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同喜好看吗

2022-03-11 00:02 作者:浮生掠影ln 围观:
《同喜》因为“份子钱”惹出的闹剧,变了味的人情往来

《同喜》是一部反映现代农村生活的喜剧电影,它讲述了村里老好人贾有权以经营饭店为生,却由于村里随礼风俗,导致入不敷出,从而引发了有关家庭、金钱等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编剧杨志刚在采访中说道:“近几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地方受当地风俗影响,在办酒席时好面子、大操大办,给很多人带去不少烦恼,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了不利,于是就创作了这个剧本。”

份子钱,又称为礼金,这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习俗和传统。所谓份子钱即是别人结婚、生孩子、老人归老、包括单位、个人乔迁之类的,相关的人要去送钱,包括礼金和礼品。在古代并没有送份子钱这种习俗,那时候大多时兴送东西。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手上也有了闲钱,随着商品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钱为全社会所接受,送份子钱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

随着物价水平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的“份子钱”却朝着变味的方向发展,出礼的人在钱数上争个高低,更甚至这几年,以各种理由收取“份子钱”变相成了一种投资。

电影是从村里的一次宴席开始。从来都是出礼最少的一位,这次却破天荒的出了500块钱的礼。细问之下老贾才知道,这次的婚宴的主角是小算盘的表弟。随的份子钱自然而然要比其他的人都多,小算盘出的这份大礼,其实是为着老贾去的。在村里人看来,老贾自己开着饭店,算是村里少有的

富人。小算盘盘算的就是让老贾多掏点儿份子钱,于是一口一个“首富”奉承了起来,这种奉承让老贾倍儿有面子。老贾豪气地出了800块的份子钱,大手笔迎来围观村民的喝彩,老贾的面子算是赚足了。

可是回到家,关起门来,遮羞布掀开,露出的全是虱子。老贾的确是开了餐厅,可那都是贷款,餐厅生意也不景气,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原本想着同村人生孩子,答应好的满月酒在老贾餐厅办,也挽回了那多出的份子钱。事实上,那对夫妇压根就没想着在老贾餐厅办满月酒,一口答应也是为了把请柬送出去。老贾看着已经买好的食材和手里的请柬,心里憋着一口气怎么都咽不下去。

《同喜》因为“份子钱”惹出的闹剧,变了味的人情往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贾才出门,就遇见小算盘又拿着请柬找上门来。小算盘的女儿婚宴早已经办过,这次借着上次办的不大气为由再热热闹闹地办一次。此时老贾心里跟明镜一样的,这哪是为了办婚宴啊,这就是借着补办的名头再收一次份子钱罢了。老贾也提出自己的条件,可以出礼,宴席得在他的餐厅办,小算盘一口答应。

这此,又是一场乌龙戏,小算盘早已将宴席定在了自家表弟的餐厅,他还笑话老贾只知道自己瞎忙活,连个定金都不知道收。紧接着,村里各家各户的请柬一张张地往老贾手里塞,一场宴席接着一场宴席。家底被掏空了,羊也卖了,老伴也住进了医院,原来是小算盘家办的宴席酒菜有问题,去参加过的人都住进了医院。

老贾的媳妇这一住院又花了3800,还没等找到小算盘,村里的广播响了起来,表扬家里参军人的号召。这一下,家里有人参军的又送起了请柬,老贾无法,只能先去村长家借了点儿钱,先付了老伴的医药费,然后两个人连夜赶去县城女儿家躲了起来。份子钱是出不起了,餐厅的生意也黄了,没几天,侄子的电话又打了过来,说银行催贷款的找上门来。老贾无法只能谎称老伴病重。

老贾只是顺口这么一说,却没想到侄子信以为真,真以为舅妈病重了,在村子里到处借钱。老伴知道后,气得口不择言,骂道,真等到自己病死了,他也就可以收一次份子钱。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啊,老贾还真动起了歪心思。老贾背着老伴,真拿着她的骨灰回了村里,骨灰坛就放在小算盘家门口,连哭带嚷着让小算盘陪医药费。众目睽睽之下,小算盘只好答应赔医药费。眼看目的达到了,老贾抱起骨灰坛准备离开,村长却拦下他,说是要为他媳妇办一场体面的葬礼。老贾一听懵了,转念一想,丧事收的份子钱刚好能让他还银行贷款,也就顺手推舟地答应了。

份子钱是收到了,可是老贾却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抽起了闷烟,他有点儿恍惚不知道后面的事儿该怎么处理。老贾就这样一个人浑浑噩噩地在村子里待了七天,第七天,村里的寡妇找上门来,提出两个人搭伙过日子,老贾顿时傻眼,寡妇的老汉是真没了,自己的媳妇儿可还在啊。寡妇到也不是真心喜欢老贾,只是两个人同时没了老伴,合在一起刚好也能收一份份子钱罢了。

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老伴没死的事儿也被村里人都知道了,老贾还是把份子钱都还了回去。

这部影片很真实地反应了现实中农村的随礼习俗,村里人处理礼尚往来的关系就是红事白事大小事统统随个份子钱,钱少了抬头不见低头见,面子上过不去,钱多了,请柬都要赶上春天漫天飘得柳絮。

《同喜》因为“份子钱”惹出的闹剧,变了味的人情往来

说到底,还是面子上抹不开,人情上过不去。这种风气逐渐向城里蔓延,之前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你和XX关系好吗?”“高中玩得挺好的。”“那这次她国庆结婚你去吗?”“噢,其实我们不太熟。”这个段子也折射出部分年轻人对参加婚礼交份子钱的无奈乃至抵触情绪。国庆长假还未至,刚工作一年的小李就陷入了随份子钱的烦恼中。已经收到八份婚礼请柬的她算了下,加起来光份子钱小李就得花掉近7000元,相当于她一个月的工资。

“份子钱”就是人情的往来,这种关系是随着老一辈人传下来的,小李就说过:“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人情往来特别重要,关系好不好,就看这些关键的时刻你有没有到场,关系有多深,份子钱给的就要越多。”

当人和人的关系靠着份子钱去联系的时候,又能牢靠到哪儿去呢?小李也说,这些发来的请柬,要么是好多年不见的同学,要么是结识的公司新同事,谁能知道以后自己结婚的时候,这些人还能不能联系得上。

更何况现在冒出来的很多完全没必要举办的酒宴,孩子满月酒发请柬,百天也发请柬,考上重点高中发请柬,考上大学也要发请柬,更甚至,同一任老婆结四次婚就办四次婚宴。这种透着钱味的人情往来,其实在慢慢拖垮现在人们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