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下行电影剧情「解析」

2022-03-13 09:57 作者:小红帽的大冒险 围观:

电影《赎罪》改编自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同名小说,是英国导演乔·怀特执导的一部影片。影片一经上映就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全球票房高达1.29亿美元,在第65届金球奖获得了剧情类最佳影片与最佳原创音乐两项大奖,又在素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英国电影学院奖中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布景奖,并斩获了第80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为自己亲手摧毁了管家的儿子罗比和姐姐塞西莉亚的爱情而进行的长达60年的忏悔之路,反映了女主人公期望通过用写作来弥补内心伤痛的心灵救赎过程。整个影片讲述的故事是人生的急转起落,但是却表达的相当克制,是原版的小说为影片提供了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整个影片好像每一刻都处于泪水将要决堤的边缘又戛然而止。

该片在剧作上勇于创新,导演大胆在剧作中进行时空跳跃,结合了多种叙事策略,却又在最大程度上把握住原著的节制风格,形成了电影独特的风格。这部佳作感动了亿万观众,它不仅是一部唯美的悲剧电影,也是一个以经典的爱情、战争及人性为主题背景,讲述男女主人公纯洁、凄美的超越了阶级、战争甚至生死的爱情故事。

今天,我将从影片主题、叙事结构和音乐应用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影片所蕴含的风格和魅力,让观众细细品味这引人入胜却又饱含着误会与泪水的情感传奇。

少女不知“性”滋味,《赎罪》?其罪何抵

01、影片主题:用赎罪作为故事主线,自始至终穿插于纯真又沉重的爱情与经典又老套的战争主题中,让观众得以欣赏到战争之无情、赎罪之无计、爱情之无奈

整部影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叙述,电影第一部分的主题是纯真又无奈的爱情,第二部分是经典又略显老套的好莱坞战争场面和主题,第三部分则是贯穿影片首尾的赎罪主线。

①电影第一部分的主题是爱情

影片中,13岁的布里奥妮正处于青春期,敏感而又情绪化,她对管家的儿子罗比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但是罗比却喜欢自己的姐姐塞西莉娅。她在庄园书房里看到两人温存后,便武断地认为罗比欺负了姐姐。也由于那重重的误会和潜在的嫉妒,使得她在为罗拉强暴案件作证时作了伪证,伪证最终导致罗比被关进监狱而后又被送上战场,致使两个有情人从此天各一方。

伪证让发生在庄园里的强暴案不了了之,也让真正的罪犯即巧克力大亨马歇尔逍遥法外,仍然在大发战争横财,并与他曾经猥亵过的女孩罗拉结婚。最终,罗比和塞西莉娅没能在战争结束后走到一起,罗比死在回家的前一天,姐姐塞西莉娅死在了等待的时光里。布里奥妮长大了,良心发现的她一生自责,最终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赎罪。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描述了三段爱情故事。第一段是塞西莉亚和罗比的互相倾慕;第二段是妹妹布里奥妮对罗比的暗恋之情;第三段是受暴者罗拉和施暴者的结合,这段令人难以置信的婚姻,甚至都不能说是爱情。

在我看来,片中这三段爱情正是这场悲剧的基础,布里奥妮由于年少无知,对自己和姐姐的情感认知不足,无意间导致了有情人的分离,而错怪了罗比却隐藏了真正的罪犯。当然,这部电影中爱情主题的呈现,也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爱情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积淀得更加纯真和沉重。

少女不知“性”滋味,《赎罪》?其罪何抵

②第二部分是经典又略显老套的好莱坞战争场面和主题

导演将故事设置在宏大的二战背景中。战争不仅加剧了罗比和塞西莉娅在物理位置上生离死别的悲剧,也使得马歇尔和罗拉结成夫妻,马歇尔的巧克力生意因为战争而扩大,他本人甚至受到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嘉奖,这让罗比的清白更无法洗清。而布里奥妮选择成为一名战地护士,与许多本该享受美好生活的姑娘们一起,照顾为帝国荣誉而战的濒临死亡的士兵们。

电影中令观众印象最深刻的画面,莫过于长达五分钟的在沙滩上的长镜头。在镜头中,等待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士兵们有的在沙滩上或是麻木地唱着圣歌,或是枪毙马匹,焚烧带不走的物资,游乐园的废墟中摩天轮依然在缓慢转动,有的则在焚烧黑皮金边的《圣经》,战场一片满目疮痍。

随着长镜头的接近,观众可以看到罗比想找水却找不到,在一片混乱中,罗比茫然地走到临时电影院的大银幕前,银幕上是硕大的男女主角拥吻的黑白画面,而罗比只能悲哀地低头掩住脸。由于罗比身上的伤口始终没有愈合,伴随着高烧的到来,他已经预见了自己面临的绝境。

不可否认,是布里奥妮的敏感,任性和强烈的嫉妒心将姐姐与相爱的男友拆散,随之而来的战争又将团圆的可能施以更加残酷的毁灭,美丽的家园与美好的爱情也都随着战争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灰飞烟灭。

