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d4救援队电影好看吗

2022-03-01 05:51 作者:户外探险OUTDOOR 围观:

这是一次开拓式穿越,最大的困难是前路不可预知。

这是一条五星级冰川景观路线,庞大的冰川在山谷间奔腾,呈现多样的姿态。

在祁连山腹地,沟壑纵横、河流曲折、雪峰连绵,一次真正的探险就此展开。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走过荒芜。

祁连山脉横亘青海甘肃之间,其西段紧邻沙漠与戈壁,到处是古冰川融化后的千沟万壑。

而恰恰在这片荒芜中,由大雪山、托来山及托来南山组成一块核心区域,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罗了冰川冻土、高原寒漠、高山草原、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注:本文图片均由作者吃沙葱的大鹅提供)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古冰川融化,造成十几米高的断崖。

“透明梦柯冰川”即在此区域内,它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透明梦柯冰川规模较大,冰面景象丰富,冰谷、冰蘑菇、冰斗、冰瀑布、冰裂缝等特有冰川地貌在这里随处可见。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透明梦柯冰川。

冰川尽头是大雪山最高峰——滕天境达坂(海拔5483米)。覆雪的山岭绵延起伏,在天际间留下柔和的曲线。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滕天境达坂。

路线从规划到实施历时半年多,当时全网搜索,只有部分轨迹穿越在此范围内,但是全程穿越此核心区域的未找到轨迹。

把这次穿越定义为一次开拓式穿越,通过查阅资料提前准备,进行风险评估。原以为最危险的冰川裂缝、大型野生动物袭击、高原反应,都规避掉了,但是万万没想到,最后的困难却落在了一条河上。

因为是没人穿越过,全程最大的困难是前路不可预知性。你不知道过了这条河,前面还有没有更宽的河,过了这个断崖,后面是不是还有更高的。

一段五分钟视频感受一下此路线的魅力。

线路概述

原计划路线全长共170公里左右,累计上升6000左右,不明确地段居多:

由肃北龚岔村河谷口上山,翻跃哈尔哈什达坂、龚岔达坂;经过老虎坑10号、11号冰川,横切透明梦柯冰川,由疏勒河三岔口往野牛台冰湖方向行进;进入肃南丹霞地貌区,从疏勒河三岔口开始一路下降到农业队到海西苏里乡花儿地行程结束。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计划路线图。蓝线为雅丹地貌徒步路线,黄线为冰川地貌徒步路线。

实际穿越难度远远比想象中艰难很多。由出发点哈什哈尔村行进至野马河滩三岔河口位置,疏勒河与昌马河交叉口,水量上涨,水流湍急,大部分为两断崖夹一河地形。

因补给不足,加之强行过河,导致在距离原计划终点花儿地的位置,被困六天,后来通过有偿救援,从花儿地疏勒河上游划皮艇送补给进来。由原路退回至疏勒河垭口位置,下撤到昌马乡。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实际行走路线图。蓝线为返回徒步路线,黄线为穿越徒步路线。

实际共190公里,累计上升7500左右。本文主要阐述此路线上的难重点以及如何能规避风险的情况下穿越透明梦柯冰川,全程路线如下:

Day1:哈什哈尔村—河谷营地Day2:河谷营地—哈什哈尔达坂下营地Day3:哈什哈尔达坂下营地—龚岔达坂下营地Day4:龚岔达坂下营地—10号冰川营地Day5:10号冰川营地—透明梦柯冰川营地Day6:轻装探线梦柯冰川Day7:透明梦柯冰川营地—13号冰川下营地Day8:13号冰川下营地-石洞沟Day9:石洞沟—硫磺泉Day10:硫磺泉—峭壁平台Day11:峭壁平台—疏勒河滩Day12~Day16:原地等待Day17:疏勒河滩—石洞沟Day18:石洞沟—野牛台冰湖Day19:野牛台冰湖—昌马石滩

线路详解

D1:哈什哈尔村—河谷营地

从敦煌出发越野车到徒步起点大概车程要四小时左右,会经过鼠疫检查站,路况还好。越接近村子路越窄,最后变成土路。

哈什哈尔村海拔2600米左右,沿途只能看到一两个牧民的房子。徒步起点位于河谷处,行进20公里后扎营。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徒步起点哈什哈尔村牧场。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宽阔的河谷地形。

D2:河谷营地—哈什哈尔达坂下营地

一路沿河谷前行,路段比较好走,大部分是缓慢上升,从这时起开始过河。河谷很宽阔,由冰川融化汇集的小河贯穿整个行程。沿途会路过一个破旧的牧民房,是更好的营地。

越往里走,河谷慢慢收窄,渐渐的变成了断崖夹河道的地形。谷内的河水也涨了不少,但还是可以轻松过河。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河水未过膝,但是流很快,河道也相对较窄,只要站稳就好。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断崖夹河道的地形,过这种河道一定要踩稳脚下的石头。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一片草坡,下面就是河流,水源充足。

D3:

