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我的姐姐》冲击“重男轻女”思想牢笼,给无数父母深深上了一课

2023-12-12 03:08 作者:岑岑 围观:

由张子枫、肖恩和朱圆圆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成为清明档电影的黑马,目前票房已突破6.8亿。“重男轻女”的主题引起了无数粉丝的共鸣。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一次意外车祸中失去父母的安然姐姐,为了追求个人梦想和抚养素未谋面的哥哥之间艰难的情感斗争。

电影给“重男轻女”的思想牢笼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心灵的触动久久不散。

“重男轻女”似乎是这个时代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更让人难以释怀的是,这样的悲剧还在重演。

01.“命运”已经是一种跨代的折磨。影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我的姨妈。

女主的姑姑是一个为哥哥辛苦了一辈子的“姐姐”。

为了供弟弟上中专,她放弃了已经获得的师范入学资格。

为了照顾哥哥不要的女儿(小三),我放弃了在俄罗斯做生意,甚至想在哥哥死后抚养他的儿子。

她说:“我是我妹妹。我生下来就是,一直都是。”

似乎姐姐的命运就是为哥哥付出一切。

但最后因为丈夫卧病在床,姨妈没能为弟弟榨出最后一滴价值。

于是,她瞄准了下一代“妹子”,也就是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安然。

一开始阿姨坚信女主一定要养弟弟。

她对安龙儿说,“姐姐就像妈妈一样。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把你弟弟养好。”

安然当然不遵从,于是反抗姨妈想给她戴上的道德枷锁。

安然的一次次反抗,似乎触动了我姑姑固执的想法。

影片结尾,安然与姑姑和好,让人落泪。

姑姑对着从俄罗斯带回来的娃娃欣慰地说:“其实娃娃不一定要放在同一个套子里。”

姑姑和安然的和解,不仅仅是亲人的理解,更是两代姐妹之间的和解。

姑姑的改变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她并不认同自己的重男轻女,她只是认命而已。

无奈认命,以至于姨妈下意识的要求下一代“姐妹”也这样,不知不觉就成了颓废思想的帮凶。

但安然的反抗和决心让她看到了“选择”,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她“选择”。

02.《一家人的悄悄到来》依然是道德屈服片的结尾。安然没有直接签领养协议,而是和弟弟踢了一场足球,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说,姐姐最后选择留下来收养弟弟。

在一些网友看来,姐姐和哥哥打完最后一局,当晚就飞到了北京。

在虚幻的电影结局中,这其实是导演和编剧刻意留白的开放式结局。

一方面,兄妹关系在相处过程中逐渐升温。

弟弟从“吐口水”“哭着要妈妈”到依赖姐姐,再到为了完成姐姐的梦想主动给收养家庭打电话。

另一方面是我向往的生活和梦想,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安然曾坚定地说:“我要离开这个地方。”

开放式结局的设计其实是一个比较满意的选择。导演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给故事画上一个满意的句号。

当然,也有网友表达了对电影《姐姐最后宁愿养弟弟》的不满和愤怒。

影片的剧情围绕“姐弟恋”展开。事实上,安然正在逐渐放开。

比如我哥在我姐生理期给她泡姜茶,我哥说“可是我只有你”。安然从拒绝到逐渐接受,甚至对弟弟的好感也升温了。

所以,如果我最终决定安全抚养弟弟,我想也是悄然而来的亲情,而不是强大的安然对道德的臣服。

03.虽然悲剧还在继续,但是反抗并没有停止。“重男轻女”“为兄牺牲”之类的事情并不少见。

甚至很多女生都有一个像安然一样灰暗的童年。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安然的父母想尽办法要二胎证,好让年幼的安然装瘸子。失败后,他们多次试图抛弃安然,甚至制造了一场“事故”。

然后,二胎政策的开放,给了安然的父母一个“做梦”的机会。不顾女儿反对,毅然生下儿子安子恒。

但不期而至的到来,把生活的重担完全留给了24岁的姐姐和6岁的弟弟。做了20多年独生女的姐姐怎么能接受这个放肆的弟弟?编剧的灵感和出发点也来源于此。

电影给无数家长上了深刻的一课。然而,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老年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也成为一种“趋势”。不管孩子同意不同意,都应该给他们一个十岁甚至二十岁的“弟弟妹妹”。

而这种“趋势”不仅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更是给孩子的未来增加了负担。

正如网上投稿“我和婆婆同时怀孕,我该怎么办”“我婆婆要不要生二胎?”令人深思。

电影中的家庭是这个时代无数二胎家庭的缩影。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反对“重男轻女”的思想,更是为了预见“年龄差距过大时,年长的孩子对年幼的孩子应有的义务和责任”的问题。

错的不是政策,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你的立场上,毫不犹豫地思考问题,哪怕是亲生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

问题“生二胎需要和孩子沟通吗?”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将来会是家庭责任的主要成员。

导致安然悲剧的,不一定是发生在父母身上的意外,也可能是父母的自然生老病死。所以不管是二胎还是三胎,都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意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