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狮子王与哈姆雷特:血统的神圣性

2023-11-04 14:10 作者:岑岑 围观:

在《狮子王》中,当老山魈把小狮子举起来放在一块高高的荣耀石上时,无数动物先是翘首以盼,然后扬起蹄子欢腾,接着跪倒在地。这种对王权的由衷崇拜是多么莎士比亚啊!(IC图片/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18日《南方周末》)

母狮们正在等待辛巴的归来。他们要的不是他的战斗力,而是反抗的合法性。

《狮子王》的故事和《哈姆雷特》不太相似。哈姆雷特对他父亲的死没有责任。他没有接近社会边缘的朋友,也没有人有资格做他的精神导师。《狮子王》中几乎一半的重要人物都曾是辛巴的导师。另一方面,辛巴的妈妈没有和刀疤结婚,所以辛巴没有必要质疑妈妈的性生活。辛巴也没有折磨他的女朋友;辛巴自我放逐期间,只是过着坎坷的生活,并没有疯。

对了,辛巴还不胖。按照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是胖的,虽然后来更忠于原著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家也会为丹麦王子减肥。

至于弟弟抢了哥哥的王位,哥哥的孩子回来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王权制度下常见的情节。最著名的,比如罗马的建立者罗穆卢斯的故事。再比如埃及神话,沙漠之神塞斯谋杀了他的兄弟尼罗河之神奥西里斯,后来奥西里斯的儿子荷鲁斯报仇。据说这个神话表达了埃及人对沙漠吞噬尼罗河谷肥沃土地的恐惧,但与《狮子王》中刀疤控制下的荒凉景象十分相似。

但是狮子王真的是莎士比亚的气质。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部歌颂王权的电影。自文艺复兴以来,受够了教会和贵族的麻烦,但没有受国王太多苦的西方人,对王权有着美好的想象,会赋予它各种高贵的品质。莎士比亚的这一爱好尤为突出。

《狮子王》中,当老山魈把小狮子举起来放在高高的荣耀石上的时候,无数动物先是翘首以盼,然后扬起蹄子欢腾,接着跪倒在地。这种对王权的由衷崇拜是多么莎士比亚啊!尤其是气势磅礴的场面,更是能让喜欢抱怨剧院太小,呈现不出万里风光的莎士比亚羡慕不已。最近上映的《真狮版》,同样的场合,只让动物乱飞了两次——是技术上无法重现当年的效果,还是导演不愿意在十几年后呈现那种效果?

根据陆谷孙先生的分析:“在莎翁心目中,君主应该是政治家、统帅、绅士、信徒和普通人的总和,应该具备正直、坚定、开放、谦逊、审慎、虔诚、真实等各种品质。”你可以对比一下网上对老狮王木法沙的各种赞美,多么和谐。

然而,辛巴是一只相当虚弱的狮子。和母狮娜娜开始打斗,被压在身下三次。有人说女朋友不好过。但问题是,最后辛巴和刀疤打了一场可怕的仗。要知道,刀疤谈起自己的战斗力,承认“恐怕是基因遗传不太明显的例子”,是很让人受不了的。真狮版说辛巴是吃虫子长大的,但却完美的解释了他为什么不能战斗。

所以问题来了。辛巴真没用。辛巴不回来,母狮们为什么不敢反抗刀疤的统治?

这是有更多美好的形容词,王位继承的核心指标毕竟是血统。与中国光武人陈胜高喊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不同,欧洲人把血液的神圣性,看得更重。最突出的例子:在中国,一个家族能延续两三百年就是成功;今天的英国国王还是近千年前征服者威廉的血脉。

刀疤永远是老国王的弟弟。如果国王没有孩子,他应该继承王位。因此,母狮们都在等待辛巴的归来。他们要的不是他的战斗力,而是反抗的合法性。

一些观众抱怨《狮子王》的后半部分没有前半部分那么饱满。辛巴抑郁症康复的原因不充分,辛巴如何成长为王者之狮的过程也是子虚乌有。这是现代人平等观念太深,对血统的神圣性认识不足。他是太子,一旦充分认识到自己伟大祖先的血脉,比打鸡血有用多了。还有哪些原因?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中,哈尔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正在野猪头酒店里鬼混,身边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著名的喜剧人物福斯塔夫(形象是塞在彭彭身体里的泰门的大脑),剧情也相当哈库纳·马塔塔(无忧无虑)。但后来哈尔王子突然变成了伟大的君主,莎士比亚也没有花太多时间解释他的成长过程,当时的观众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合理。

所以想想《狮子王》这部动画真的很有意思。是二维动画在3D动画成为主流之前的绝唱。也是一部包含太多过时价值观的作品。然而,直到今天,那么多人看到了技术精湛的真狮版,却还是忍不住津津乐道。

(作者是大学教师、历史学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