哈什哈尔达坂下营地—龚岔达坂下营地

前两天的行程相对轻松,路线也比较好辨认,沿着谷地一直向高处走,只是缓慢的上升。唯一的难点是过河,在相对窄的地方水流湍急。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碎石、冰川、雪地。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沿途遇到的盘羊角,一直担心有野兽的出现,这会要提高警惕。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高海拔植物。

今天翻越行程上的第一个达坂——哈什哈尔达坂(4700米),今后会一直在海拔4000以上徒步。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哈什哈尔达坂真容,在垭口位置拍摄。

D4:龚岔达坂下营地—10号冰川营地

今天会翻越另一个达坂龚岔达坂,然后进入冰川区,这时候每天的行程强度开始加大,要不断爬坡。龚岔达坂海拔4900米,翻过达坂后就进冰川。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龚岔达坂。

过了龚岔达坂后,就开始进入本次路线的最经典之地——冰川路线。这里是祁连山地区的绝对腹地,是以滕天境达坂为中心的冰川地带。

进入冰川区后,过冰川的时候,一定要结组,给鞋装冰爪。远看冰川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冰裂缝、亮冰区、超过70度的陡坡,都是潜在的危险。冰川下降路段全部是碎石路及永久性冻土。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过了龚岔达坂后的第一条冰川,冰川像棉被一样盖在山顶。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沿着冰川边缘往下走,近些年冰川退化严重,脚下的地方已经成了冻土层。

D5:

10号冰川营地—透明梦柯冰川营地

今天的路段是最接近核心区的地方,会翻越10号与11号冰川垭口,到达透明梦柯冰川。

10号与11号冰川垭口海拔在4400到4500之间,爬升不大,但是会有很大的冰裂缝挡路,要不断绕行。建议沿冰川边缘最底部行走,尽可能不要上冰川。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10号冰川垭口拍摄,海拔4600。

沿碎石路段翻越11号冰川垭口,黑色山体与白色冰川形成强烈对比,人在其中显得格外渺小。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行在黑白间。

翻过垭口,终于可以看到透明梦柯冰川。透明梦柯冰川是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也叫老虎沟12号,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透明梦柯冰川。

这里也是此次路线的最核心地点,大雪山最高峰滕天境达坂(5483米)就位于梦柯冰川的尽头。我们的穿越路线要从滕天境达坂的对面大冰沟垭口海拔5100米通过,也是本次行程的最难点。

负重、带冰爪、打结组、高海拔,横切冰川、未知的路况都是行程的难点。所以,我们选择增加一天时间,轻装先熟悉路线后,摸到大冰沟垭口确实可通过后,再重装翻越。

D6~D7:

透明梦柯冰川营地—13号冰川下营地

第六天进行休整,轻装探路。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透明梦柯营地。下垭口就是一边很大的碎石空地,在冰川边缘扎营,不远处会有小冰湖可补给水源。

第七天要通过大冰沟垭口(5100米),全部路段是在冰川上穿越。

从营地到垭口共8公里,上升700米。进入透明梦柯冰川后,全程冰川路段共13公里,冰川的坡度缓慢上升。沿途会有冰裂缝和被雪盖住的亮冰区,一定要装上冰爪,结组通过。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冰裂缝。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远处的雪山就是滕天境达坂。

爬上大冰沟垭口顶,壮阔的冰川尽在脚下,辽阔的雪原一览无余。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垭口顶风景。

大冰沟垭口的另一侧为13号冰川,下降较陡,横切时要拿稳冰镐。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结组横切。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下到13号冰川底部会翻越两条大的冰壑

D8:13号冰川下营地-石洞沟

今天起行程内所有的冰川区已经过完,我们按原计划过疏勒垭口,而后沿河谷一直行进。

疏勒垭口海拔在4600左右,也是缓上升的碎石路段。垭口的另一面是宽阔的河谷及冰川遗迹。过了野牛台冰湖后,水源消失,流进地下河。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从13号冰川下来后,一直下降到谷底三岔就到了营地。13号冰川下营地,是我们原路返回后下撤回昌马乡的位置,如果有朋友想穿越此路线到这个位置,可沿峡谷一直回到昌马。

继续前行,翻过疏勒垭口,沿着疏勒河方向一直徒步到昌马河交叉口。后来河水太大,两边都是几十米高的断崖,实在是走不通,我们又原路返回到此位置,回到昌马乡。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疏勒垭口顶,远望特别宽阔的河谷。

从垭口下来,随着海拔慢慢下降,气温也越来越暖和,来到雪线以下。宽阔的河谷上,出现红色的断崖,这是古冰川融化造成的。今天行进了28公里,到达石洞沟营地。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雪线之下,山峦壮阔。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古冰川融化后,形成巨大的红色断崖,上边布满一道道沟壑。

D9:石洞沟—硫磺泉

后面的行程中,路变得越来越难,之前消失的地下河涌出,原本宽阔的河谷收窄,部分地方山体塌方。

原本清澈的河水因为山体塌方的原因变得混浊。会过一处硫磺泉,周边的水不可饮用,会有刺鼻的硫磺味。断崖增多,变成了两崖夹河道的一线天地形。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石洞沟营地。

