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远方的风好看吗

2022-03-10 23:48 作者:新京报 围观:

德国小伙“包子”在贵州拍摄的视频。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记者 陈璐 制作

汽车轰鸣,道路两旁的物体逐渐失去本身的形状,变得模糊起来,再往城市边缘走,一切喧嚣转而被虫鸣取代,缕缕炊烟也代替了来自工厂大烟囱里的气体,从一户户山里人家中升起。人们穿着民族服饰,在特别的日子里举行着盛大的仪式,载歌载舞。如果要为人们逃离城市找一个理由的话,那么,这样一幅图景,一定是答案之一。

2021年,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决定启动一项拍摄计划,他要走遍中国乡村,记录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生活。如今,这项计划执行了四个多月,贵州大山,就是他的第一个目的地。

在贵州深山里 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开启了乡村探索之旅

包子(中)在贵州学习古法做纸画,画上写着他的中文名字“包子”。受访者供图

一路自驾到贵州深山

“包子”德文名叫Robert·Adolf,2017年大学毕业,从德国慕尼黑出发,来到直线距离8700多公里的异乡,刚到中国时候,在中国一家德国公司上班,目前在江苏中国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因为在中国吃到的第一个美食是包子,他便把包子作为自己的中国名。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对一切都很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包子说他喜欢分享,于是开通了短视频账号,用来分享在中国的日常经历和美食体验。皮蛋、螺蛳粉、麻辣面,包子说:“我体验了很多东西,后来慢慢发现,不只是吃的,我也很喜欢旅行,然后我就决定边走边体验。”

包子从美食体验,转而到有更广阔天地的人文体验。所以,他和在江苏连云港结识的朋友董洪静一起,踏上了乡村探索之旅。包子说:“最开始是没有做计划的,只是想记录生活,到处走走看看,但是我们去的地方都太美了,特别是遇到的人们都特别好,他们的文化也特别吸引我。”

正式启动关于少数民族纪录片的拍摄计划,是在2021年9月份。在中国工作的几年里,包子积累了不少拍摄短视频的经验,他认为:“仅仅拍摄短视频和美食,已经不能满足我了,有一次在河北的拍摄过程中,我遇见了很多少数民族。我认为是个机会,所以这个项目就这样起来了。”包子成长于德国一个小村庄,他说,对乡村的情感是不可割舍的,这也是他一直要往乡村跑的原因。

湛蓝天空,大片麦田,人们走在乡野中,被缩小成一个黑点,大地空旷,远方的风能够轻易吹过发丝,为耳朵带来大自然的问候。这或许是中国的某些土地,与包子家乡相似的地方,他和朋友董洪静两人,带上行李,一路自驾到贵州深山。

在贵州深山里 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开启了乡村探索之旅

在贵州堂安侗寨参加庆丰收捕鱼活动。受访者供图

由于包子拿到了中国驾照,他就成为了这趟旅途的司机,从江苏连云港出发,到目的地需要三天的车程,包子说:“我们没有固定的路线,遇到一个有意思的村子,我们就会停下来逛一逛,拍一拍,和那里的人交流。”

在贵州认了十几个干妈

包子和董洪静两人,就是一个团队,即便两人都有另外的工作,还是因为一份共同的目标,一路前行。在出发前,他们会先在网络上检索当地的少数民族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资料整理,也会通过网络,认识一些当地的伙伴,建立联系。包子表示,这是出发前的必要工作:“等于我们在当地有了一个导游一样,跟我介绍他们的民族,我们跟着他一起吃喝,一起体验,拍出来的东西更真实一点。”

包子和村民们能够相处得很好,他说,“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对着我们的镜头,他们说的东西,做的动作,都是发自内心的。这里的人都对我很好,很热情,这是我在城市体会不到的。”包子表示,来到贵州深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里的人。“他们和我很相似,说普通话就和我一样,我们的交流没有障碍。”

在贵州四个月的生活里,包子体验和拍摄了水族的传统工艺——马尾绣,这是一种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特殊刺绣技艺,在水族妇女中世代传承。在拍摄与学习的过程中,包子认识了他在贵州第一个可以称作亲人的人,他的干妈王敏芝。“我们见面不到一个小时,她就把我认为干儿子,当时我很惊讶,也很感动。”包子说,这是自己从未遇到过的事情,身在异乡,却也能拥有家的温暖。

在贵州深山里 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开启了乡村探索之旅

包子(右)学习水族非遗马尾绣。受访者供图

从贵州返回江苏的之后几天,包子和王敏芝一直保持通话,他们会交流彼此的生活,用大山里的趣事来抵消城市的繁忙和年轻人的焦虑。

“我在贵州,已经有十几个干妈,六七个干兄弟、干姐妹,和无数个姨妈们,这里的人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包子说。

在贵州深山里 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开启了乡村探索之旅

包子与两位干妈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城市,是很少有机会抬头看月亮的,人被高楼和霓虹灯包围,连想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而在贵州的大山里,人们围坐一团,声音从山谷里飘向夜空,说给月亮听。包子说,在外漂泊,总有想念父母的时候,但是人在路上,家只好放回心底。“贵州的村民们对我就像亲人一样,这些亲人也是我在贵州的最大收获。”