但在我看来,虽然布里奥妮是 “赎罪”的启受者,可是除此以外,又是谁将家园毁灭?又是谁将爱情破灭?尽管影片没有直接提出反战的主题,只是从侧面进行了反衬,但无疑,是战争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战争才是人类命运之中最大的罪犯。

少女不知“性”滋味,《赎罪》?其罪何抵

③第三部分是贯穿影片首尾的赎罪主题

影片开始时,布里奥妮穿白色衣裙出场,她的敏感,爱幻想,爱写作和她对罗比的暗恋成为电影的开端。自从布里奥妮在庄园书房里看到罗比和塞西莉亚温存后,她便认定姐姐被侵犯,重重误会使得她在为庄园后花园里发生的强暴事件作了伪证,让罗比因此进了监狱,失去了即将去剑桥完成他梦寐以求的文学硕士的机会。最后罗比被带走,只留下伤心的塞西莉亚。

长大后的布里奥妮明白她一念之间毁掉的是三个人一生的幸福以后,放弃读大学的机会,选择去伦敦做一名照顾受伤士兵的护士,以弥补自己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影片中,布里奥妮在战地医院里,用刷子不停地用力刷着自己的双手。她想刷掉的不仅是医院里的病菌,还有自己内心深处的罪过。

布里奥妮赎罪的方式是写书,在她的书中,布里奥妮给了塞西莉亚和罗比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座美丽的海边的白房子。可是现实的结局却是三个人的悲剧:罗比在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头晚由于败血病离开了人世,塞西莉亚和护士队则在地下室休息之时,死于纳粹部队灭绝人性的轰炸引起的水管爆裂,布里奥妮自己则走上了一生的赎罪之旅。

错误可以被修正,但更多时候,赎罪的机会并不会永远等着你。布里奥妮为自己的年少无知和谎言赎罪,为造成塞西莉亚和罗比的悲剧赎罪,但很明显,她的赎罪并不能改变任何事实,因为塞西莉亚永远没有机会实现男友对她反复的承诺,“战争结束后,我要找到你,娶了你,爱着你,无怨无悔地生活”。

在我看来,布里奥妮的赎罪,更多的是她完成对自我的救赎,最终走向通往善良诚实的路。而导演独特的拍摄手法以及二战背景,不仅给布里奥尼的赎罪带来了不可抗拒的毁灭性的影响,使她久久无法释怀,并用一生书写悔恨,更是加深了影片的悲剧力度。

少女不知“性”滋味,《赎罪》?其罪何抵

02、叙事结构:采用分段叙事和灵活多变的视角,在推进情节的同时也丰富了故事的剧情,更加有力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

导演没有画地为牢地将自己局限在某一视角和人称上,而是根据剧情的需要采用了分段叙事的编剧技巧和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一方面,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能更客观完整地交代故事的全过程,而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则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丰富和完整了剧情,并有力地表达了影片主题。

①影片分为四大段叙事

影片赎罪主线的叙事很精巧,展现了高超的编剧技巧。影片主体是分离的段落,而在分离的段落中又不断的大量的加入回忆或者想象的段落,使得整个故事并不显得凌乱,而是流畅自如,唯美悲伤且又充满悬念。

叙事按时间顺序分为四大段

第一大段是影片的前47 分钟,讲述了二战来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发生在英国庄园的故事。第二大段讲述了罗比在二战战场中的悲惨经历,他对塞西莉亚的感情以及塞西莉亚的一些情况。第三大段主要讲述了布里奥妮放弃了去剑桥大学学习的机会,选择在一所医院当护士为自己赎罪及其进行写作的故事。第四大段也是最后一大段,则是讲述布里奥妮晚年接受采访的过程。

影片的这种分段手法,容易使观众感觉到时间上的断裂,而在影片明显的断裂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依我看,导演设计的这些分段叙事及其之间的精巧链接,使得影片不仅没有明显的断裂感,而且因断裂造成的在时间跨度上的改变,给人一种时空转换,斗转星移而又略带沧桑的美感。

插叙的使用

大量插叙的使用出现在影片中第二段以后,多以剧中人物的想象或是回忆来呈现。一方面,在顺序叙述中,导演设置了悬念,通过人物的回忆或想象来解开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插入人物的回忆和想象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得故事更为生动和有力。例如,罗比在败血症发作时,产生和母亲相遇的幻觉。

少女不知“性”滋味,《赎罪》?其罪何抵

②视角的转换

影片大量地使用了视角转换,主要是人物主观叙述视角和一般叙述视角,并创造性地将两者随时而灵活地进行转换。一般叙述视角冷静客观,而人物主观叙述的视角更加易于表现人物内心。

在影片前半部分,“我"的视角就在布里奥尼、罗比之间不断转换。当布里奥尼排练话剧不成然后百无聊赖走到窗前,结果看到花园水池边她的姐姐塞西莉亚宽衣解带,跳进水池然后湿渡渡的近乎赤身裸体地站在罗比面前这一幕,而这一幕是主观视角,代表着布里奥尼眼中的景象,这种景象在一个早熟敏感而又阴沉的13岁少女眼中便具有了一番迥然不同的意味。

