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十八弯电影剧情解说「详细介绍」

2022-03-13 13:32 作者:影视独舌 围观:

一个青年导演要把作品带向市场要过几道关?田宇的经历告诉我们,可能需要走过“山路十八弯”。

2011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编导专业毕业后,他并没有直接进入创作一线。但想要拍片的念头始终不息,驱使着他在三年后放下了“铁饭碗”,进入了万合天宜。那时,正是网生内容的草莽期。

2016年网络电影风起,他决定辞职和朋友一起摸索拍片。一边靠广告、年会和“病毒视频”攒钱加练手,另一边则着手网络电影的筹备。最终他和伙伴们用一部不太成熟的惊悚民俗片《八棺索财》,敲开了影视行业的大门。

2020年,他又带着小成本黑马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在网剧市场崭露头角。青春、东北、母女和穿越元素的叠加,碰撞出了青春群像剧的新火花。也是从这部剧开始,流行于日韩的高概念青春剧才真正在内地落地生根、文成法立。

此后,田宇的创作进入了快车道。2022年初接连开播的《昔有琉璃瓦》《我要和你做兄弟》,是他过去两年工作紧密咬合、储备高效输出的成果。

田宇从微短剧、网络电影到长篇网剧一路走来,经历了网生内容从边缘到中心的蓬勃周期,又在披沙沥金的行业洗牌期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今年,在继续推进“朋友”系列续篇开发的同时,他还有启动电影创作的计划。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网生内容从野蛮生长到秩序建立,不过十年。但对与之共同成长的田宇来说,这却是一个看似迅速却又漫长的过程。他的创作理路在网生内容时代具有代表性。了解他的创作际遇、心态和风格坚守,对摸清新一代网剧导演集体的样态也会有所启发。

以下为田宇的自述。

我拍我的青春

过去一整年,我几乎没有休息,一直待在剧组,拍完了三部戏。《昔有琉璃瓦》《我要和你做兄弟》都是去年拍的,它们在今年初的顺利播出,也算是对我2021年的一个总结。

它们都是青春群像剧,但又很不一样。

《昔有琉璃瓦》是一部和文物修复有关的剧。一提到文物修复,大多数人想到会是《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类纪录片。能把这种题材拍成剧的不多,把文物修复和青春群像结合在一起的更少。这也是一开始这个剧本吸引我的原因。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这部剧中,我们着重呈现了青春和传承的碰撞感。剧里的这群孩子,全是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他们父母大多都从事文物修复行业。在这种熏陶下,有些人继承长辈遗志,继续在这个寂寞的领域深耕、传承、等待。也有些人遵循着自己的想法,走上了一条和父母截然不同的路。

《我要和你做兄弟》则是一部讲述异姓兄弟的故事。寡言的学霸叶晓文机缘巧合之下,和叛逆少年高阳进了一家门,成为异姓兄弟。两个性格天差地别的人,碰撞出的火花是特别有意思的。

这部剧是《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下简称《朋友》)的续篇。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很多观众和业内人士认识我,可能就是从《朋友》开始的。那是我第一次拍网剧,心态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坦白说,相比于后两部戏,《朋友》也是我开播前最没有把握的一部剧。

2017年,我接拍了一部网络电影《那女孩真帅》,当时的制片人是王珍妮,也是后来《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制片人。拍网络电影时,我们合作很愉快。后来,她想要做一部青春剧,就找到了我。

我最初加入的时候,还没有剧本,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概念,想做一部双女主的剧。但是怎么做,什么人设,其实都没想好。

所以这部剧的剧本推进很慢,前后有四拨编剧参与了剧本创作。光人设上面就做了很多次的推翻和重建。整个剧本的创作过程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加入了母女、穿越、东北元素,这些内容在当时的市场上,都没有太多可以对标的作品。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尤其是东北元素,最初大家都拿不准。

当时这部剧已经决定要上线芒果TV了。芒果TV是一个扎根南方的平台,跟我们对接的平台方负责人都是南方人。提到东北剧集,印象最深就是《刘老根》《乡村爱情故事》,所以总觉得这和青春不沾一点边。我们当时是拿韩剧的调子来说服平台的。毕竟东北和韩国,地理上也算是在一个维度。冰天雪地中,人的性格偏好、处事方式也有相通之处。

没想到,后来东北元素恰恰成了《朋友》最突出的特色。

美术、道具、演员花了很大力气。虽然《朋友》是一个高概念的故事,但拍的时候我们追求一种落地感。美术指导跑遍了哈尔滨,把一个废弃的幼儿园改造成了李进步的家,把一座废弃学校改成了铁原三中。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包括《兄弟》,它的视觉感会更狭窄、拥挤,因为《兄弟》用旧居民区里的一个两居室改的。这都是一些至少30年以上的老房子,所以它自然的陈旧感与生活感,和棚内搭景拍摄是完全不同的。盖新的房子很简单,但做旧是很难的,这也是《昔有琉璃瓦》播出后我们复盘时特别强调的一点。

