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从头开始,让我们尝试梳理电影《封神》第一部剧情里的各种细节

2023-11-01 18:25 作者:岑岑 围观:

#多彩夏日生活#

这部我心心念念期待了五年的电影,在终于得偿心愿看完全部彩蛋的那一刻,真的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2018年听说了这部电影开始关注)

是的。我现在可以自信地说一句,乌尔善导演兑现了他的诺言,中国电影在奇幻题材上终于成功地开启了工业化制作的新征程。真给他搞出来了!

好的电影是细节堆砌的艺术,这部电影制作的周期,制作的规模和成本都堪称中国影史之最,在看的过程中,明显能感受到这部电影在制作,人物设定,场景设计,以及剧作上的各种细节填装和巧思。我文辞粗糙大家见谅,但好在我记性还行,我尽量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按照电影剧情的时间线来逐一复盘全片在剧情层面的各种细节设计。(所有信息资料均来自电影正片,彩蛋,电影预告,制作特辑和主创采访)

1. 这部电影是基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和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两部文学作品而进行的改编。封神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完整的神话史诗,虽然后世评价其文学价值不高,但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道教神话体系。封神的故事里有非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情节,最初封神的故事得以流传至今是依赖于民间的口口相传和评书来实现的,但是如果把封神的故事影视化,很多剧情就显得非常平淡,甚至是缺乏逻辑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改编是必须的,最核心的就是给电影剧情里修改和增加新的设定。

2. 用现代话简单概述《封神演义》的原著故事:昊天上帝希望组建一家新公司(天庭)找元始天尊(阐教)和通天教主(截教)要人,两教基于不同目的,派自家弟子去人间扶植不同势力打了一场代理人战争(商周大战),最后这场大战结束后si掉的人基本都进了封神榜(编制),成为了新公司(天庭)的永久新员工。用现代的眼光看封神故事,是有一些隐喻和批判现实的。但如果《封神》电影只拍这些内容,显然是不够看的,作为一部电影,它缺乏一个相对正向的价值表达。

3. 电影开场,由姜子牙之口道出一段旁白,以远古壁画的形式动态地展开整部电影的基础世界观: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初分...基本上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的最基础的中国创世神话。这里有一个关键点,电影里说封神榜是女娲留下的上古神器,大致意思是能够在危难时刻解救天下苍生的圣物。

4. 电影改编的第一个关键点,就在于修改和扩展了封神榜的设定。在原著里,封神榜就是一个那些预备成神的人员编制名单,在封神大战的过程中,两方势力战si的角色大多都会被吸进这个榜里,在大战结束后,姜子牙在封神台开榜封神,一一确立了365个神的神职。

5. 而电影里明确说了,封神榜是可以拯救苍生的一件神器,是能够消除“天谴”的圣物,并且只能由“天下共主”来打开,神仙都不能直接使用。(封神榜还能吸纳亡魂,这个后面再聊)

6. 然后是电影的第一个大场面:冀州攻城战。商王帝乙的小儿子殷寿(帝辛)带着殷商大军在冰天雪地里包围了冀州城。冀州候苏护和他的军队站在城门上和殷商对峙。这段戏之于原著的改动就很大:首先是电影里殷寿这个时候还没有成为王,他征讨苏护的原因电影里没有说得很具体,大概只说苏护永不朝商(不再朝拜殷商),而原著里苏护反商的原因就是不愿意把自己女儿苏妲己献给纣王。其次是,电影里加入了一个非常新的设定,殷寿带领了一支特别的军队叫质子旅。质子,就是由各大诸侯派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去殷商做人质,这是殷商对其他诸侯的统御,也是各诸侯对殷商臣服的凭证(诸侯谋反,先杀质子)。在我国古代诸侯混战割据时期,诸侯迫不得已派自己的儿子去别国做人质是很常见的事。但“八百诸侯各遣其子”,这么多质子合在一起组成一只军队,这是电影里的原创设定。而这个质子旅,是殷寿亲自培养带领的,算是殷寿的亲兵。

