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无因的反叛电影剧情「梳理」

2022-03-13 09:57 作者:石坊青斜 围观: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日本杂志封面——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的宣传照,詹姆斯·迪恩

“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1931-1955)”这个名字,被公认为好莱坞青春偶像的鼻祖。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传说,虚无,遥远,又光亮无比。

特别是在60多年前,具体说是1955年9月30日,他的生命与那辆保时捷Spyder550跑车在加州的一条公路上一同粉碎之后,这个名字便成了一个符号,象征。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伊甸园之东》(1955)中的影像

继而演化为一种精神力量,被一代又一代青年传承,刻在T恤上的头像,歌者的吟咏,文字的叙述与传颂,以及几段残存影像的反复散播。

在这60多年,逐渐为其打造了一副近于宗教图腾般的形象,从鲍勃·迪伦Bob Dylan到披头士The Beatles,从阿尔·帕西诺Al Pacino到西恩·潘Sean Penn,从瑞凡·菲尼克斯River Phoenix(1970-1993)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都曾经宣称自己是他的崇拜者。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和保罗·纽曼Paul Newman一起在电影《伊甸园之东》(1955)拍摄前试镜时的影像,结果保罗·纽曼被淘汰

老牌的老鹰乐队Eagles乐队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首叫做“James Dean”的歌,甚至还与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等一道,被命名为20世纪美国的10大文化偶像之一。

那么,一个生命只持续了24年时光的青年,如何演变为一个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精神偶像——对于我们今人来讲就成了一个难解的谜,我们只能做一点想像和猜测。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拍摄宣传照时的影像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可以说也是一个偶像缺乏的年代,那一代的年轻人正夹在战后与1960年代华丽爆发之前的压抑情绪中,急需一种精神的认同和感召,而电影恰好是一个娱乐与文化交容的方式。

从中他们可以轻易寻找到自己理想世界的替代者,于是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1924-2004)出现了,然后是詹姆斯·迪恩。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马龙·白兰度在电影《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中的影像

与马龙·白兰度不同的是,现实中的詹姆斯·迪恩与电影中的詹姆斯·迪恩几乎保持了同一性,阴郁,孤独,虚弱,敏感,叛逆,特别是他稚气,安静又总是交织着痛苦的表情可以说与那个时代形成了共鸣。

故当马龙·白兰度变老、变胖,而詹姆斯·迪恩则因为他突如其来的离去永远年轻。这个敏感、玩世不恭、固执地对抗成人世界的无奈的青年永远活在影迷心中。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马龙·白兰度在电影《飞车党The Wild One》(1953)中的影像

而死亡,则为其形象烙上了一个终极的神秘性征,不仅营造青春永驻的效果,也为同时代同类人群树立了一个“殉道者”的样板。

而身为一个演员,他一生只拍了三部电影,其中两部片子还是在他死后才公之于众,我们可以想像,当人们在银幕上重睹他栩栩如生的面容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宣传照,詹姆斯·迪恩

所谓的“生于青春,死于青春”,是一种理想,精神的天折,但在旁人眼里,则是一次焰火般华丽的释放和了结。这样的生命,很难用成功或失败一类的俗词来定义。

詹姆斯·迪恩也是一个被死亡神话了的人,他的才华与形象被人为地放大,以至于成了一个虚无的标本。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宣传照,左起:詹姆斯·迪恩、萨尔·米涅奥、娜塔丽·伍德

当然,这也是一件幸事,特别在今天这样一个信仰缺乏的年代,崇拜一个黑白色彩的詹姆斯·迪恩,毕竟要比崇拜现在连代表作都没有的那些小鲜肉和综艺咖要有趣的多吧。

在詹姆斯·迪恩的三部电影中,《无因的反叛/养子不教谁之过/阿飞正传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除了影片的片名比较勾人之外,人物,剧情以及叙事手段比之另两部作品也更具朝气和野心。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伊甸园之东/天伦梦觉East of Eden》(1955)是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1909- 2003)的作品,多少有些老牌导演的陈腐之气,而詹姆斯·迪恩的角色是一个农场主的儿子虽然也叛逆,也迷狂,毕竟缺少一点时代感。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伊甸园之东》(1955)中的影像

