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上党梆子杀妻讲的是什么,上党梆子杀妻剧场

2023-12-15 13:49 作者:岑岑 围观:

上党梆子:郭勋《张爱珍杀妻》赏析

[主演]张爱珍(1959),女,陕西高平县人。13岁时,他考入高平县艺术训练班,先后在肖丹和青衣工作。毕业后分配到高平县人民剧团,在话剧《死华莲》中饰演主角杨开慧,一举成名。1986年,她被借调到晋城团委参加晋剧团委复兴,与张保平合演《杀妻》并获主角金奖。1991年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晋城市上党剧院演出《中原初定》,张爱珍饰演孝庄皇太后,在沈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曹禺戏剧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题为《张爱珍与《爱简》的专业丛书。张爱珍演唱的《情真腔》,以其圆润的嗓音、娴熟的演技、优美的旋律,使上党梆子在粗犷激越、质朴豪放的传统风格之外,又增添了委婉缠绵、细腻华贵的新面貌,具有现代歌曲优雅清新脱俗的韵味,听起来耐人寻味。

【剧情】《杀妻》是葛根据传统戏剧《反潼关》(又名《截经堂》)编排改编的折子戏。西汉末年,新朝马旭大将军王莽在潼关活捉了刘秀和马成,希望能建功立业。母亲吴得知后,痛心疾首地控诉王莽篡位、谋杀丈夫,劝说儿子放了,并强迫儿子杀死妻子,以兴汉灭莽。贤惠的公主王玉莲尊重婆婆,爱丈夫,但她无奈之下夺剑自尽,从而完成了丈夫尊重母亲,帮助汉家忠孝节义的命令。龙麟一剑引出一首“金枝玉叶白忠义,徐宫中恨台千古”的挽歌。

【赏析】杀妻,也被吴晗称为杀妻,被剧作家葛从一个宣扬父亲还债、杀妻以忠君主的传统老戏,改成了一个批判和控诉封建愚忠孝的全新剧目,揭示了封建礼教是人类悲剧的主要根源。表现了吴汉不忍杀妻,不杀母难挽回母亲性命的复杂感情。它描绘了一个聪明、智慧、善良、忠于爱情的古代女子王玉莲的形象,她为了成全丈夫的忠孝而自杀。在该剧的开头,王玉莲焦急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她在为丈夫煎药,担心他的伤口是否还疼。“木炭像伤口药一样融化。味道很甜。”张爱珍用它是因为她深爱她的丈夫,即使是苦药也觉得“甜”。“甜”字微微打开前缀、腹、后缀,轻轻地发出来,让观众品尝这种“甜”,意味深长。这首抒情咏叹调描绘了王玉莲的良好教养的性格和对丈夫归来的柔情,也为情节的紧张发展和情感对比做了铺垫。紧随许韩出场的十句长咏叹调,既交代了王莽杀父与吴沐勋的情节,又展现了吴韩“恩爱夫妻一劳永逸”的情感变化。就这样,剧情的开场突然进入了“杀妻”的戏剧性冲突,给观众制造了强烈的悬念。此后,随着吴汉的《三祝》、《三妻杀夫》、《公主三问》,剧情不断推进,人物之间的心理矛盾更加激烈。问明吴汉为何杀妻后,公主感叹“天赐莲花与韩,生死仇人为何再结连理?”王玉莲的生存希望已经破灭,因为她是王莽的女儿,明知无辜,却无力反抗,只有一腔悲愤。后来“报国仇家有理,以诚取信于民”,她采纳了这样的思路:在一些愤怒的控诉之后,人物的情绪平静下来,冷静思考:谁是他们的亲人,谁知道他们无辜的人的悲惨命运?只有梅林和陶林在窗前。梅花开在寒,桃花开在春。他们是如此的无私和纯洁。无情的东西就像有情的东西,恋人却变成了无情的人。这首传统《杀妻》中所唱的音乐和声乐设计,是随着剧情的发展、高潮和高潮而处置的。比如王玉莲生前给吴汉的“三个要求”:一个是“愿我丈夫死后能善良修身”,这是一首安静的低歌,也是为潮涌埋下伏笔;二、求十句“死后南山新坟”,用痛苦的音调在中音区唱,吸收了评剧的一些特点;三、《再选一个新老婆》22句的长歌词委婉悲凉,逐渐推向高潮。《半夜梦里打》最后一句的“求”字,曲调委婉,贴近生活中女性的哭声,感人至深,让人落泪。然后,《徐贤马,好丈夫》这四句简单、深刻、有力的歌词,吸收了曲艺中半说半唱的手法,准确地表现了公主为国捐躯的决心。”至此,舞台上两个角色的心理冲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面徐杀妻,公主隐藏,劝说和乞求,到公主决心“为来世洒血于龙林”,但徐已感动得赶紧制止“不,不!然后公主趁其不备,抢剑自杀,在戏剧冲突的顶点结束了全剧。"

(郭伟)

[注释]

①原《双喜临门:浅谈张爱珍演唱《杀妻》,原载于李春芳《梨园新谱——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戏剧专题”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9月版,第253页。

(2)郭逊:《解读苏三与杀妻》,原载于《中国戏曲史读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2月,第469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