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炙热》:打破规矩拷上的枷锁,是敢于反抗的勇气和“自我拯救”

2023-12-10 21:22 作者:岑岑 围观:

“规矩是什么?规矩就是传统观念。”——这是印度电影《炙热》在 2015年多伦多电影节上,代表印度参赛作品的影评。

在印度这个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文化中,规矩是由男人定义的,男人拥有绝对的权利和地位,可以制定任何规矩,但自己却不用遵守,而女性别无选择,必须服从,否则就会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和折磨。

于是,最近几年印度开始涌现了一些关于女性意识觉醒主题的电影,前有《印度的女儿》、《没有女人的国家》,后有《摔跤吧!爸爸》和《印度合伙人》。然而,这几部电影大多是从男性角度出发,去关心和考虑印度女性的职业发展和日常需求,如《摔跤吧!爸爸》和《印度合伙人》。

这些男性要么是爱女心切的爸爸,要么是体贴入微的丈夫,他们能够拼尽全力为爱的人争取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权益和待遇,但这些看似励志的“拯救”,终究来自于外界,等待外界的力量实施“拯救”是一种奢望,真正能使自己走出这个黑暗漩涡的,是自救。

这部影片把故事设定在印度最落后贫穷的一个村落里。广袤的沙漠、神秘的纹身、破旧的帐篷和包裹严实的女人,组成了一幅被现代文明遗忘的画面。但就是在这样偏远的乡村,却有不可侵犯的神明和信仰,也有贴合人性的欲望和反抗。

电影将视角放在了三个不同命运的女性身上,讲述了一个从逆来顺受和自我麻痹,到意识觉醒和勇敢反抗的“自我拯救”的过程。《炙热》这部影片,才是印度女权意识的真正觉醒代表作。

一、电影相互独立的三条故事线,不同处境的三个女人,因为生活不幸而依偎取暖,从而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01、第一个女人拉妮,长期的逆来顺受和安于认命,是童婚和寡妇守节制的牺牲品。

印度女性一般在十四五岁就要谈婚论嫁,而婚姻被看作是一场交易。女孩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或是家里贫穷,就会被家人强迫嫁给出得起彩礼的人家,以换取维持生活的开销。

14岁的拉妮,她就是通过这样的传统婚姻,嫁到了夫家。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扛起了所有的重担,照顾育年迈多病的婆婆,攒钱给不争气的儿子娶媳妇。

结婚以后,她没有迎来幸福的爱情,反而是丈夫无情的出轨和家暴。丈夫出意外死后,她更是像骡子一样,为这个家忙个不停。年迈的婆婆总是安慰她,一切都会好的,然而一切从没有好起来过。

她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到处借钱为儿子买老婆。也许她并没有意识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她这大半生的不幸,即将在另外一个女孩詹琪身上重蹈覆辙。

这个被买回来的儿媳才15岁,和当年的她一样,也是如花似玉的妙龄少女。多年媳妇熬成了婆,拉妮开始数落这个儿媳的公主病,“早上起得太晚,什么家务也不会,我花了高价钱买回来一个笨蛋......”言语间,似乎是婆婆附身了。

甚至在新婚晚上,儿子霸王硬上弓,使劲折磨儿媳,她在隔壁听得清楚却选择假装听不见。

在她的观念里,女人可以是男人的性工具,即使儿子把儿媳当成妓女一般糟蹋。

她认为女人是行走的子宫,朋友说孩子还小,让她多享受两年自由,她说,女人始终是要怀孕生子的。她认为不生孩子的女人,是要受到诅咒的。

她认为家暴是平常事,男人打女人,忍一忍就好。

她认为女人性需求是羞耻的,她克制守寡多年,才是美德。

亚里士多德曾说:“女人之所以为女人,是因为她们的身体缺少某些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陷而遭受痛苦。”

拉妮的骨子里就缺了一股逆劲儿,对生活的悲惨遭遇,她是认命的,觉得自己的一生就该按照这般秩序了,嫁人——生子——给儿子娶妻,而正是这外界条条框框束缚下的“安于认命”,才是她痛苦产生的根源。所幸,后来铲除这个根源的意识被彻底唤醒。

