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朋友仔电影好看吗

2022-03-01 05:51 作者:戏客Seeker 围观: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朋友们,别吃惊,这是真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电影,当然噱头并不只是这个。

这部电影入围金马奖9项大奖,非常松散,非常清凉,非常无厘头却也非常绝望。

——它就是黄信尧执导的电影《同学麦娜丝》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说来黄信尧,大家最熟悉莫过于他获第54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的电影《大佛普拉斯》

四年后,他的这部《同学麦娜丝》又作为金马奖开幕片登场,不仅入围9项大奖,还抢先入手一座金马奖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杯。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1

电影讲了什么?

影迷们常说黄信尧的电影很难懂,却也很好懂。

因为他的风格独树一帜,他的影像不是杂糅了过度的炫技,而是贴近无限真实的生活,再用荒诞喜剧的方式来揭露社会现实。

《同学麦娜丝》同样也是,它讲的是四个互为同学却又性情、职业、处境完全不同的年轻人,因为生活在同样一个前途无望的社会,而最终殊途同归的故事。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恰同学中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添仔,一个致力于将台湾电影发扬光大,却连“日光夜景”拍摄技巧都不知道的十八线小导演。

做梦多过行动,梦里都在拍戏的他,唯独不愿意在现实中付出不努力,总是以写剧本为借口消极鬼混。一次偶然机会,被选参政,却依然看不到明天。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电风,兢兢业业的保险业务员,努力打工、攒钱、买房。但“越努力越幸运”的定律仿佛注定与他无缘:升职无望,加薪搁置。

女友怀孕,他却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能给爱的人带去更好的生活。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罐头,没有固定工作,钱包里的发财符比钱还多,自杀被救后,被朋友介绍到户政所工作,后在一次查户口经历中偶遇中学时的暗恋对象——校花。却最终发现对方从事风尘工作。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在亲眼见到校花在自己面前褪去光环,并将自己作为顾客后,他毅然冲出按摩房。

跟随镜头一路走一路哭,终将这场长达几十年的暗恋活成了一场笑话。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闭结,从事纸扎店工作,说话结巴,但内心极其单纯。纸扎店的生意不够支撑他住上大房子的理想,但物质的匮乏向来挡不住理想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

田间地头的一间老房子里,他用彩纸给自己扎了一所梦想中的豪华居所。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屋外,富士山下、春暖花开;屋内,沙发、宠物、桌子......一应俱全。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他还特意为添仔做了一本纸扎剧本,小小的,五厘米见方。

电影中还有一段讲述闭结突然间摆脱口吃、重拾一口流利闽南话的情节。而在这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走上街头,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添仔拉票、加油。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闭结奋进全力的呐喊声和一整条肃静的街道形成最鲜明的对比,而这也成了二人日后关系的最真实写照。他开着车,往返于纸扎店和送货点。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暖黄色的阳光洒满车头,车玻璃上贴着他细心剪裁的红色装饰,车内闭结跟随欢快的旋律一路高歌,满足于现有生活的美好和阿嫲病情的转好。

然而!却在转角加油站,被一群突如其来的小混混错认为仇人,从而横尸街头。

闭结死了,可最好的朋友却表现的无比冷漠。

他最要好的朋友添仔则在葬礼上做起了政治宣传的生意......

明明四个人里,闭结最穷苦,但闭结是四人中唯一没有抱怨、没有诉苦的人,他的善他的死最后只沦为政客的工具。

电影最后,导演自身也因为看不惯添仔的无良政客行径,愤而起身入境,意图用拳头述说出人生的荒谬。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复盘整部影片,细看每个人物的命运,就会发现,它明明讲述的故事如此平常,可内核极其绝望的——最有梦想的,最先放弃;最踏实勤恳的,最失意落寞;最单纯善良的,最命途多舛;最痴心钟情的,最万念俱灰。

备受成功学洗礼下的我们,我们的以为就是以为,但实际上你我终将是个普通人。

欲望不可战胜,人注定失败。

仿佛荒诞和无常才是大多数人生的最基本底色。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到底什么才是理想人生?理想社会?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2

还是台湾电影内味

四年前,黄信尧凭《大佛普拉斯》树立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

以个体的社会观察和人文关怀反映着真实的社会面貌,却又因着黑色幽默的形式展示着导演自身的价值观和态度。

四年后,《同学》又继承了他鲜明的电影风格,甚至过之而无不及。

唯一不同的是,这部《同学》的主人公并非《大佛》中的社会底层和社会边缘群体,而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他们处于普通中产和社会底层之间,不具备大家对一般社会底层人群穷苦生活想象的蓝图,但又天然拥有着独属于自己这个阶层的烦恼和困苦。

工作压力大、情感生活不如意、理想与追求遥遥无期,但又只能一日一日在现实的不如意中挣扎着、消耗着,抽离不开、逃脱不了。

同事之间竞争升职加薪,看的不是谁的工作效率最高,而是谁的加班时间最长;

户政所查户口不是为了方便治安管理和政治问题,而是单纯满足住户需求,诸如学区就学和申请社会福利等;

种植萝卜的农户,完成采摘后,第一要做的不是清洗,而是往萝卜上抹更多泥,因为那样更契合城里人对食材新鲜度的认知,看上去更像是刚从地里摘回来的;

这大概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导演跑进画面打人的电影了

为拉升竞选投票,政客多出现在市民扎堆聚集的地方,连婚礼、丧礼现场也不放过。

这些细节,把我们苟且的生活解剖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集猎奇性故事性和表演性于一身的《大佛》给观众呈现了野性和无奈,那么《同学》就把人类的绝望感加深了一个层次。

正如影片最后所阐述的——

我们总相信自己

身上有一双翅膀

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展翅高飞

但过了40岁

慢慢可以理解

原来我们其实只是一只鸡。

只能扑棱扑棱翅膀,却飞不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