《朋友》的五位主演是海选出来的,不夸张地讲,是真正的百里挑一。所以很多演员你就会感觉他是角色本人,可以完成我们想象当中的所有表演。我一直觉得,一个演员要演好一个角色,最佳的方式是释放自我。不需要去克服什么,或者纠正什么,而是他本人就和角色八九不离十。

比如周彦辰饰演的段霄和郭欣禹饰演的八蛋,我们的初版剧本中是没有这两个角色的。

最初的构想里,李进步回到过去,和妈妈成为朋友的同时,她还想要看看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所以感情线全在李青桐身上。后来,平台建议我们丰富一下李进步的感情线。我们就按照她梦中情人的模样,去塑造了段霄。周彦辰性格和形象都跟这个角色很贴合。最后,“独步凌霄”反而成为了大家最喜欢嗑的CP,对我们而言也挺惊喜。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郭欣禹则是在试戏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喜剧天赋打动了我们,所以就为了他在里边特意创作了一个角色,中二又逗比,他演起来也很顺手。选对了人,他就会给这个角色加很多分。

相比于《朋友》的高概念,《兄弟》就更务实一些。策划的时候我们就明确了,不把《朋友》中的设定照搬到《兄弟》中来。观众看过的东西,不应该再咀嚼一遍。

当然,这种现实题材并不是一本正经的。最初,编剧写《兄弟》剧本的时候,是想要写一个坏孩子的青春,中二、叛逆、不走寻常路,有更强的喜剧元素,这些特质都保留了下来。

但我还想要在其中体现一些温馨的、治愈的东西,比如陪伴。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同行者。一些人的陪伴可能很轻易就会被忘记。但在学生时代,那些陪你一起追周杰伦,一起犯二闯祸,一起走进高考考场的人,很多人会一直记得。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兄弟》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青春剧成为网剧的主流类型已经有七、八年了,有人会觉得它的热潮已经过去了。我倒是挺乐观的,我觉得青春永远有故事可讲。每代人的青春都不一样,就看你怎么讲。

这些年的青春剧,很多都是由我们这一批80后导演做的,拍出来的就是独属于我们的青春。就像我拍的这三部戏,《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是1999年,《昔有琉璃瓦》是2002年,《我要和你做兄弟》是2005年。这是我当学生的时间段,足够熟悉,才能拍出这代人的集体记忆。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那么到了00后这一代人,他们的青春和我们的又不一样了。去年夏天上映的一部电影我很喜欢,是陈正道导演的《盛夏未来》。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感觉,原来青春片还可以这样拍啊。

我跟一些00后小朋友聊天,明显感觉到他们的青春和我们的不同。以前,一个班五十个人,大家拥有的是集体记忆,比如都听周杰伦、孙燕姿,都看《蓝色生死恋》《天龙八部》。现在一个班五十个人可能就分成了10个群体,这拨人就爱电子乐,那拨人喜欢民族音乐,还有人喜欢嘻哈、摇滚。他们在自己的圈层里,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来探索、沟通、交流。这就是青春的一个变化,它也势必会对创作产生影响。

田宇不挑活儿?!

我在拍网络电影的时候,行内接触过我的人对我有这么个评价,说我不挑活。我想,这个跟我喜欢尝试的个性有关,也跟我的职业发展经历有关。

2011年我从中传毕业,当时的网络平台还没发展起来,专业相关的工作没有那么多。我们那一届的同学,大多都没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我也进了一家北京的国企,主要工作就是审片。那份工作做了大概三年,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看片,看了大量各种类型的片子,有电视剧、电影,甚至儿童动画片。

但待了两年之后我就有点着急了,每天工作都在重复,一眼望下去就到头了。但想转去创作也没那么容易,我当时什么都没拍过,想直接就去当导演、挑大梁也不现实。当时,万合天宜刚刚靠着《万万没想到》火了一把,但还是个小公司。他们招人也没什么门槛,我想着那就去试试吧。

进去之后就跟着刘循子墨做执行导演,拍《报告老板》。摸索过程其实并不轻松。我学的专业是文艺编导,主要做晚会。晚会是分工合作,导演组有很多人,每个人对接不同的工种,导演更多做的是统筹协调的工作。但是在剧组,执行导演要跟导演沟通,要看导演想要什么,要帮他把后面的工作组织起来,剧组的每个人也都在等你给他们指令,所以经历了一段比较痛苦的转换过程。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报告老板》是一周一期,边拍边播,前面写了几期剧本就开始进入拍摄了,拍摄时间特别紧张,几乎是连轴转。不过成长的速度也特别快。

到了2015年,我从万合天宜离职,和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当时网剧已经有了,网络电影也冒头了。我们感觉,机会来了。

2016年,我们筹划着拍一部网络电影。当时成本还不高,百十万就能拍一部。我们几个合伙人就凑钱拍了一部网络电影,是那个时候市场比较流行的悬疑、惊悚、民俗类型的,叫《八棺索财》。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这部网络电影其实不算成功。剧本做得比较仓促,我的业务能力也还不够成熟。但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当时,我没有自己独立执导的经验,别人不可能随便把项目就交到你手里。别人不给,就只能自己创造这个机会。