在儿子婚礼当晚,久病卧床的婆婆突然去世了,她悲伤不已。婆婆的去世,让她窥见了自己的结局,一生无爱无助,没有享受过片刻的欢愉和自由,虽然活了几十年但似乎从未认真活过,最终像一粒尘埃飘走了。

后来,儿子偷拿家里的钱去嫖妓,回到家詹琪问了一下,儿子就对妻子拳脚相加、说她多管闲事的时候,恍惚间她似乎看见了当初她被丈夫殴打的场景。同样的人生在儿媳的身上重现,她不能忍受儿子变成了家暴丈夫的翻版,在这一刻,她决定改变。

于是,她卖掉了房子,把钱送给詹琪和她的恋人,鼓励他们去追求幸福,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地方。她不愿让自己的命运在这个女孩身上延续。鼓励她迈出这一步的,和好朋友拉荞和碧琪丽有关。

02、第二个女人拉荞,根深蒂固“生育机器”毒瘤的残害,导致了【内疚感】压迫下的顺从到【信念感】驱动下的反抗。

拉荞是一个美丽大方,心灵手巧的姑娘。因不能生育,长期受到村民们的冷嘲热讽,回到家受到酗酒丈夫的家暴。拉荞的手又快又灵活,能做出最漂亮的手工织品,是村里最出色的女工,但她的丈夫却骂她不守妇道。

拉荞的不幸在于,她因为没能为丈夫生个儿子而心怀愧疚,而不断取悦丈夫,容忍他对自己的一切施暴行为。饭菜不合胃口、心情不好,都能引来丈夫的一顿毒打。

后来,她听说村里的基山夫妇收购村里妇女做的工艺品,拿到大城市去卖钱。她本来心灵手巧,希望通过赚点钱让丈夫对她好点,而当她兴高采烈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时,她又遭到一顿毒打。

在印度这个男权至上的国家,男人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地位,而一个能够赚钱的女人,意味着对男人地位的动摇,是对男人地位的挑战,所以她的丈夫怪她不顾脸面,给了她狠狠的一记耳光。

后来,绝望的拉荞在好友碧琪丽的口中得知,原来怀不上孩子有可能是男人的问题,这让她非常惊讶。在她的认知领域里,怀不上孩子肯定是女人有毛病。不过,基于想要做母亲的强烈欲望,她决定同意碧琪丽的建议——找一个男人,借精怀孕。

没过多久,拉荞果然怀上了。然而,得到拉荞怀孕的丈夫又把她往死里打,因为他早就知道自己不能生育,不是妻子的问题,但是他企图通过精神奴役(拉荞因不能怀孕而耿耿于怀),让妻子对他言听计从。

雾满拦江曾在《我不过低配的人生》一书中提过,“人生给自己最大的壁垒,是在自己的脑子里,因为我们给自己强加设限,才让我们自己裹足不前。”

拉荞一直陷在自己给自己建造的精神监狱里,她觉得不能给丈夫生个孩子,自己是个罪人。然后从心理上和精神上,不断给自己刺激,强化了【内疚感】。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最负面的情感,不是悲伤难过,也不是愤怒,而是内疚感和羞耻感。

拉荞的命运和自定义的羞耻感牢牢捆绑在一起,她和拉妮不同,她的潜意识里有叛逆的基因,然而这种叛逆的产物却因为没有怀孕而“夭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笼罩在心头的【内疚感】和【羞耻感】。

直到从丈夫口里得知,丈夫早就知道不能怀孕是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她才幡然醒悟:她的内疚和退让,只会让丈夫变本加厉,把她一步步推向更恐怖更炙热的深渊。

于是,立马从【内疚感】中抽离出来的拉荞,内心燃起了对人权的渴望。她要对抗这个不公的环境,就必须摒除和抛弃那些压在身上的包袱,生出了一种视死如归的【信念感】。

关于信念,村上春树有段话说得很好:“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失去一切,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许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