7. 我们的主人公,姬发,西伯侯之子,未来周朝的开国君主武王,也被设定成了一个质子(原著里并不是)。并且电影是由姬发的视角展开,他12岁就被派去朝歌做人质,跟着殷寿已经八年了。和其他质子们一样,姬发信任,崇拜殷寿,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殷寿一样的英雄,殷寿之于质子就像自己第二个父亲。

8. 冀州候苏护的儿子苏全孝,也被设定成了殷商的质子。苏全孝跪在冀州城门下,双手举剑哭着求自己的父亲投降。劝降失败,顶级PUA讲师殷寿对着苏全孝一番耳语后,这个可怜的质子就自刎了。这段戏编写的非常好,纣王殷寿的伪善,阴狠,残忍的人物形象开场就立住了。(据说剧本写的是殷寿亲自杀的苏全孝,费翔提议改成了苏全孝自杀)殷寿的狡猾在于,逼si苏全孝一方面维系了自己之于质子旅的秩序和统御,另一方面更是点燃了其他质子的仇恨和战意(可不是我杀的苏全孝,是这个不听劝的冀州候苏护,是他害si了你们的兄弟!)所以说殷寿是一个顶级PUA大师。

9. 质子们发起了冲锋,全军高喊:“殷商勇士,踏平冀州”真的非常震撼。注意后面殷商军队的投石机,居然是安装在大象身上的。唯一这里不好的是音效没有调好,音量过曝了,我旁边的熊孩子都捂住了耳朵。(然后熊孩子就安静了,全程不吵不闹,这样也好)

10. 冀州守军在城楼上用火油阻止了殷商的攻势,城楼下的火海烧si了不少人。殷寿鞭笞姬发,责骂他畏难不敢冲锋,姬发说是因为战马怕火不能前行,然后殷寿说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马看到什么,是取决于你能让它看到什么。殷寿用布把马的眼睛蒙住,带着质子旅冲进火海,大破冀州守军。

11. “马看到什么,是取决于你能让它看到什么。”这句话初看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结合后面的剧情,你就会发现这是编剧埋的伏笔,因为殷寿作为一个顶级PUA大师,他最擅长的就是让别人看到自己希望别人看到的东西。这也是殷寿能够统御这么多si心塌地的质子的关键。

12. 殷寿带着质子去追击溃败后的苏护全家,在混乱中,苏护另一个儿子苏全忠战si,苏妲己自刎以身殉节,殷寿在与苏护的搏杀中受伤流血,血透过雪地下的地窟渗入,意外地解开了地底下千年狐妖的封印。虚弱的九尾狐挣脱束缚,冲出地面附身到了苏妲己刚si的尸身上。(这一段也是对原著进行了巨大的改动,原著里的九尾狐是受女娲的旨意要求,主动害si了苏妲己而附身的。)

13. 附身后的苏妲己衣衫褴褛地被质子们发现,被作为战利品献给了殷寿。这里苏妲己的肢体动作,表情完全就是一个狐狸的姿态,个人觉得设计的很妙。

14. 妲己帮殷寿舔舐了一下伤口,殷寿的伤口就迅速痊愈了。(这似乎是本片九尾狐唯二的技能,另一个是附身)“我知道你想要什么,我能帮你。”结合后面的剧情一起分析,九尾狐说,它是被成汤先祖(殷寿的祖先)封印在这个轩辕坟里的,只有成汤血脉的鲜血才能打开封印,所以说在电影里殷寿之血解救了被封印的九尾狐,是偶然还是天意。另外,为什么九尾狐会说我知道里想要什么,它怎么知道的?我个人理解为,因为它舔舐了殷寿的血,它从鲜血里尝到了殷寿的欲望和野心。(这也算是一种比较写意的剧作手法了)

15. 另外注意一个细节,封印九尾狐的容器有点像一口锅,蒙着一块布,上面印着太极阴阳鱼图案和先天八卦。结合后面的剧情,这个图案就是昆仑山的LOGO,和杨戬姜子牙下山后穿的昆仑山校服上的图案一模一样。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这是某人的一件道袍。也就是说,封印九尾狐的不仅仅是成汤先祖,还有昆仑山的仙家人士。这些剧情设定也许在第二部或者第三部里会展开。

