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雪国列车电影版好看吗

2022-03-01 05:51 作者:锐影Vanguard 围观: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可能谁都没有想到,5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名白人警察将一位黑人平民跪压致死,竟然引起西方主流社会的抗议示威运动,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骚乱。

但这一带有种族色彩的暴力执法,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并不少见。究其根源,还是由于话语权极度倾斜所致。最近奈飞出品的一部剧集,便相当应景地呼应了本国的当下时事,这便是根据法国漫画改编而成的《雪国列车》。

故事发生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地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为了逆转气候变化,科学家强制将地球降温。结果却一发不可收拾,气温急剧下降,人类即将遭遇灭顶之灾。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一位投机商人威尔福德耗费巨资,建造了长达1001节的“雪国列车”。之前导致地球气候骤变的富人们,登上列车继续享受,那些无辜的穷人们反而被残忍抛弃。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但在火车即将开动之际,还是有一批没有足够金钱的普通人,硬闯入了车尾。他们虽然比列车外被冻死的人们幸运,可相比于其他乘客,他们只是外号为“车尾人”的奴隶。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7年后,这些处境悲惨的车尾人打算反抗,冲破司闸员(类似于警察一职)和守卫们的防线,夺取生存权利。

恰在此时,三等车厢发生了一起碎尸谋杀案,管理部的主管梅兰妮,得知车尾人里有个全车唯一的凶杀案警探安德烈。于是,便强制他调查这一案件。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身处险境,独怀绝技,被上层召见,急需查案,这和国剧《长安十二时辰》有异曲同工之妙。玄妙在于,它让下层人闯入上层人的世界,用下层人的绝技解决上层人的困境。《长安十二时辰》使用这一剧情设定,是为了突出张小敬的不为人知,粗糙秉性;而《雪国列车》采用此法,本身就是一种阶级批判:当上等人的车厢中发生凶杀案时,这些尊贵之人竟然求助于低下的车尾人,此中反讽,辛辣无余。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当然,让男主安德烈到前面的车厢查案,讽刺意味只是附加,更重要的在于挑起了剧集中的三根线索。

安德烈素来想要摸清列车中的关节处,比如警卫势力、门禁细节、物资排布等,苦于没有机遇。此次查案,便让他可以在前面的车厢中畅通无阻。此为一。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随着调查的深入,被害人肖恩不只是三等车厢的平民,更重要的,他是列车首脑威尔福德的线人,用来收集车厢内的情报。安德烈的侦查,便撕开了雪国列车内部政治的口子。此为二。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尽管车尾人对于攻伐前列车厢急不可耐,但没有内应互通,不可能走得长远。安德烈的存在,便可以与车尾人主力军形成联动,进而寻找机遇,传递紧要物件。第三集中,安德烈通过接吻传给乔茜门禁钥匙便是如此。此为三。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将“查案”这一悬疑犯罪剧中常用的情节,作为一部社会寓言剧的开头和主线,《雪国列车》注定不愿简单地讲述一场不同阶级之间的博弈,而是一幅暗黑细碎的反乌托邦图景。

众所周知,《雪国列车》这一著名IP源自法国的一部同名漫画。经奉俊昊在2013年改编为电影,被不少影迷熟知。在电影版中,故事发生在雪国列车开启的17年之后,由柯蒂斯领导的车尾人暴力反抗,最终颠覆了独裁者威尔福德的统治。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因此,影版《雪国列车》的重点在于车尾人如何一路血杀,闯到列车最前列。暴力冲突和生猛动作成为视觉表现的中心,即使是科幻设定和政治寓言也都相对薄弱。至于对不同等级车厢的构造,以及人员的构成更是着墨甚少。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而这些细微的社会学式的情节,是剧版《雪国列车》的重中之重。它让我们看到,末日后的人们该如何组成全新的社群结构。