拉荞知道,自己肚子里的生命,能够让自己拥有巨大的能量,从【内疚感】压迫下的顺从,到【信念感】驱动下的反抗,拉荞的转变,离不开好友碧琪丽的帮助。

03、第三个女人碧琪丽,骨子里保守与叛逆的种子共存,终究发出了对女性性权利剥削的反抗。

碧琪丽是一个美艳性感、保守与任性并存的歌舞团舞女。她和村子里的绝大数女人都不同,她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存在。

一方面,村里的男人们对她嗤之以鼻,站在道德胜地对她进行指责和谩骂,说她是个身份低贱的妓女;另一方面,晚上那些男人却跑到她的帐前,垂涎她的美貌和身体,视她为男人发泄性欲的玩物。

然而,她也是人,也是一个有感情需求的女人,她渴望逃离自己的身份,也向往一段平静幸福的普通婚姻。但是,性对于她来说,只不过是不带感情的谋生工具。

可是现实的残酷让她不得不待在歌舞团谋生,除了忍受各种各样无理取闹的客人,还要提防自己的位置被年轻漂亮的姑娘抢走,她活得看似恣意潇洒,然而内心深处的卑微和欲望却难以表露痕迹。

她是三个女人中最不羁的那个,她厌恶任人摆布,所以才会多次拒绝高价嫖客而得罪团长。可悲的是,除了出卖肉体之外,她并没有其他的谋生能力,只能放弃挣扎。

但也是因为长期浪迹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她反叛意识的种子能够更早地萌芽。于是,她带头做出了当时的环境不允许的事。

比如,在没有人的地方,大声的说脏话;

比如,大胆的谈论性爱;

比如,开上歌舞团的三轮车,到处兜风;

比如,率先减掉长发......

碧琪丽的言语和行为鼓励了拉妮和拉荞的勇敢改变。三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在世俗桎梏的炙烤之下,为了突破重围改变命运,开始做出勇敢的反抗。

三个女人的三种生活,我们发现不论她们有没有丈夫、有没有孩子、有没有婚姻,都无一例外的不幸,这种不幸都源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拉尼是童婚、寡妇守节制的牺牲品,拉荞则是女性被当做生育机器的典型代表,碧琪丽则体现了女性性权利的剥夺。

她们三个过着不同轨迹的生活,却经历着类似的不幸。因为生活实苦,唯有相互依偎,才能寻得一丝慰藉。

二、传统男权社会统治阶级的“元老会”,是给女人带来精神暴力的杀手

影片《炙热》中有一个片段:一个女人忍受不了在婆家的非人遭遇——被婆家男人们轮流性侵,就从婆家一路逃回娘家,但是“元老会”让娘家人坚持把她送回夫家,因为他们认为女人一旦嫁人,就没有娘家只有夫家了。私自跑回娘家,是一件违反规矩的事,是让娘家丢脸的。

所以,即使她承受着非人的折磨,即使这个女人苦苦哀求,在亲生母亲面前高呼:妈妈,他们会杀了我的。这个女人依旧无法逃脱“命运”的泥沼。

她绝望地看着这个村庄,被带回了那个她奋不顾身逃离的地狱里。而她不是个例,她只是万千印度女性中的一个。

拉妮的儿媳詹琪,为了抗争父母擅自决定的婚事,故意把一头长发减掉,想借此让拉妮退婚。但是,却并没有改变她被作为物品卖掉的命运。印度(落后乡村)的女性被物化几乎是谁也躲不过的,她们的家人只想把她卖一个好价钱。

生活在这个村落的女人,几乎都会受到丈夫的家暴,忍受丈夫的出轨,顺从丈夫的一切要求。男人可以任意妄为,而女人不被允许接触外面的世界、不被允许看书,甚至不被允许比男人强。

这是一个思想腐烂落后的男权社会。

台湾作家蔡宜文曾对《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点评中提及,“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在这里,村里由男性组成的“元老会”,是一个传统男权社会统治阶级的缩影。他们拒绝让电视机进入,不让女人用手机,因为担心女人们看了电视,就开始“穿牛仔裤”、“和恋人私奔”。不让女人出去赚钱,因为这很丢人。