16. 殷寿带着自己的大军凯旋。然后我们看到了传说中商朝的国都,朝歌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说得是这个商朝古都的大气磅礴。注意一个细节,在朝歌城里的普通民居,都是非常符合历史的茅草屋顶。

17. 殷寿的父亲和哥哥,坐着豪华的车出来迎接,质子旅献上了叛贼苏护的首级,以及用苏氏部落战旗裹着的苏妲己。这段戏可以看出一件事,殷寿在父兄面前的小心翼翼和隐忍不发,因为他父兄并没有多在意殷寿顺利平叛苏护这件事。历史上,帝乙确实宠爱长子微子启(殷寿的哥哥),而殷寿只是一个没有继承权的少子。

18. 紧接着,龙德殿庆功宴。质子男团表演裸上身战舞汇报演出。(又要打仗还要表演节目),帝乙非常开心,大宴群臣,据说他喝酒的人头骨酒杯,就是用苏护的头做的。殷商真的是一个野蛮的时代。

19. 殷寿的哥哥微子启突然来了兴致,拔剑和质子团共舞。帝乙更开心了:我儿要给我表演战舞了。随后微子启一剑噶了自己的父亲,抽疯一样的说自己就是王了。在一片混乱中,姬发失手误杀了微子启,短短几分钟,殷寿的父亲和哥哥都噶了~

20. 当然我们从微子启眼睛变绿的时候就知道,这是狐妖附身在作祟。殷寿意外救了九尾狐,现在九尾狐来报恩了。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殷寿当上成汤的王。

21. 可怜的姬发以为自己犯下si罪,跪地求饶,一众质子团的兄弟也为他下跪求情(注意和姬发不对付的崇应彪是最后一个跪下的)。道貌岸然的殷寿却说姬发有功,这下姬发被PUA得更si了。

22. 这段戏是电影完全的原创设定,个人觉得写的非常好,情节紧凑,迅速推动了剧情,并且对殷寿的狠辣,果决做了很好的刻画。同时姬发因为这件事,更加崇拜殷寿,认定他是自己一生要追随的大英雄,为后面的戏剧冲突做了更深的铺垫。

23. 从这里就可以完全看出,纣王和狐妖之间的关系和原著完全不一样了。原著里的纣王彷佛没了智商,完全被妲己的美色和谗言所惑,而电影里的他俩变成了一种合作,或者互相共赢。(九尾狐向殷寿报恩,殷寿利用狐妖的能力掌控权力),这样写的好处是,纣王的人物形象更复杂更立体,并且商王朝的覆灭不再是因为一个女人,而是纣王这个对权力有无限欲望的本人。这样的改编,比原著精彩多了。

24.另外,关于狐妖什么时候附身微子启,有网友说,微子启在打开战旗看到妲己的那一刻就已经附身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殷寿和狐妖的合谋在他们回朝歌之前就安排好了。

25.“小子殷寿,从无称王之心,只是国不可一日无主...”都没人了只能我上了呗。殷寿是个行动派,马上就安排登基大典。殷商国家交响乐团现场演奏雅乐,那段“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男低音吟唱真的非常震撼。

26. “有劳王叔,敬问国运!”商代人笃信占卜,在中国古代,王或者皇帝,就是天的儿子,是天子,你能不能当这个人王,要看天的意思。

27. 比干王叔用龟甲占卜,用火灼烤龟甲,龟甲会发出响声,似是神的旨意。龟甲灼烧的裂纹,就是神谕。然后不出意外的话果然就出意外了,突然天象大变,太阳变成了邪能绿球,天空变得晦暗阴沉,龟甲破裂,此乃大凶兆!

28. 吓得比干连滚带爬给殷寿汇报:这是天谴!

29. 对此,比干的解释是,殷商杀伐太重,上天震怒。殷寿说那就搞人祭,杀一千人祭天,比干说不行,得效法成汤先祖,造祭天台,以身自焚,才可消除天谴。(商朝真的很血腥,一千人说杀就可以杀)殷寿说行,那就造祭天台,我自焚!(然后天空的颜色就稍微变化了,好家伙,直播是吧?)