拍完这部电影以后,就有人来找我们拍戏了。所以《八棺索财》算是一块敲门砖。后来,我又陆续拍了《那女孩真帅》《决味厨神》和《火海营救》三部网络电影。

网络电影的拍摄周期一般都不长,第一部我拍了10天,第二部《那女孩真帅》拍了9天,《决味厨神》和《火海营救》是13天和19天。每次拍都是高强度工作,拍《那女孩真帅》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拍到一两点,天一亮立马起来接着拍。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逐渐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当时我更多是尝试的心态,有什么项目找到我,我都会看看能不能驾驭得了。

这四部网络电影,我个人觉得相对成熟的是《火海营救》。这是一部消防题材的影片,拍摄之前,我跑到消防队去采风,去找到人物的底色和土壤。在这个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是接近的,情感是共通的,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相同的。

这期间也有古装、玄幻这些题材找到我,在衡量之后我还是拒绝了。有人问过我什么不拍,我说有两个“不拍”——不拍过去,不拍未来。

我是个纯理科生,更讲务实性。所有积累的东西都在于我看过的作品、书籍、资料,我有概念了,才能下手去拍。对于古装、历史,我有很大的局限性,积累远远达不到能随意谈论的地步,科幻也一样。

所以我更喜欢聚焦于当下,我在人世间的这几十年。现在,先拍好这几十年的事情,就够了。

慢下来,尝试更多

我是一个很愿意去了解观众想看什么的人。毕竟作为中传出来的导演,骨子里还是更看重影视的媒介性,东西要传播出去,才有效。

所以,当我拍的剧上线之后,我会跟平台要一些剧集受众的数据,包括男女比例、年龄比例、学历比例等等。其实从受众分析,可以看出剧集的差异。

比如从年龄上看,《昔有琉璃瓦》和《我要和你做兄弟》第一梯队的受众是一样的,核心用户都在18到24岁。但是到第二梯队就变了,《昔有琉璃瓦》是18岁以下更多,《兄弟》则是25岁以上更多。我就会考虑到底是哪些元素导致了这种情况,这两部剧的差异又在哪里。

我也会跟着观众刷剧、看弹幕。弹幕有好有坏,对我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在某个段落弹幕突然多了,我就会分析,是因为好笑,还是因为煽情。在之后的创作里,类似的桥段就会仔细衡量。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当然,在关注观众之外,我也有意识地去表达。不求多,每一部作品中讲清一个自己想表达的理念就可以。比如《朋友》讲的是代际和解,《昔有琉璃瓦》涉及的是传承与坚守,《兄弟》体现的是陪伴。

跟我拍过戏的演员们总说,我是最喜欢走戏的一个导演。其实,我觉得走戏是属于导演和演员的二次创作的过程。很多时候,导演需要做的是为演员们提供了一个环境,让他们在其中自由发挥。

大家只看剧本,是没有画面感的。按着剧本走一遍戏,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平淡了,是不是还可以加点东西。再走一遍,细节就可能会修改得更自然一些。早几年,我做晚会,同时也会做话剧。话剧表演一口气不能停,就需要一遍遍排练,才能正式登上舞台。我也希望演员们在演影视剧的时候,能像演话剧一样酣畅淋漓。

目前我的三部作品,都是青春群像剧。除了这类题材,我也想要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我刚杀青的剧叫《在你的冬夜里闪耀》。这是一部讲述三十岁女性,和平行世界里的父母、恋人、朋友相处的故事。和《朋友》相似,它也是一部外壳高概念,内里很落地的剧集,和现在的女性题材很不一样,希望到时候播出大家会喜欢。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我还喜欢悬疑类型,当初涉猎网络电影,第一部片就是悬疑片。也许未来等时机成熟的时候,会再重新拾起试一下。

我并不太喜欢给自己设立目标,一定要在几年之内干什么事情。一切都顺其自然,要有坚持,但也离不开运气。

拍《朋友》的前一年,我做了一场大手术。手术完休息了四个月,什么都没干,几乎没有收入。《朋友》也因为剧本问题停滞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怎么样,家人就劝我,不然就转行,找一份稳定工作。说实话,那段时间确实有些失落,但总觉得自己还可再坚持一下。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其实已经足够幸运了。

从敲门到逆袭,导演田宇走过网生内容“十八弯”| 国剧后浪(6)

影视行业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行业,你没法判断票房是多少,没法判断点击量和口碑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前一部的基础上,做一点点新的尝试,有一点点小小的进步,就可以了。

过去两年间,我拍摄了四部网剧,每个工作都紧紧咬合在一起,最累的时候,旧伤犯了。杀青之后在床上躺了二十天才爬起来。

今年,我大概会放慢脚步。目前,手中在筹备的项目是一部电影。

我从国企离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拍电影。那时候,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今,这扇大门向我敞开,我也不知道最终结果会怎样,但换一个领域去尝新的经历,对我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文/石榴、铁皮小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