在《巨人/巨人传Giant》(1956)中,詹姆斯·迪恩则扮演了一个身世贫穷的暴发户,人物个性派头十足,但男二号的地位显然约束了他的发挥。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巨人》(1956)中的影像

而在《无因的反叛》中,詹姆斯·迪恩几乎就是扮演了现实中的自己孤独,压抑,又桀骜不逊,片中不仅插入了一段他擅长的飚车戏,造型上也极为个性,一头乱发,总是忧郁,迷蒙的眼神,ZPPO打火机,T恤,牛仔,红夹克。

《无因的反叛》在他死后公映时,这一身行套顿时令人趋之若鹜,一时引领了美国年轻一代的时尚。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这部电影杰出地描写了美国青年的思想混乱状态,并用大量篇幅描写美国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的内部矛盾,通过詹姆斯·迪恩扮演的形象,表现出父母和子女试图构建出一个交流的平台,而詹姆斯·迪恩以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出一个无可超越的“野性的一代”的典型人物,他的衣着(红夹克衫与蓝工装裤)在许多国家成为青年人理想的制服。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24小时之间的故事,从一个夜晚开始到另一个夜晚结束,显然编导者有一种野心,试图用这一天的时间浓缩人生,事实上,在这24小时中,片子里三个主要角色的生活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影片一开场,是詹姆斯·迪恩扮演的少年吉姆醉卧街头,偶然发现了一个被人丢弃的玩具猴,小心地把它呵护在身边,随即昏昏睡去。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剧照,詹姆斯·迪恩开头这个趴在地上的镜头总共拍了5天,先是拍黑白的,到第4天又要求拍摄彩色的

之后,镜头切入警局,这一场戏影片处理得比较巧妙,让三个人物出现在同一个空间,剧情却互不交叉,其中一个朱蒂(娜塔丽·伍德Natalie Wood饰演)的女孩,被送进来的原因是离家出走,另一个叫柏拉图(萨尔·米涅奥Sal Mineo饰演)的男孩则是因为用枪射杀了一只小狗,通过对白我们了解到三个孩子的问题十分相似,都是缺少与家人的沟通,朱蒂走时遗落了一个梳妆盒,被吉姆无意中捡到了。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这是影片开头在警局的重场戏,也为电影奠定了基调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左起:娜塔丽·伍德、萨尔·米涅奥、玛丽埃塔·坎蒂Marietta Canty、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三位年轻的主人公在警局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神态形体各有不同,展示出各自的家庭背景

第二天早上,吉姆的父母决定搬家。此时我们才知道,他们刚刚来到这个小镇上,以往每次吉姆惹了麻烦,他们的解决方式就是搬家,但这一次吉姆很坚定地拒绝了,因为他透过一扇窗子看到了朱蒂,并对她一见钟情。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娜塔丽·伍德和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在新学校,吉姆又碰见了两人,他们一同在天文馆上课,这一场戏与影片整体风格有些跳脱,营造了一种十分玄秘的气氛,镜头在幽暗,深邃,星光密布的“外太空”与观众席的孩子们之间来回跳切,孩子们又因为方位被划分成了不同层次。

柏拉图坐在最后面的座位上,一直用安静,爱慕的眼神窥视着中央的吉姆,而吉姆目光的焦点却是坐在前面的朱蒂,朱蒂和她的朋友们坐在一起,其中的孩子头叫巴茨(科里·艾伦Corey Allen饰演),他正是朱蒂的男友。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科里·艾伦和娜塔丽·伍德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天文馆中的影像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天文馆中的影像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和萨尔·米涅奥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天文馆中的影像

之后,影片表现了吉姆与巴茨的一次冲突。巴茨比吉姆更极端,叛逆,玩世不恭,暴力倾向也更明显,在天文馆门口他故意挑逗吉姆与他玩一个拼刀子的游戏,很轻蔑地戏弄他,结果一不留神,反被吉姆制住。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左起:科里·艾伦、萨尔·米涅奥、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天文馆外的影像

