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看泰剧:沉醉于“反现实”的异国幻想空间

2023-12-15 14:03 作者:岑岑 围观:

作者:张颖

从2003年至今,泰国电视剧已经成为中国观众观看和消费外国流行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多次引起热议,一度呈现出与欧美日韩电视剧文本分庭抗礼之势。有意思的是,泰剧作为一种在很多人看来不可理喻的大众文本的代表,却激起了复杂的观众情绪,而泰剧及相关的视觉文化作品在国内市场依然蓬勃发展,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

在古装作品《天造地设的一对》中,珠光宝气的古代暹罗服饰,精致复杂的物件堆积,色彩饱和度极高的镜头画面,营造出“丰富的景观”

以上事实表明,与观看欧美日韩剧的体验不同,中国观众通过大众文本观看外来文化的方式和核心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工厂女工与工厂主的爱情:古代早期泰国戏剧中农民工的欲望与身份

第一批泰国电视剧是通过公共电视频道进入中国观众视野的,主要是讲述家庭世仇和爱情的长篇伦理剧。泰剧最早的观众主要是聚集在城市的已婚女性和流动女性,两者之间也有重叠。比如泰剧粉丝QQ在线社区最早的参与者,很多都是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因为这部剧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社群,讨论的不仅仅是泰剧本身,还有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工作。

早期泰剧观众的地域分布和社区分布特点可以归结为泰剧播出渠道和故事类型的特点。在泰国古代戏剧中,关于普通市民进入“Hiso”(上层社会)圈子的故事以一种执着的方式不断重复,讲述着底层民工与小资本家之间的爱情。其中,那些游走在欲望/阶级危险边界,甚至违背现实规律的叙事,恰恰成为他们的亮点。

安徽卫视推出的《心影》(2010)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剧故事本身透露出一些无望的陈词滥调,但凭借演员独特的风格和夸张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青睐——女主角因为天性善良,不得不收养哥哥的儿子,从女大学生变成单亲妈妈,被迫在布厂打工谋生。同时,主人公恰好是他大学时的恋人,一个因为她的受伤而气质大变的布厂老板,一个年轻的资本家。故事主线是两个人在工厂相遇,澄清误会后又在一起了。

有时候,关于情欲和阶级的叙事也呈现出性别反转的设计,似乎为底层预设的男性观众提供了幻想的机会。比如《为了你》(2016)就讲述了工厂里的年轻人和老板女儿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地位低下的主人公被塑造成聪明、能干、有道德的形象,与老板女儿的结合使他的才华得到了资产的进一步保障,从而实现了阶级攀升。

泰剧中男女主角的阶级差异和情感纠葛,配以工厂背景和工人生活场景,真实再现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冲突。另一方面,异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提供了另类的视觉景观,为观众提供了超越现实的幻想。文化的异质性赋予了泰国戏剧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双重特征。

爱上“学长”:校园剧中年轻观众的超现实幻想

2010年后,随着中国网络媒体的兴起,更多的泰剧文本类型传播到中国,受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其中,青春校园剧一度与日韩剧并列,成为年轻观众追捧的新对象。与清新励志的日剧和隽永抒情的韩剧不同,泰剧在年轻观众心中以“颜值”和“甜”著称。

起初,它引领了这一潮流,包括改编自泰国同名电影的《荷尔蒙》(2013)和风靡亚洲的代表作《吻我》(2015)。虽然早前有几部热门的日韩真人版《以吻封缄》,但泰文版还是给当时的校园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男女主角都被提升为新生代观众的偶像。之后O型血(2016)等更是所向披靡,在国内观众中形成了坚实的粉丝基础,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跨国粉丝活动。

相比其他国家的青春偶像剧,泰国校园剧特别擅长把原本只存在于两元空之间的校园恋情改编成三元的真人版。漫画幻想难以在三维作品中呈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绝对的“反现实”特性。换句话说,真人版往往因为无法脱离现实而失败。但似乎泰剧对第二部奇幻的真人表演有着先天的免疫力,这取决于泰国文化与其他东亚文化的差异——差异使得泰剧的真人表演与其他国家观众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另一方面,泰剧也特别擅长运用视觉艺术创造出与现实社会历史隔绝的幻想空-泰国校园剧总是过度使用梦境滤镜效果。

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他国家的观众来说,泰国青春校园剧的独特性深深植根于泰国校园独特的“SOTUS”制度——即严格的姐姐/妹妹制度和校园内的青春社团结构。在这里,身份的等级结构对增加欲望叙事的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早期泰剧中明确的阶级区分不同,校园剧中的等级结构依赖于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区分。相比之下,与早期泰剧热衷于展现本土文化不同,这类新剧中的异国情调也来自于独特的校园文化。

“服饰”与“欲望”的并置——以新时期泰国戏剧和异域风情浓郁的景观为题

如果说早些年,泰剧吸引了特定的观众,那么2018年后,随着跨文化网络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泰剧更广泛地进入了国内大众的视野,成为一种有话题感的现象。

这个话题的热度一方面还是来自于泰剧《盲僧》的视觉盛宴。比如近年来在中泰两国都很受欢迎的古装作品《为情侣而生》(2018)。剧本就更不用说了,讲的是穿越互联网的流行主题。仅仅是那些堆积在屏幕上的古代暹罗服饰和精致复杂的物件,再加上色彩饱和度很高的镜头影像,就造就了一整套视觉体验,劳拉·马尔维称之为“丰富的景观”。在这里,各种异域奇景都是自带光环的消费魅力。

另一方面,热点话题滋生于泰剧“庸俗欲望”与“道德伦理”两种悖论性特征并存所导致的叙事张力中。所谓俗欲,就是泰剧与其他国家的伦理想象完全不同,却在其本土文化中被合理化。同时,基于世俗佛教的影响,泰剧强调善恶和因果报应的区分,强调传统伦理教育。对于观众来说,泰剧中的蒙面人物和教条的道德约束,不仅仅是前现代的一道风景,更因为“与众不同”而吸引人。如果说欲望的张力在于禁止,那么泰剧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欲望与约束的完美并置,从而激发观众的欲望想象。

(作者是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来源:文汇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