影片伊始,“我"的视角就在布里奥尼与罗比之间不断转换。当布里奥妮从窗户看到喷水池边塞西莉亚与罗比的嬉戏与冲突,这一幕采用的是主观视角,反映出布里奥妮稚嫩的内心完全无法理解罗比与塞西莉亚爱情初始阶段的忸怩与暧昧,进而代表着之后误解的注定产生;随后导演采用了一般视角的叙述手法,通过镜头的闪回,展示了真实发生在喷水池边的客观场景。

这种叙事视角的转换在影片第二大段的战争情节中变得更加频繁,这段里第一视角的“我"主要指代罗比。

首先,罗比在行军途中,当他发现许多女学生的尸体再次陷入回忆,看到无辜而年轻的生命,他想起自己数年前跳进池塘去救布里奥妮,这时采用了第三和第一视角的转换。既补充了剧情,让观众看到布里奥妮对罗比的暗恋,同时又激发了观众对生命的无限敬畏与怜惜,感受到战争对爱情、生命的毁灭。

其次,罗比在敦刻尔克撤退的前夜,当他行走在残垣断壁间,恍惚间看到他的母亲,而此时影片出现了罗比母亲为其洗脚的幻境,这段幻觉又是一次视角的转换。这里的视角转换营造出一种温馨氛围,既能让观众感受到罗比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又令观众情不自禁地为这种母子亲情而动容。

总而言之,导演在影片四个大段中均多次运用了双视角叙述同一件事情的方式,先是第一人称“我"眼里看到的,然后予以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客观呈现。正是这种第三和第一视角的交错与转换,既完成了故事,丰富了剧情,又深入细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也让人物命运呈现出急转直下但却合情合理,情节环环相扣但却真实可信的效果。

少女不知“性”滋味,《赎罪》?其罪何抵

03、音乐应用:采用多首原创电影配乐,既铺衬了电影情节的起伏,又与作品的主题性与完整度互相成就,进而引发听众心灵深处的感应和震颤

配乐大师达里奥·马里安奈利为电影《赎罪》所创作的原创音乐在音乐美学上极富启迪性,它一方面配合画面情景烘托了电影的气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观众情绪起伏跌宕,增强了电影对观众的情绪感染力。电影的整套配乐主要包含两个音乐主题,即促成悲剧主人公布里奥妮的主题与迁回悲伤的爱情主题,主要包括《B ony》、《come back》等原创音乐。

①《love letter》:塞西莉亚是一位年轻优雅的贵族小姐,她与罗比的爱情凄凉婉转,片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她寄给罗比的信件,这些信给罗比在生命最后时光里带来了唯一的温暖和慰藉。影片中代表她的配乐是《love letter》,由代表女性的小提琴演奏,节奏悠扬缓慢,旋律凄美婉转,代表了塞西莉亚对命运多番捉弄和压迫的最终妥协。

②《come back》:罗比是一位管家的儿子,也是这场悲剧中最为无辜的牺牲品,影片中代表他的配乐是《come back》。

该曲采用代表男性的大提琴演奏,以六连音为主,用多番二度下行来推进剧情,塞西莉亚和布里奥妮的音乐主题也穿插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乐曲中间引入的英军抗德战歌的旋律,却是十分柔和地穿插进舒缓忧伤的钢琴与小提琴,既表示罗比在命运洪流中的无能为力,也寓意着在战争面前,个人的爱情是那样的不值一提。

少女不知“性”滋味,《赎罪》?其罪何抵

③《B ony》:这是一首代表布里奥妮的乐曲,该曲用其名字命名,以打击乐三连音和五连音相间出现模仿打字机的音乐开始。整首乐曲速度亢进,弦乐一次次上扬,与管乐相互推进,最后还加入了“打字机"的演奏,一起将音乐推向高潮处一个强烈的和弦,并戛然而止。

这首独创的打字机+钢琴带来的耳边惊艳,是对布里奥妮少女时期最贴近的写照,在乐曲《B ony》里,那个在夏日里带着急躁表情的白裙短发女孩霍然出现在观众眼前。既生动地描述了少女的内心,又隐晦地补充了在电影中没有直白描述的造成悲剧的原因。

总结一下: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爱情电影,《赎罪》最凄凉也是人一生当中最可悲的,不是犯了错得不到对方的宽恕,而是没有机会向对方赎罪的遗憾与折磨。这种悲凉感,构成了影片直逼观众内心的巨大杀伤力,正如评论所言,“ 亦远不是敦刻尔克大撤退那个长镜头而钦定了导演对战争进行批判的性质,恰恰是通过布里奥妮内心的忏悔而点射了战争的狰狞面目”。

今天,通过影片主题、叙事结构和音乐应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看到了影片中一个强悍,猛烈且颤抖的灵魂所在,这个灵魂就是布里奥妮。相信这样一个全方位的人物心灵,才是该片超越了并不富有新意的基本元素之后,仍能带给我们全新冲击力与震撼力的原因所在,而这部情感传奇,此时此刻已经跃然眼前,直抵心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