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1935年费孝通在广西瑶山究竟遭遇了什么?揭秘“瑶山绝恋”的背后

2023-11-12 03:28 作者:岑岑 围观:

这世界,究竟有没有一种爱情,让人魂牵梦萦?

关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那一定是共同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事情。而如果想要这种感受再深刻一点,那就一定要稍微有点玄幻色彩。

这样的事情,居然就发生在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身上。

2005年,费孝通去世,立下遗嘱,要将一半骨灰同前妻王同惠葬在一起,只因1935年发生在广西大瑶山的一件事,成为了费孝通终身的牵挂……

费孝通与王同惠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切还得从入大瑶山说起……

一、喜入大瑶山

广西大瑶山,又称金秀瑶山,被誉为“岭南桂冠”。这里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地方,不光是因为大瑶山中的珍稀物种,也因大瑶山中的瑶族及其特殊的文化。

在宋、元、明、清时代,大瑶山中瑶族曾受土司制度的统治,瑶族内部设有“瑶长”“瑶练”等职,同时也会推选“瑶王”,直到今天一些瑶族聚居区还残留着若干带有原始特点的社会组织形式。

费孝通曾说:“全世界最值得研究的两个民族,一个是犹太民族,另一个便是瑶族,而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而在金秀大瑶山中,除了有着珍贵的瑶药之外,也有各种各样的凶猛兽类,其中就有极其罕见的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的瑶山鳄蜥(与恐龙同时代的物种),因此,瑶山也被称为“云的王国,雾的迷宫”,这些也给大瑶山添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广西瑶山景象

费孝通究竟为何要去大瑶山?

这与费孝通的研究专业有关。

1935年6月,费孝通(时年26岁)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当时他原本准备去英国攻读人类学博士,但史禄国(费孝通的硕士导师),建议他做一年的实地调查后再去。而王同惠当时还只是燕京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时年24岁,主修社会学,她时常与费孝通探讨学术问题,彼此之间已经相互钦慕已久!

同年,恰好广西省设立了一项研究苗、瑶、侗、壮等“特种民族”的课题,吴文藻(费孝通燕京大学时的老师)力荐费孝通前去研究,经他周璇,得到了广西的同意。当费孝通告诉恋人王同惠时,她十分高兴,当即表示要和费孝通一同前去考察。

不过,要知道,孤男寡女长期在外参加社会调查,在以前肯定免不了闲言碎语,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决定结婚再走。

费孝通与王同惠合照

1935年8月18日,费孝通和王同惠在燕京大学临湖轩匆忙地举行了婚礼,随后开始奔赴广西大瑶山开展社会调查,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费孝通夫妇在翻译和向导的带领,于10月21日,终于进入大瑶山里的瑶民村落。

大瑶山是一个荒蛮之地,山中道路崎岖,不乏遇到蚊虫、蚂蟥、毒蛇等各种难缠的动物。

但是他们不畏艰难,到了大瑶山的第二天,便开始了调查工作,费孝通做他的体质人类学调查,王同惠则开展瑶族社会文化调查。

1935年10月28日,他们到达广西大瑶山花蓝瑶聚居的六巷村,这段时间,他们踏遍了附近的大部分瑶村。20多天后,他们转移到坳瑶聚居的古陈村。

二、妻子之死

1935年12月16日,是费孝通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日子!这一天,王同惠身死,而费孝通也身受重伤。

在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费孝通直到去世时,都没有向世人详细地公开介绍过这段经历。

只是在《盘村瑶族》序中,费孝通说道:

“12月16日,我们在从花蓝瑶地区转移到坳瑶地区的旅途上迷失道路。我不慎误踏猎人设下的陷阱,腿背受伤,前妻下山呼援,天黑路险,溺水丧生。”

要知道,一般的陷进至多只是脚受伤,为什么费孝通会是脚背都受伤,并且达到走不了路的程度?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陷进?

后来,温永坚倒是对此事进行了考察,他在《费孝通王同惠考察大瑶山轶事》(原载1986《金秀文史资料》)一文中谈到:

“费孝通夫妇走的这段山路崎岖曲折多险,唐兆民、张荫庭俩科员和古陈村帮挑行李的盘公谢、盘公柳、盘公检、盘公全等六人先行,费孝通和王同惠随后,行至五指山冲口一块大石板时,他俩停下休息,而唐兆民等向导先行不候。当他俩行至叫潭清地名的岔路口时,便走错了路,误入一片竹林之中,林中荫暗,他们摸索着走到斗蓬岭叫石八的地方,见一似门设备便以为到了近村,费孝通便探身察看,不料那是古陈村瑶人盘公平装野兽设下的虎阱,机关一动,木石齐下,把费孝通压住。在危急的惊乱之中,王同惠奋不顾身把石块木头逐一移开,但费孝通局部受伤不能起立,她将丈夫移到安全地带后,奔出林中呼援。”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费孝通是落入了捕捉野兽的大虎陷,从而身受重伤。