比起这些男人施加在女人身上的性暴力,精神暴力的毒害更加恐怖。给她们洗脑:“读过书的女人不是一个好妻子,女人生不了孩子就一无是处。”

这不是一次个人的施暴,而是一场集体完成的屠杀。

而最让人绝望的是,连女人自己也麻木地接受了这种畸形的思想——女人生来就是行走的生育机器,必须依靠男人才能活,不能有性欲,不能违抗丈夫的命令。

影片里的基山夫妇,则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是一群混沌者中的清醒者。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懂得与外界进行链接,他们教会女性自食其力(自己做工艺品赚钱),会为女性的不公遭遇发声。然而基山的这股力量太小,因此剧情摆脱了常见的“天降英雄式拯救”,而是三个女人减掉长发,离开噩梦一般的地方,实现自我拯救。

三、真正女权意识的觉醒,没有任何英雄人物的拯救,却自我解缚,勇敢冲破世俗的枷锁。

拉妮守寡15年,只因她必须守规矩,不得改嫁。

影片里多次暗示她的性渴望,有一次拉妮与拉荞在院子里开玩笑,拉荞说拉妮嘴唇性感像蜜糖汁,好想吸吮,拉妮说:如果你是男人就好了。

还有个镜头,拉妮的手机响铃的时候,连90岁的老奶奶都笑了:把这玩意儿放在那里还挺令人兴奋的。

甚至闺蜜三人在古城墙游玩的时候,她们将震动的手机放在屁股底下,吐槽说:有了这个玩意儿,其实也不用男人了。

有性压抑的不止拉妮一个,而是千万个印度女性。她们长期浸润在男权至上的氛围里,已经失去了自由和独立的人格。不敢谈性,不敢打破世俗的枷锁。

心理学家说过,人格不独立的人内心通常缺爱,他们生活的中心往往是获得别人的爱和认可,在感情里常常的表现是依赖和控制,渴望亲密和关心,焦虑,没有安全感。

她们三人便是如此。不断膨胀的焦虑和依赖一点点蚕食着少得可怜的自我,直到幡然醒悟,才知道自己才是改写命运的主人,要想冲破世俗的枷锁,只有自我拯救。

当辛苦养大的儿子对拉妮颐指气使时,当拉荞被丈夫虐待几乎致死时,当碧琪丽被男人当成性欲宣泄的玩物肆意玩弄时,此时没有任何英雄从天而降,来解救她们脱离苦海。

因为,现实的真相是:任何人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正如我们无法预测的生活,任何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如果把解决困难的筹码压在别人身上,那么你永远都不能成长,也会产生依赖上瘾。而人一旦对外物上瘾,那么作为独立自我的那部分,就渐渐消逝殆尽。

电影结尾给我们展现了一种明亮的色彩。

十胜节那天,拉妮卖掉房子还清儿子所有债务后,将大部分余钱赠予詹琪,让她与恋人远离这个魔鬼之地;

拉荞决定不再忍受丈夫的家暴,在与丈夫的打斗中,任由他被大火活活烧死。

她们俩前往碧琪丽的住处,三人剪掉了长发,碧琪丽开着车带着她们俩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地方,三人唱着歌,一路前行。

前往的地方也许并不比现在的好,但是,最起码她们拥有了一次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够选择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作为人的独立意志的一次抉择。

而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选择,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他就不会浑浑噩噩,换言之,他的一生都有适度的充实感和满足感。

《炙热》和以往讲女性意识觉醒主题的电影不同,以往解救女性于水深火热的,都是来自外界的力量,准确的说,来自外界男人的力量。等待外界的力量实施“拯救”其实是一种奢望,真正能使自己走出这个黑暗漩涡的,是自我拯救。

冲破世俗的枷锁,重拾生活的希望,不再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为自己而活,保持独立的人格,既是拉妮、拉荞和碧琪丽三人的蜕变之旅,亦是《炙热》教会我们的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