如果硬要对包子所记录的中国乡村之美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他的答案,一定是村子里的人。他说:“好的风景哪里都有,各个国家的风景都不一样,但是人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淳朴好客,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却很快乐和满足。”

13年一次的体验

计划出发去拍摄的日子,一定要是个好天气。包子和董洪静,一般会选择在某个特殊的节日进行拍摄活动,将第一个目的地选择在贵州,也是因为分布在贵州的几个少数民族,正好要过节,“过节就会做很多有意思的活动,体验感更强,因为他们的节日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包子说。

鼓藏节,是贵州省雷山县苗族的传统祭祀节日,主要出现在雷山县全县9个乡镇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这种古老的节日,每13年才会举行一次,在举行仪式当天,芦笙响起,广场中央的大鼓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人们会围成一圈,任由身体舞动。

去年12月底,包子参与了雷山县乌流村的鼓藏节,他穿上苗族的传统服饰,和村民们一同舞蹈。他说:“这个体验特别珍贵,每隔13年才有一次。”就像是走进一个第二世界,在这里的一切,对包子来说都是全新的。

包子回忆:“刚到乌流村的时候,看到他们的村子,我觉得非常好看,全部是木头房,叫吊脚楼,房子的旁边,是种满水稻的梯田,四季颜色都不一样,非常好看。”风光,古建,节日,美食和传统技艺,包子的镜头里包罗万象,遇到任何新奇的事物,他都会上前体验一番。

包子在贵州深山,参加了侗族的传统婚礼,参与了用色大胆浪漫的少数民族刺绣,吃了有铁锈味道的生猪肉、生牛血等民族美食,用岜沙苗族的镰刀剃过头……包子说,“用来剃头的镰刀在我头上的时候,我想着只要能够保住耳朵就行,但因为这些体验在人生中可能就一次,所以我还是想体验,为了更好记录,我可以把最完整的文化分享出去。”

在贵州深山里 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开启了乡村探索之旅

参加贵州传统婚礼。受访者供图

包子将大山里的神秘色彩,尽数展现在镜头里,他的短视频账号,运营到现在,积累了两百多万粉丝。他说:“如果害怕,我就不会去拍视频,不会做这个事情,我们的拍摄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想到就去做了。”

期盼再次回到大山

包子说:“我要做的片子,是要展现尽量真实和全面的乡村。”

在贵州的四个多月生活体验中,包子跑了五十多个村子,他说:“一个民族,肯定要拍他们的整体,只有一个村子的话,就拍不到所有的文化与传统,每个村子都有每个村子的特点,不同的村子给我们的感觉和体验也是不一样的。”一开始,包子和他的朋友计划一周拍完一个民族,后来他发现,这并不可能。他解释道:“我们的目的就是拍真实的、全面的乡村,所以就多跑几个村子,时间也就花得多了。”

在贵州深山里 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开启了乡村探索之旅

包子(中)体验当地民族服饰。受访者供图

一分钟的短视频,五到十分钟的长视频,再到五十分钟的纪录长片,包子说想要将自己的体验拍成一部真正的纪录片,留给后来人。“因为我正年轻,所以我一定要现在做这件事,就算我们的片子不会很快出来,我也要现在做。”

而让包子坚定自己必须现在就做的理由,是因为去年十月开始就搁置的一个计划。“当时我们要去拍仡佬族的一个老人,他掌握着仡佬族的一个传统技艺,但因为疫情我们耽搁了几天,在这期间,这个老人家就去世了。这件事情成了我们的一个遗憾。”包子说,变化太快了,人们永远都不知道几天后、几年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有些人和事,也不一定能再见,所以他只能尽力,趁现在,拍得越细越好。

或许五年,或许十年。包子和时间赛跑,也和时间和解。他并不急于将片子公开传播,对他而言,记录本身,远比传播更重要。“我希望我的影像能够留给以后的人们,让他们看见现在世界的样子,普通并且真实的样貌,这也是我对自己片子最自信的地方,等我五十岁了,我也还能把这些经历,这些故事,完整地讲给我的孩子听。”

在贵州深山里 一个名叫“包子”的德国青年开启了乡村探索之旅

在乌流苗寨合影。受访者供图

走在中国乡村的土地上,包子已经将最开始的新奇,变成了肩上一份无形的责任。他在贵州大山里,听着村民热情的呼喊,努力辨别着村与村之间的乡音差别,用身体的切实感受,去回应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人。四年多的中国行,他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乡村度过,他听过清晨的鸡鸣,体验过彻夜把酒言欢,也滚过泥塘,用泥巴嬉戏。包子说,他要成为中外民族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

中国新年结束了,二月底的贵州深山,正在下一场大雪,包子他们需要等到雪停再出发。而今,包子最期盼的,就是再次见到大山里的亲人们,那是属于他的“远方的家”。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