mL,

但是面对检察官的讯问,

李坚持说他没有酒后驾车。

原因原来是

李认为喝了酒后,

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被开启,

不是酒驾。

面对李的辩解,

检察官说,

自动驾驶仪只是一个汽车驾驶辅助系统。

司机还是需要全程参与驾驶的。

最后,

法院指控危险驾驶

李被判处5个月监禁。

并处以1万元罚款。

所以,

酒后开启自动驾驶模式,

法律是什么?

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酒驾和醉驾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法律后果?

来看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海润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强律师带来的专业解读。

1.酒后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算不算酒驾?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目前很多车辆都有自动驾驶的功能。法律对醉酒后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的行为没有明确规定,但酒驾的关键是“驾驶”。在饮酒的情况下启动车辆,可以认定为醉酒驾驶。自动驾驶只是汽车驾驶的辅助系统,起到预防和提醒的作用。它的驾驶主体也必须是驾驶员本人。它仍然需要驾驶员全程参与驾驶过程,依靠人工操作,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无人驾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其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再次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故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李有期徒刑五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另外,酒驾、醉驾造成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商业保险不予赔偿。酒驾是违法的,也会在个人档案中留下违法记录。醉驾者受到拘役处罚的,不得从事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职业。另外,由于我国对政审的规定,一旦政审对象及其近亲属因酒驾触犯刑法,可能会对政审对象造成影响。

2.酒驾和醉驾有什么区别?有什么法律后果?

我国法律将酒驾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饮酒驾驶是根据驾驶员血液和呼吸中的酒精含量来界定的。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汽车驾驶员血液和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的阈值和检验》(GB19522)的规定,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时驾驶机动车属于饮酒驾驶;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时驾驶机动车属于醉酒驾驶;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意见是认定嫌疑人是否醉酒的依据。

虽然酒驾和醉驾从字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面临的法律后果却大相径庭。《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六个月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约束直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再次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此外,饮酒驾驶机动车造成其他后果的,也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致人重伤的,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对酒驾的理解

有很多误解。

以下六个关于酒驾的法律误区,

小心点!

误区一

酒后在小区内驾驶机动车不算酒驾?

酒后在小区内开车是否会被认定为酒驾,要看小区是否属于开放式小区,是否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小区内的路段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场所,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和其他供公众通行的场所。因此,对公众开放的居住区、内部道路、公共停车场、地下车库等都属于道路的范畴。只要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了物理位移,就可以认为实施了驾驶行为。

如果是封闭小区,只允许业主车辆进出,小区内的路段、停车场都不是“路”。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发生事故的报告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因此,在封闭小区内驾驶机动车造成了交通事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或者财产权利,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处理。

误区二

酒后在路上挪车算醉吗?

驾驶,是指操纵机动车行驶的行为。如果驾驶员达到醉驾标准后在“道路”范围内活动,也构成饮酒驾驶。如果行为人达到了醉酒驾驶的标准,则可能涉嫌危险驾驶罪,因为该罪不以特定危害后果的发生为构成要件,行为人在道路上实施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涉嫌本罪。

误区三

喝酒骑电动车上路不会被查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不得醉酒。很多人认为交警只查汽车酒驾,不查电动车。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电动汽车包括电动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如果饮酒或醉酒驾驶电动车,达到相应标准可能分别构成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如果驾驶电动摩托车,因为属于机动车范畴,酒驾或者醉驾仍然可能构成违法行为或者刑事犯罪。如果驾驶电动自行车,可能构成行政违法。在实践中,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主要从外观、参数等方面进行区分。,而不能单纯以名字来确定。

所以,喝酒或者醉酒后驾驶电动车,可能构成行政违法或者刑事犯罪,你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误区四

酒后在车上休息会被扣分罚款吗?

醉酒驾驶交通肇事罪的认定有三个条件:一是属于醉酒驾驶,即血液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第二,驾驶机动车;三、行驶在道路上,即车辆启动后发生物理位移。如果只是酒后在车上休息,不构成酒驾。但如果存在移动汽车等导致车辆移动的驾驶行为,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律师特别提示,酒后在车内休息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可能会引起误会,应尽量避免。

神话5

酒后指使他人酒驾不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09条规定,因租赁、借用机动车,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不是同一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因此,指使他人醉酒驾驶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的共同犯罪,从而以醉酒驾驶论处。

即使没有主动教唆,单纯的纵容仍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在蔡某、潘某涉嫌危险驾驶罪一案[(2021)冰13字第3号]中,法院查明,被告人潘某明知蔡某饮酒,仍放任蔡某酒后驾驶其所有机动车,危害公共安全,且未予制止。两人都触犯了刑法,构成危险驾驶罪,是共同犯罪。

因此,教唆、纵容、强迫他人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应当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神话6

紧急情况下,准备立案不算酒驾?

有传言说,酒后遇到突发情况,比如突发疾病或者其他意外,需要开车送某人去医院抢救。这时候车主可以打110备案,然后开车送病人去医院。

其实交管部门说没有这个说法。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车主是否会受到处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比如2018年的“酒驾送重病妻子就医”案,法院判决车主构成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然而,该案件的法官强调,“在犯罪时,陈某意识到他的妻子处于危险之中,他被迫醉酒驾驶,这是在必要限度内的避险行为。本案发生的‘酒驾救人’有其罕见的特殊性。”现实中,紧急避险要结合事发时的实际情况、当事人的动机、行为后果等来考虑。,而且一般很少应用。所以遇到类似突发事件,也要遵纪守法,尽快寻求公安、卫生、消防救援等专业力量的帮助。

酒后驾车,酒后驾车,

其实是对人生的“讨价还价”。

当你举起酒杯的时候,你必须放下你的车钥匙。

珍爱生命,拒绝酒驾!

作者|朱婵婵

来源:法治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