费孝通掉入的正是这种有石头的虎陷(全图还无法查到)

费孝通是怎么被救出来的?根据陈东风的考察:

“(费孝通)醒来时,阳光照着他。他看见一头牛。有牛就可能有人!他努力呼喊,但声音太微弱,无济于事。直到后面,他才急中生智,摘下眼镜,对着阳光,用小小的反射光斑吸引了一个瑶妇的注意。瑶妇带着两个瑶人找到了奄奄一息的费孝通,把他背回了古陈村。”

费孝通运气还算好,遇到了找牛的妇人,救下了他。

但是王同惠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因为找到王同惠时,已经是七天之后的事了,并且遗体竟然是出现在河的下游!!!

那么,王同惠在呼援的过程中,到底遭遇了什么?

目前,我们还没有史料可以准确地知道,不过,从找到王同惠的地方看,我们大抵可以推测出,王同惠应该是不慎从山上落入水中而亡,至于是不是向费孝通先生说的溺水而亡,实际上已经无从考究。

温永坚在考察中说道:

“民众一连找六天还不见人,此时古陈尾瑶民冯荣贤、赵成礼两人,上山在找芒鼠,在古陈与罗运乡鸡冲屯交界处,发现有野藤断,似有什么东西跌下痕迹。回村后向众人讲了这一情况。第七天,盘公全、盘公货、盘公卖、张福明、覃二等五人,按冯荣贤讲的地点往下找,终于在罗运乡鸡冲村管辖的华冲尾一处山涧急流中,发现了王同惠女士的遗体。”

由此,可以看出,王同惠应该是从山上掉入了山底,但怎么死的还真不知道。不过,可以推测,王同惠之死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摔死,其二是摔入水中后延误了最佳救援时间溺亡。

此外,王同惠是如何从山上的路上掉入水中也是一个谜!!!有人猜测是因为路滑,有人猜测是因为遇到了野兽,无暇顾及不慎摔倒。不论哪一种,因年份已久,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地推究。

不过,笔者倒是曾看到过一份材料记载,说王同惠是不小心踏上了路边石板上的青苔,不慎跌落山崖,只是后面怎么也找不到这份史料了。

三、含泪撰碑文

王同惠死后,费孝通悲痛欲绝,他把进山时随身携带的药全都吞了下去,还喝了一瓶用作消毒的酒,然而,却被瑶山村民救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句话用在费孝通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费孝通活下来了,但是心却死了,后面费孝通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道:“同惠死后,我曾打定主意把我们两人一同埋葬在瑶山里”。

怀着这颗悲痛的心,他为王同惠墓碑写下了著名的碑文,感动了无数人。

谈到这里,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释:一是王同惠的遗体究竟葬在了何地?二是费孝通的碑文到底写了什么?

根据费孝通侄儿费皖2011年发表在《书摘》上的文章记载:

王同惠的葬礼是按照瑶族风俗举行的,葬礼第二天,村里派四人抬着王同惠遗体,四人抬着费孝通,自下古陈翻山,到达桂平县江口圩,然后将遗体装棺下船。轮船到达梧州,将王同惠安葬在梧州市一处基督教墓地。

王同惠葬礼后,费孝通托友人精心设计了王同惠之墓,并在病床上亲笔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碑文,一并托友人立于墓前,碑文写到:

“吾妻王同惠女士,于民国二十四年夏日,应广西省政府特约来本桂研究特种民族之人种及社会组织。十二月十六日于古陈赴罗运之山道上,向导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误陷虎阱,自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获更生。旋妻复出林呼援,终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负伤匍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踪。萦回梦祈,犹盼其生回也。半夜来梦,告在水中。遍搜七日,获见于滑冲。渊深水急,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只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费孝通立。”

王同惠墓碑原貌

不得不提的是,这块石碑的碑文没有标点,无法断句,很多瑶族人都看不懂,只觉得从未见过这么多字的石碑,非常神秘。

四、王同惠死后的三大巧合

人生世事本无常,原以为王同惠会就此长眠梧州墓地,奈何她死后也不得安宁:坟墓被刨,墓碑丢失。但是,吊诡的是,王同惠的骨灰却未丢失,并且墓碑后来惊现在一教师家中。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有什么巧合?

巧合一:王同惠坟墓被刨,遗骨却提前被挖走

上世纪50年代,费孝通被打为右派,没想到这一打,居然波及到了躺在梧州地下的王同惠。

当时,王同惠的墓地被刨,但是刨坟的人却发现,坟墓中并没有王同惠的遗骨!!!

遗骨去了哪里?

