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北斗系统如何防汛防灾,北斗如何在防汛减灾中发挥作用

2023-12-12 07:37 作者:岑岑 围观:

来源:新华网思科综合编译

大规模山体滑坡发生时,群众已经安全转移。谁提前“通风报信”了?目前,如何科学地发现大坝深处的漏洞?300多户人家因灾断电。怎样才能尽快恢复?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防汛抗洪的“黑科技”!

北斗刚刚为全球组网做出了贡献!

刚刚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防洪减灾方面再立新功。

北斗三号“收星”点火发射。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7月6日晚,湖南石门县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但无人在灾害中伤亡。这得益于提前“北斗卫星高精度地面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石门县发生特大滑坡,滑坡量约200万立方米。动图来源:央视新闻

北斗系统靠什么预警?那当然是精度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精确定位!

北斗将24小时实时监测山体、水库、河流的变形和位移,并可通过变形值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对可能出现的滑坡、沉降、裂缝、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进行预警。

此外,北斗系统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功能可以实现灾害预警和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等。

应急救援人员手持北斗短信终端。

这个短信功能有多大用处?比如,假设你被困在灾区,身边没有手机信号,或者通讯中断,你仍然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信。

北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能力也不断增强,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高到一次1200个汉字。遇到灾难,一次性把剧情说清楚,发图片之类的信息就够了。

给大坝做“CT”,你看过吗?

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防洪主要靠人。每当洪水来临时,管理员只能凭经验判断水情,推断大坝是否可靠。现在,科技让这一切变得简单多了。

我听说过给人CT,但是你听说过水坝也可以做“CT”吗?

在最近的防汛报道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烈日下走在堤坝上,有的手里还会拿着一些复杂的管道,如下图所示...

这是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院长邓聚志教授和他的同事们“CT”大坝。图片来源:南昌日报万

这是“防汛责任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用探地雷达检测大坝是否存在隐患。据科考队成员陈晖博士介绍:“电流在地下遇到的不同地质体,会导致测得的电场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我们启动与电缆相连的主机时,我们可以自动采集大坝内部电阻率的分布数据。根据结果,我们可以‘透视’大坝结构,快速判断大坝是否存在空孔洞、裂缝、松散土层组合、管涌、渗漏等隐患。”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科技的手段就是尽量把任何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无人机——防洪救灾的好帮手

现在无人机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了,但是这种技术怎么用在防汛救灾上呢?

谈到无人机的作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马步镇镇长王宇君提到了两个词——眼睛和时间。

洪水突发,范围广,地形复杂。仅仅依靠人工巡查来了解当地的整体情况是远远不够的。无人机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立体查看蓄滞洪区。当然,这么强大的无人机营救被困人员不是问题。

无人机实施救援。图片来源:南方+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配合人力资源完成重要任务。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湖北省鹤峰县4个行政村19个移动基站退服,影响300多户家庭宽带服务、1万多手机用户,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上网上课。于是,抢修人员第一时间带着无人机赶到现场。

由于光缆回收区域地形陡峭,抢修难度大,抢修人员在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后,决定采用无人机牵引技术布设光缆,省时、省力、安全!

防洪离不开科技,更离不开他们!

之前只尝试过三个小例子。洪水以来,各种科技设备和尖端技术一直在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一组相差22年的对比图在网上广为流传。今年南方防汛形势严峻,让大家想起了1998年的那场洪水。

/image-22年过去了,科技手段在变,但大家团结抗洪的决心是一致的。在这个小编里,我再一次说:谢谢你,你一定要平安归来!

来源:新华网思科综合编译

制片人:唐心怡

编辑:马

校对:郭建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