30. 殷寿的好大儿殷郊,是个热血又重情的孝子,他和姬发一样,他也崇拜自己的父亲,并且,他一直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一听说自己的父亲愿意自焚而解救天下人,他也被PUA得更深了。然后他就贡献了本片我第一处笑出声的台词:请父王立即传位于我!

31. 当然,殷郊的本意是他来当王,代替自己的父亲自焚。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不怕si的孝心。但是多疑的殷寿怎么可能不认为这是自己儿子对王权的一种觊觎呢。他母亲姜王后一看就想立刻阻止他:我的傻大儿!当然,这个殷寿是不可能真正自焚的,都是权宜之计。

32. 接着视角来到了一处瑰丽幻境:5A级修仙圣地昆仑山。这部电影里对仙境的设定很有意思,一改我们之前那种云雾缭绕蓝天白云的想象,做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梦幻感和神秘感。阐教仙众十二金仙和元始天尊正在结阵冥想,讨论一件大事:天谴。

33. 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需要知道,这部电影对天谴的设定,不单单只是一点点自然灾害,感觉更像是西幻传说里的“世界末日”。天谴降临,天地的秩序混乱,人间生灵涂炭,甚至连神仙都可能遭难,大概意思就是创世神盘古所创的天地之间的一切都会被毁灭。

34. 原著里没有这么沉重和复杂。纣王在女娲庙对女娲不敬,触怒女娲,女娲发现成汤气数将尽,顺势而为派九尾狐祸乱纣王,加速其灭亡。在原著里没有天谴,最多只是说商朝有自己的气运。在道教的设定里,也是没有所谓的最高神的,只是三清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维的,没有任何情感的,不以任何人和事物转移的存在,你可以理解为:道。所以电影里,降下天谴这件事,是高于神仙的某种存在(元始天尊也没有办法),是符合道教设定的。

35. 十二金仙开会的时候,他们中间显现了一团红色的关于未来的全息影像,里面有大量第二部第三部的剧情片段,建议二刷时仔细观看。

36. 不得不说,陈坤饰演的元始天尊真的好仙啊。十二金仙全部是黑发,虽然不是我们设想中那般鹤发童颜的老者,但这是符合原著描写的,黑发就是修仙后获得长生的标志。注意太乙真人是冯绍峰。

38. 元始天尊说,唯有封神榜可以破解天谴。但这个封神榜只能是“天下共主”才可以打开使用,连神仙都不能使用。而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谁是天下共主。因此,必须有人下山去人间找到天下共主,让他开启封神榜,拯救苍生。

39. 十二金仙每个人都跃跃欲试,自告奋勇。这个时候,姜子牙(青春版)带着哪吒杨戬闯入了会议室,向原始天尊提交了工作申请。

40. 姜子牙的理由是,因为触碰封神榜会修行清零,变成凡人,自己修为最浅,丢掉不可惜,另外自己更熟悉人间,找天下共主更容易。这个理由一出,其他人确实不好拒绝。

41. 在原著里,虽然姜子牙和十二金仙同辈,但他确实修行时间很短,三十多岁上昆仑山,修道也就四十年,基本在打杂。原始天尊说他仙缘浅(意思就是你资质不行),按照设定来说,他确实在修仙上可能不会有什么建树。虽然拯救苍生,是天下大义,但是不得不说,这对姜子牙这样的人来说,也许是个建立奇功的好机会。反过来对于其他仙众来说,修为清零恐怕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这是神仙的事儿吗?这是职场和情商啊!

42. 原著里,关于哪吒和杨戬,是有各自自己的剧情的,电影里省去了这些篇幅,直接把他们加入到姜子牙下山的剧情里,加快了进度,这个时候的哪吒已经是莲藕重生版了。我非常喜欢这个版本的哪吒和杨戬,基本上是最符合我想象的形象了。注意这里十二金仙和地三仙(姜子牙哪吒杨戬)的衣服,都是用CG做出了很仙的飘逸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