于是,感觉丢了面子的巴茨与吉姆约定在当天晚上去悬崖边比胆量,方法是各自开辆车子冲向悬崖,先跳下车的便是“懦弱者”,结果,在朱蒂的目光注视下,吉姆成功地跳出了车子,巴茨却因为一个意外随同他的车子一同跌下了悬崖。

而在游戏开始之前,两人间已经有了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赛车时跳出来的影像

这一起意外事故顿时使这个夜晚变得骚动不安,孩子纷逃离各自的家,跑到街上。

巴茨的朋友四处寻找吉姆,以防他去警局告密,吉姆则和朱蒂走到了一起,并把她带到一所无人居住的空房子里。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萨尔·米涅奥、詹姆斯·迪恩、娜塔丽·伍德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不久,柏拉图也寻觅而来,并随身带了一把枪,用来保护吉姆和他自己,于是三个孤独的孩子像一家人一样地相聚,这所房子仿佛成了他们的理想国,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温暖。

但很快悲剧发生了,柏拉图用枪射伤了一个追踪而至的少年,并与随后赶来的警察对峙。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娜塔丽·伍德、萨尔·米涅奥、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吉姆潜入柏拉图藏身的房间去劝说他,并偷偷卸掉了他枪里的子弹,但为了表示信任,吉姆又把这把枪还给了他,结果一念之差造成了柏拉图的死亡,在房子门口,警察因为柏拉图挥动手里的空枪而将其射杀。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纵观这部影片,可以说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众多青春片风格上并无太大的差异,激情,洁静,并夹带一丝轻浅的伤感,只有直白的片名暗示着那一时代的性征,其实对片中的几个孩子来说,“无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叛逆,也包含了与青春有关的一切,爱情,友情,希望,绝望,快活,迷茫,以及暴力和死亡,这一切在片子里,我们都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在三个人物中,吉姆无疑是塑造得最为充分的一个,个性层次比较分明,有时脆弱,有时坚定,有时踌躇不前,有时又勇气十足。

他的暴力倾向其实也处于一种自我发泄与自我压抑的矛盾中,不过其身上最鲜明的一个特征还是一种被家人抛离而产生的孤独感,片头出现的那只红色的玩具猴就好像是他本人的化身(巧合的是吉姆最喜欢的外套也是一件红夹克)。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宣传照,詹姆斯·迪恩

其中影片重点表现了他与父亲(吉姆·巴克斯Jim Backus饰演)的关系,同样有些暧昧不清,一方面他对性格懦弱的父亲充满鄙夷,另一方面又渴望从他那里获取力量和温暖。

在与巴茨玩那个飚车游戏之前,他一再询问父亲“在尊严与危险之间,该做何选择?”父亲没有给他明确的答案,于是吉姆只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和吉姆·巴克斯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剧照,左起:吉姆·巴克斯、詹姆斯·迪恩、安·多兰Ann Doran

直到片尾,因为约翰的死,父子俩才第一次亲近,给人一种“破镜重圆”的印象,不过,这样一个“美好结局”放在影片里多少有些不协调。

柏拉图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与吉姆和朱蒂相比,他更像一个孩子,虚弱,敏感,耽于幻想,他也是三人中对他人情感的依赖性最强的一个,这也正是他努力亲近吉姆的缘由。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萨尔·米涅奥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和萨尔·米涅奥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试镜时的影像

在片子里,两人的关系被处理得很特别,既像父子,又像是朋友或者情人,影片有意模糊了其中的界限。

尽管以悲剧结局,在其身上还是能找到一些有趣的支节,比如他嘴里描述的父亲一会儿是纽约的大享,一会儿又变成了战斗英雄,而当他死去时脚上却穿着两只不同颜色的袜子,令人在发笑的同时,黯然神伤。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剧照,萨尔·米涅奥对詹姆斯·迪恩的依恋甚至比娜塔莉·伍德更强烈

