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误杀详细讲解,10分钟看完误杀

2023-11-17 22:52 作者:岑岑 围观:

上周,一部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守天》的国产犯罪片在《没有牧羊人的羊》上映。一周后,10万人打了7.7分。

(包括剧透)

故事讲述了没有读过多少书的维杰喜欢看电影,尤其是悬疑犯罪电影。韦杰的女儿在参加一个夏令营时被警察局长的儿子侵犯,然后她女儿的妻子误杀了警察局长的儿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韦杰选择了与警察斗争,并利用从电影中学到的知识隐藏天空。

影片最后一幕采取交替剪辑,并配上合适的配乐,将“渡海”推向高潮。原来的分数是8.5。

走进电影院的时候,我已经对改编版的《没有牧羊人的羊》有了预设的结局。不可能出轨,结果不是自首就是被捕,这是肯定的。

国产结局给犯罪电影带来的长期困扰是,无论你在你面前怎么演,突然出现一个让观众看傻了眼的辉煌结局,导致在他们面前精心设计的剧情突然散去。

所以只有导演发明了补丁投降,让观众选择性遗忘,保证作品表面的完整性。这是一种无奈,一种妥协。

早期代表《心迷宫》,近期代表《南站的党》。

犯罪片的字幕就跟恐怖片一样,最后都是精神病。他们为了通过审查制度发明的手段,在国产电影中被嘲讽为狗皮膏药。

抱着预测结局的心态,我以为没有牧羊人结局的羊,非此即彼。

没想到,也投降了,羊无牧人没有崩溃。

影片开头有一个场景,李伟杰成功越狱后,发现自己的棺材被封住,被活活闷死。这段话一开始看似与剧情无关,实际上却呼应了场景的结尾,也暗示了苏辙的真实死法。

原来的苏茶确实被误杀了,改编的苏茶被打昏后吞掉了舌头,但没有死。后来被活埋窒息而死,加重了主角的罪恶感。

李伟杰答应她的小女儿在考试得100分时买一把口琴。案子结束后,她的小女儿考了70分,却把试卷改成了100分。韦杰带着家人示范忏悔和撒谎,被小女儿学得惟妙惟肖。

影片中有几座佛塔。第一次出现时,他们承认他们是为了“赎罪”而建造的,但李伟杰第二次去慈善机构时被僧侣们拒绝了。

经过上述所有的准备,李伟杰的投降变得合情合理。

诚然,与李伟杰的投降相比,原著中主人公反抗权力并成功逃离犯罪的黑暗结局更加令人燃烧。但编剧并没有为了通过所谓的审查而选择偷懒的字幕或者虎头蛇尾的处理。我很佩服这种态度。

毕竟这些年来,观众一直被编剧为了正确通过审查而完全不思考麻痹了。

某种程度上,审查制度成了一些无能作家的遮羞布。

《绝望》开篇就给出了惊人的反转,后期绑匪对小女孩的同情和怜悯。很正常,直到绑匪良心发现,选择放了小女孩,直到绑匪彻底放弃赎金,做出牺牲救了小女孩。轰动和翻转齐头并进,为时已晚。为了正确的结局,剧情崩溃。

受益人改编自真实案例。“杀妻骗保”的主题一开始就充满亮点。演员大鹏阿达的表演没有问题,阿达的表现超出预期。但在风格的选择上,导演融入了喜剧元素。最终喜剧和犯罪都没有照顾好,呈现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从表面上看,这两部电影都背负着审查的负担。

其实是导演对故事的掌控力不足,编剧对剧情的衔接不到位。

编剧和导演的抱怨给观众一种错觉;一旦审查开放,中国电影产业将迎来质的飞跃。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要知道,审查的重灾区不是犯罪片,而是恐怖片。

因为投资成本低,回报高,每年每个月都有很多恐怖片在电影院悄悄上映。

虽然票房只有几百万,但实际投入只有几十万。

最具代表性的属于B区32号,投资仅7万,票房1600万,回报率200多倍。

导演用了四个演员,几个摄像机,一个房子,还说是鬼片,不是电影。当年被第十放映室列为最大烂片。

你能说这是审查的锅吗?

显然是成本低,赚钱快,市场稳定,赚钱容易。所以,他们不在乎内容好不好。得了便宜还把锅推到审查制度上,把自己说成是被迫害的一方。

恐怖片不能有鬼=恐怖片拍不好,反正有点牵强。

2012年《绿色梦魇》上映,豆瓣评分6.1,票房800万,获得一致好评。

2013年上映的《女蛹》评分6.5,票房1200万。电影里没有鬼,更不用说耍花招了。

如果我们不能在审查制度的限度内创作出好的剧本,我们仍然可以用审查制度做挡箭牌。外部审查呢?

十几年前,好莱坞电影打国产片,国内导演不服气,威胁说给同样的钱,国内导演也能拍出牛逼的商业片。

自2009年以来,电影票房每年以30%-50%的速度增长,国内电影银幕也在快速扩张。到2019年,全国所有县镇至少配备一家电影院。

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热钱和资金。基本能上映的电影,尤其是3D电影,会告诉你,钱不差钱。

张艺谋投资《长城》9亿,《妖猫传奇》2.5亿,《阿修罗》7亿,《上海堡垒》3.2亿。

电影成本根本不等于电影质量。

2018年在豆瓣排名的国产电影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大佛普拉斯》《狗十三》《无双》《无名小卒》《爆裂浮生》《血色观音》《大象席地而坐》等。,这些电影都没有花费巨大的投资。

同样,在没有审查制度的翻拍中,近年来的翻拍热潮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如果一定要说审查有影响,今年的《小小心愿》勉强算个例。

作为一部“性”喜剧,原男主想破处。国内改成了想谈恋爱。

毕竟是一部电影的核心。这样的变化确实有点违背和平。

但是看完电影,你会发现,即使没有改变,电影也好不到哪里去。结构松散,照本宣科,连台词都是直译过来用的。导演没有考虑故事发生的地点,对话的语言变了,文化背景不同的段子需要重新设计。

说到没有牧羊人的羊,并不是它有多优秀。毕竟影片中的“蒙太奇”手法,主角家人在警局连环告白的情节,正义与邪恶的矛盾,都是原版中的经典,而不是编剧的功劳。

没有牧羊人的羊,作为一部犯罪片+翻拍,主创团队的正确态度太难得了。

按照原著故事,把背景复制到中国肯定不行。导演把故事搬到了泰国。

在原片中,韦杰是一名电视维修工;改编版换成了网络维护工。

电影原著中,维杰一家去听经;改编版改成看泰拳了。

在原片中,因为小女儿被打而引发骚乱;改编版里警察挖村民的坟,所以被打了。符合东南亚国家尊崇祖先的传统。

从文化背景的细节到结局,导演和编剧都竭尽全力为这个完整的故事添砖加瓦。这就像是一记重拳,它让我们知道,说我这样做的那些东西都是审查的锅,是多么可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另一个更黑暗的结局。

业内人士一直呼吁尽快出台分级制度,这当然是合理的,我们也一直在期待这一天。

但这并不意味着审查制度可以作为创作无能的借口。

当这样的借口一个个被打破,创作者是回归创作还是继续寻找下一个借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