今天继续行进,看到两块巨大的红色土墙。通过它就像走进异域的大门,给人一种马上要进到另一个次元的错觉。我俩当时戏称这里为“天门”。

有些时候,现实往往就是那么巧合,在通过这道“天门”后,噩运不断地找上门来。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天门”。

原本宽阔的峡谷瞬间收窄。之前消失的水源由山体里喷涌着出现,这里就是地下河的出口。

再向后行进,山体大面积塌方,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由于塌方导致,河水不再清澈,掺杂着泥土变成了红色。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路上遇到的硫磺泉。

但此时此刻,我们并没有警觉到危险的来临,还是继续开心地前行。因为前方还有20多公里就到了我们的预计终点,来接我们的越野车此时已经在路上了。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越往后河道的水越大,而谷越窄

D10:硫磺泉—峭壁平台

另一条山谷的水汇合来,水流变得更大了,但是此路段只有不停过河才能通过。今天强行通过15米左右高的断崖后,从河道上方走到疏勒河上的峭壁平台扎营。

这里的峭壁其实根本无法通过,壁上的土质松软很容易脱落。峭壁平台只延伸了3公里,又遇到直上直下几十米高的冰川遗迹沟壑。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河水通过的难处在于混浊、水流急。

D11:峭壁平台—疏勒河滩

从峭壁平台上找到一处比较缓的沟壑又下到河道继续进行。

因河道水流大,导致坠水,被迫扎营在了疏勒河滩。更残酷的现实是,在这个三叉河口位置河道变宽,水流更大。

我们一直走到疏勒河与昌马河岔口,疏勒河上流水量变大,河道最宽处30米宽。至此我们由原路返回下撤。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湍急的河水。

失温是徒步穿越的杀手锏,最可怕的是落水失温,而我们此时就发生了。就是下方照片里这条河道,看上去很小,水流也不急。但是,那只是错觉,现场这种河看上去真的有点像流水河,混浊的水看不到底,你也不知道有多深,只能试探着过,而河道内藏着许多暗险。

我们两人过河时,一直保持着必打安全结组的方法。因河道时宽时窄,就会左右不停地过,有的地方山体变成峭壁,就要顺着河道通过。

危险就发生在这里!

我们沿着河道一边的较浅的地方摸索着前行,当走到中间位置时,我一脚踩空,坠进河水内深处的冲击点。河水的冲击力巨大,绳子连着我和同伴,我们俩就这样被冲到二十米开外的地方,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连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看似很小的河道,其实暗藏凶险。

冲到河滩停止后,两个人已经抖得不成样子,在这荒山野岭,除了我们两个连半个人影也不会看到的地方,上来后的第一反映是脱衣服,脱光所有衣服,从包里翻出救生毯围起来给自己加温,而后就地扎营。

D12~D16:原地等待

我们在第七天走到石洞沟的位置时,看到了河滩上有一个收音机,所以坚信有当地牧民进来过,所以选择让外面的司机帮助联系牧民看能否骑马进来。

但是牧民没能理解我们的困境,只是骑摩托到达了预计出山点(农业队)就返回了。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峡谷中奔流的河水。

我们计划走10天,只带了十二天的补给。此时往后退的话要走60公里,三天才能出去。第14天,我们选择了海聊平台上找了在敦煌的有偿救援队,看能否进来人送些补给,然后再后退。

有偿救援的人找到了,等了一天他们给的答复是进不来。此时补给已经消耗的只剩一包挂面了。

第16天,大家研究了第二套方案,救援人员从上游疏勒河划皮艇下来送补给。此方案成功,一名人员安全把补给送到。

D17~D19:

疏勒河滩—野牛台冰湖—昌马石滩

三个人的话不管是过断崖还是过河,安全结组的话都更安全,我们开始沿原路往后撤,最后回到疏勒垭口。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徒步第8天的13号冰川下的营地,原本从这里出发翻越疏勒垭口。原路返回后,从此处撤回昌马乡。

线路总结

最后整个行程最安全的穿越路线为:哈什哈尔村-哈什哈尔达坂-龚岔达坂-10号冰川垭口-11号冰川垭口-大冰沟垭口-回到昌马乡。

后半段疏勒垭口不要翻越,如果想看看后面的风景,可以只上到垭口位置。

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千沟万壑的地貌。

需要注意的是:

路线的难点在于要不断过河,这个时候最好准备一溯溪鞋,配一双及膝防水袜;过冰川路段时,一定要上冰爪,打结组;几乎除冰川路段外,所有的路全部是河滩碎石路。他们找到这条探险级冰川路线,却险些没能走出山……

线条简练的山岭。

此次穿越被困6天,总结经验教训很有必要:

开拓探线一定不能少于三人;不能知难而上,一定要给自己留后路;看似简单的小河,不能忽视它,你不知道里面有多深;往往是没有预知的才是最危险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