此外,与哲学家同名的名字,也为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丝荒诞或者说神秘色彩。

相对来说,女主角朱蒂在片子里塑造得比较潦草,本是一个“坏女孩”,一开始是那些针对吉姆的行为的一个积极参与者,但在巴茨死后,她却迅速地“移情别恋”,似乎仅仅因为一个化妆盒,便对吉姆产生了全新的认知。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和娜塔丽·伍德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中的影像

继而,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将善良,纯洁,忠诚集于一身的“完美女孩”,不过,影片对于她与吉姆的几段感情戏处理得比较干净,特别是城堡中的一场戏拍的很具美感。

另外,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也很有趣味,在众人散去之后,那所房子的主人回来了,站在一条十字街上茫然地目送着一辆辆警车离去,对刚刚在其房中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和娜塔丽·伍德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试镜时的影像

詹姆斯·迪恩所塑造的角色并非好莱坞电影中的传统偶像,他的英雄举止仅仅是自己都看不上的与同学斗狠,他的爱情也不浪漫,但电影却征服了美国观众,盖因这个角色集中表现了一代美国人的青春。

他们在二战期间出生,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局势中成长,尽管生活水平相对最好,但他们仍然感到疲惫。像电影中演示的那一场宇宙大爆炸一样,一些人对高压控制和徒有其表的体面感到厌倦,想要通过一场”爆炸“,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秩序。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片场,尼古拉斯·雷(右)和詹姆斯·迪恩

导演尼古拉斯·雷Nicholas Ray(1911-1979)在好莱坞以大胆,异色闻名,不仅是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的导师,而且对后来的法国新浪潮以及欧洲众多个性化导演也影响力巨大。

为了力求真实,传说他曾经专门打入洛杉矶的街头党去体验生活,还邀请来问题演员弗兰克·马佐拉Frank Mazzola(1935-2015)加入剧组以传授刀子的玩法。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左起:娜塔丽·伍德、詹姆斯·迪恩、萨尔·米涅奥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试镜时的影像

一开始华纳兄弟制作的《无因的反叛》是一部低成本黑白电影,并且最初被评估为该片可能是一部不太入流的影片。

而当执行制片人杰克·L·华纳Jack L. Warner(1892-1978)意识到詹姆斯·迪恩是一名正在崛起的新星时,一切都改变了。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詹姆斯·迪恩在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试镜时的影像

这种改变是因为詹姆斯·迪恩的处女作《伊甸园之东》的成功给了制片方充足的信心,遂临时改为彩色胶片来拍摄。

其实《无因的反叛》里借用了一些詹姆斯·迪恩真实生活的片段。比如童年时举家迁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以及对赛车的迷恋。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片场,娜塔丽·伍德和詹姆斯·迪恩

不过影片里最具有神秘意味的还是片尾对死亡的表现,就像一个魔咒,不仅在詹姆斯·迪恩身上真实地再现,片中另外两个孩子的扮演者娜塔丽·伍德Natalie Wood(1938-1981)和萨尔·米涅奥Sal Mineo(1939-1976)也未能幸免。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萨尔·米涅奥为杂志拍摄的照片

而且《无因的反叛》里的三个主角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它给这部以悲剧结尾的伟大电影添上了许多悲恸而传奇的色彩。

1976年,37岁的萨尔·米涅奥在西好莱坞大街上被一个陌生人刺杀身亡。1981年,43岁的娜塔莉·伍德神秘地在水中溺毙。

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三位主演都死于加州,都死于意外事故

电影《无因的反叛》(1955)日本剧场版海报

超越存在:五段婚姻,垮掉一代的符号,经典的坏蛋“好莱坞俏丽甜心”娜塔莉·伍德的死因之谜 溺毙还是谋杀?萨尔·米涅奥 好莱坞第一位公开出柜的男明星 37岁被刺身亡《无因的反叛》导演和男女主演都有一腿 詹姆斯·迪恩闲时当牛郎《伊甸园之东》詹姆斯·迪恩的演技成"方法派"经典 戏外父对子冷漠《巨人》伊丽莎白泰勒和洛克赫德森打赌:看谁先把詹姆斯迪恩拿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