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李雪《走出剧情》,走出剧情 在线阅读

2023-11-01 18:30 作者:岑岑 围观:

《走出情节》是心理学家雪梨的第二本畅销书,2018年12月出版,我是在2021年5月读到第八版印刷本的。

谁的故事?为什么会有剧情?剧情有什么危害?谁想脱离剧情?怎样才能走出剧情?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

谁的故事?

在书的扉页上,她写道:你比所有的情节都宽广。

每个人都有一个情节。因为人是高度智慧的生物,我们大脑的潜意识里有很多脚本。“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是一个人的情节。

最近吴母亲被杀一案已经审结。从社会各界的反馈和心理学家的分析来看,吴邪和他的母亲在冲突前一定有很多嫌隙,他们的脑袋里充满了对彼此的怨恨和不满。母亲以给予者的身份出现,给年幼的儿子施加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儿子心里埋着深深的羞耻和愧疚,无处释放。当一场小冲突出现时,吴的“内部关系模式”瞬间被愤怒的情绪引爆,失去理智,杀死了母亲,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剧情从何而来?

当我们为这对母子哭泣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头脑中的情节的力量。剧情源于童年时父母的教养方式,它的产生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父母与孩子之间以母亲为中心、无反应、情绪反转的互动模式,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精神损失,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

雪梨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衡量——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走出情节,看到真实的外部世界。

情节的危害

《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指出,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心理健康者仅占10%,73.6%处于亚健康状态,16.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多人被失眠、焦虑、抑郁所困扰。

在这种集体潜意识的状态下,很多父母带着焦虑、抑郁、攀比的心态抚养孩子,有时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工作、孝敬父母,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孩子长大后,脑子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节。一旦触发他的痛点,就会引爆。会影响人际关系,会造成人身伤害,会给他的人生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怎样才能走出剧情?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被骗的老年人。因为长时间无人陪伴,在骗子的温馨诱惑下,损失惨重。传销和骗子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利用了人性的缺点,预设了很多感人的情节。现场解读后,人不自觉地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和思考能力,无条件服从,被牵着鼻子走,被骗。

在“出情节”这句话里,有些情节真的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走出来。

成长是被爱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拼命追求更好更正确的自己。

有人说潜意识是我们大脑的操作系统,会时不时的释放出来,干扰正常的程序运行。所有的故事都是我自己在脑子里的推演。看到自己的真实感受,走出剧情,就能获得当下的快乐。

放下剧本里的纠葛,剧本里没有爱情,在真相里活得明明白白,不要和真相较劲,回归内心,快乐当下。

只要我们敢于正视自己,保持清醒,放下恐惧和判断,遵从内心的指引,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就能走出剧情,活在生活的真相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