经过我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王同惠的遗骨在之前就已经被一名叫做张文芬的年轻妇女挖走。

那么,张文芬是何来头?为什么要带走遗骨?

一切又得从张文芬孩童时代说起……

抗战时期,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名叫张文芬,她经常和同学一起去离她学校不远处的教堂玩耍,而那座教堂,正是王同惠墓地所在的教堂。张文芬从从两个传教士那里知道了这个墓地的来历,以及王同惠与费孝通的一些事迹,心里万分崇敬。

不久,抗日战火蔓延到梧州,时不时会有炸弹落下,因张文芬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两位传教士临走时要张文芬替他们照看王同惠的墓地。

一天,张文芬正同小伙伴在墓地旁玩得高兴,突然日军炮弹来袭。张文芬大喊,“炮弹来了,快跑!”但自己刚准备跑,就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倒在地,使她躲过了炮弹,而跑在前面的两位同学却被炮弹直接击中,立即身亡。

后面,她才看到,让她摔倒在地的,正是王同惠墓地上的铁链。

此后,张文芬一家都觉得是受到了王同惠的庇护,才让张文芬免遭厄运,所以一直自愿照顾王同惠的墓地。

1950年左右,当张文芬听说有人要刨王同惠墓,她非常难过,就冒着胆子提前从王同惠墓顶凿开的一个小洞口下到墓穴里,把骨殖收拢带了出来。后来联系了费孝通,将遗骨火化托人带到了北京,然后费孝通将骨灰安葬在北京西郊的老山脚下。

巧合二:王同惠墓碑丢失,十几年后又被一教师找到

王同惠之墓遭到毁坏,遗骨得到了保全,但是,费孝通亲笔写下碑文的那块墓碑却神秘消失,谁也不知道到底去了哪里?当时人们皆以为墓碑已毁,不禁为这段传奇的“生死之恋”而悲叹。

突然,1979年的一天,费孝通收到一封来自梧州市第五中学的邱艾军老师的信,信中说道,王同惠墓碑在他们家,并拓印了墓碑的碑文附在信中。费孝通看到信后,回忆一幕幕涌上心头,心里五味杂陈,给邱老师回信道:“拜托你照顾此碑”。

那么,为何王同惠的墓碑会从墓地“跑”到邱艾军老师家中?难道墓碑长了腿不成?

据邱艾军回忆:在“十年时期”,他被迫进行劳动改造。1970年的某一天,他与同伴照例到学校附近挖土,一不小心挖出一块石碑,他扒开石碑上的泥土,定睛一看,那块石碑上写满了密密麻麻文字,没有任何标点符号。

但是邱老师上过大学,知道有个费孝通,而石碑上,正好写着几个字:费孝通立。

那时,虽然他已经不知道费孝通与王同惠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无疑还是被石碑上的文字感动了,便生出了定要保存石碑之心。

但是,费孝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右派人物,如果将石碑搬回来,一旦被发现后果将非同小可。后他又转念一想,批斗‬的‬这些都是些初中文化的“小孩”,哪里知道费孝通呢?于是,他冒着危险将这块石碑抬回自家院坝中。果然,其他人都只是将这块石碑作为一件平常物对待,没有再做追究。而这块石碑也一直被保留在院坝。

70年代末,费孝通彻底平反,又被请回学界。邱老师夫人刘志鹏无意间看到费孝通《重访大瑶山》的文章,里面记载了费孝通和王同惠在大瑶山遇难的情节。于是他们夫妇致信费孝通,这就有了开篇的那一幕。后来白鹤山上又‬重新树立起了王同惠的墓碑。

巧合三:费孝通梧州拜谒惠墓,竟恰巧是王同惠53年前遇难的当天

1988年12月,费孝通已经78岁,那年正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按照惯例,费孝通带队去了南宁。庆典结束后,费孝通率一队走东南一路,因为,那里埋藏着费孝通与王同惠的曾经,他想再去梧州六巷,看一看王同惠的墓地。

费孝通一行于12月15日抵达梧州,第二天,费孝通带着女儿和他的侄儿,来到梧州白鹤山拜谒王同惠墓。白鹤山颠上,青松翠柏间,墓碑庄严立,泪从心中来。

费孝通缓缓地来到墓前,献花,鞠躬,沉默良久,百感交集,赋诗吟叹:

“心殇难复愈,人天隔几许;圣塘山下盟,多经暴风雨。坎呵羊肠道,虎豹何所沮;九州将历遍,肺腑赤心驱。彼岸自绰约,尘世如蚁聚;石碑埋又立,荣辱任来去;白鹤展翼处,落日隈远圩。”

而令人唏嘘的是,那一天却恰巧是在王同惠53年前去世的那一天:12月16日……

我是【知社君】,致力于用【知识解读社会】,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社会学家的故事。

欢迎您点赞、评论、收藏和转发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