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告白电影剧情全部「详细介绍」

2022-03-13 13:32 作者:靖娱之乐 围观:

一部电影能够看清善恶吗?可能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我们一直在明辨善恶的这条路上行走,内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重塑,但依旧很难达到“平衡”。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斩获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剪辑4项大奖,豆瓣评分高达8.7,这部由日本视觉系导演中岛哲也执导的电影《告白》上映后,像一颗石子投进了人们平静的内心深处。

《告白》于2010年在日本上映,荣获2010年日本旬报十佳影片。若只看到影片名字,或许会误以为是部爱情片,然则却是带有引号的人物告白。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它以校园为场景,通过一场复仇计划层层揭露人性的黑暗面,将其坦诚布公地呈现在观影人面前,善与恶的界限似乎不再清晰可见,人们不禁思考该如何对一个人进行定性,或许无论怎样结果都是有失偏颇的。

01打破常规的剧情设定

影片主要以女班导、少年A和少年B三位人物展开叙述,一位痛失爱女的女班导以复仇者的怜悯,在结业课堂上为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课,整个过程可谓是颠覆了所有观影人的认知。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不同于一般的推理片,影片一开始便将两个杀人犯公之于众,打破观影人刻板的剧情推定,引起观众好奇心,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不禁让人疑惑如此设定的意义何在,其实这正是达到了导演的目的,引出影片的主题,即在青少年犯罪的大前提下思考人性的善与恶。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天使和魔鬼,当魔鬼占上风时,人便有了恶,我们无法断言一个人是善或是恶。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悲喜自渡,未能切身经历他人的境遇又怎能明白他人的悲喜,又怎能客观地评定善与恶。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影片中森口老师的幼女爱美被班级两位学生杀害,她声明不会追究责任,并以生命的宝贵为题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被害者本心是善良的。

然而她制定了一个可怕的复仇计划,通过自己对学生和人性的深刻把握,一步步将两个少年犯逼入人生绝境,从这个角度来看她内心是邪恶的。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是非黑白看似绝对对立实则相辅相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善恶的尺子,正因为标准不同、思考不同,才会有法律的明令禁止,用法律守住善的最低界限,那么整个社会便仍是以善为主。

02人之初,是恶是善

圣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指人与生俱来的人的意识。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仁义礼智信是人天生就具有的,所以人的本心是善的。王阳明心学与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亦认为天道、本心是善的,那么恶从何处来?

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本心的载体是身体,身体是物质的形式,人的身体在汲取外物滋养的过程中,逐渐被物质所驱使,内心欲望的扩大超过限度便形成了恶。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但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善的本性会被诸多物质所蒙蔽,从而变成了恶。正如玛丽•雪莱在小说中所写的一句话“一个人走向邪恶并非因为向往邪恶,而是错把邪恶当成了他所追求的幸福美好”。

影片中的少年A,为吸引母亲的关注,获得渴望的母爱,他学习优异无数次获奖登报,却因露娜希杀人事件的影响,产生了恶的念头,铸成大错,世界观也完全颠覆,生命的宝贵在他看来不值一提。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然而在他得知自己制作的土弹将母亲炸死后,他崩溃了,或许那时的他才真正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真正修正了扭曲已久的世界观。

03用艺术化手法打造恶的世界

影片全程以低饱和的色调营造一种压抑的氛围,天空始终是乌云蔽日没有一丝光亮,繁多的慢镜头将“时间的特写”与叙事情节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将情绪更饱和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人们的深思。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几乎全部的经典场面都是以慢镜头的角度来呈现,能够正面直观地看到行为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迸发的红色血液更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将“恶”展现的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暖黄色调画面都是在讲述母亲与孩子的故事,这些温馨的画面与影片整体的阴冷基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带动观众内心柔软的同时又狠狠的插上了一刀,从善中展现恶,颇有独特的风格。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04告白中的真实

影片以五位人物的告白展开叙述,从不同人的角度展现对一件事的看法,角度不同故事便有所差异。

以告白形式叙述故事更能突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比其他人口中的讲述也更具真实性,可以说导演事无巨细地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精彩的剧情,观众能详细地了解导演对每个人物的独特塑造,从而更深入理解和思考影片的主题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做到这种程度,可谓是影片的胜利之处。

《告白》之下的善与恶,错把邪恶当美好,皆在一念之间

从青少年犯罪行为引发对于人性善与恶的思考,用不同人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的意义,背后隐藏的不仅是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是极其严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每个人都应引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