它有对社群文化的勾勒。在第一集中,便展现了三等车厢的“链条”群体。所谓的“链条”,就是该等级车厢的年轻人成群结队地鬼混。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有对刑法的展现。不管是对“反叛”的车尾人,还是杀人凶手,均以将其放入抽屉式的冷藏柜子,实行无限期休眠判处。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有对人才人员变动的刻画。上层管理者一旦面临人才人员急缺,便会从车尾人中找寻优质生源,一边给予他们升级到前列车厢的优待,一边令他们在学完技术之后,成为列车的工程师、修理工等各类专业人才。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这种穿插于剧中的各类设定,让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最后一群人类在处于逼仄空间时,是将同类相食,同种相戕,还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雪国列车》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不管人类处于何种绝境,依然会按照社会达尔文理论残酷共处。

在压迫中苟活,在苟活中反抗,在反抗后独裁,在独裁中残暴。

但这种残酷无奈之感是由不变的人类原始性所致,生存环境的骤变,却给所有等级车厢的人带来共同的困扰:如何将狭窄且死寂的当下,和广袤又活力的过往产生联系?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对此,没有话语权的车尾人伊凡只能许愿,他想在84岁这天得到一个小时的隐私空间,独自听上一段拉赫玛尼诺夫的唱片。之后,自缢身亡。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拥有话语权的前列车厢的人们,设立了一所小型的心理疗养所,在这里,通过三面显示屏中的海水影像,他们静坐冥想,再次回到过往的记忆之中。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社群生态的不变,与个人心态的骤变,成为一把剪刀上的两柄刀尖,撕裂着所有人关于如何存活和如何自愈的那颗心。

或者是本剧沉溺于探案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又或者是不厌其烦地展现雪国列车中的百态人生,让不少曾经喜爱影版的观众,对本剧纷纷打下差评。因为,他们更渴望看到激烈而血脉喷张的阶级对抗。

这一点,或许从前段时间爆火的西班牙寓言电影《饥饿站台》中可以窥见。血腥、食人、牢笼和扭曲,令影迷们得到更为直接的感官刺激,以及更为直白的政治寓言。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在奉俊昊的《雪国列车》中,同样有这种阶级对抗的生猛痕迹。威尔福德象征着等级森严的独裁制度;柯蒂斯象征着平等生存的底层共治;而南宫民秀则象征着冲破藩篱的冒险求生。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然而,一旦将这个社群生态撕开,翻看其中的纹理脉络,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冲突和派系斗争,又岂是三种不同生存态度所能框住?

在本剧第一集的一开始,便揭示出了车尾人中不同的生存态度。冒险派认为应该立即暴力反抗,夺取生存权。因为他们无法在长期地等下去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不说,上层管理者甚至给所有车尾人中的女性绝育,致使她们已经五年没有诞生过一个新生儿。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而保守派则认为,在没有摸清前面车厢的构造和保安细节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只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全员都将蒙难。

在前列车厢那些“朱门酒肉臭”的达官贵人群体中,又将如何呢?他们同样各怀鬼胎,威尔福德利用三等车厢的平民套取情报,以此更有效的统治列车。而一等车厢的富人们,同样让打手折磨这些线人,从中挖出威尔福德的老底,伺机而动。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更别说管理者们通过拳击赛让三等车厢的人,为升级二等车厢而血拼;地下黑市通过各种利益链条交换筹码,满足欲望。

这便是:被压迫者即使再生死与共,也难逃智虑长短,独裁者即使再尸位素餐,也会为各自利益争个你死我活。

剧版《雪国列车》:年度神作?还是狗血垃圾?

所以在我看来,剧版《雪国列车》非但不低于影版的哲理深度,更多了一份细微的观察锐度,和繁复的构思巧妙。它不只是将镜头对内,让不同等级的人相互提防,勾心斗角,更重要的是,它让这些人面临同样一个处境,他们都在这所未来充满不确定的雪国列车中博弈制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