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恐怖的艺术书,恐怖的艺术品

2023-12-08 17:10 作者:岑岑 围观:

前一阵子,凯奇叔的翻身之作——[曼蒂]出源了。

先不论配不配得上这个称号,只是这海报看着有点眼熟?

[曼蒂]海报:主要颜色为霓虹色与蓝色

这配色,很容易联想起两年前惊艳戛纳的另一部惊悚片——[霓虹恶魔]。

[霓虹恶魔]海报:也是高饱和的红、蓝为主

追根溯源,这种红、蓝配色,也不是[霓虹恶魔]的首创。

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多次表明:“[霓虹恶魔]是受到了[阴风阵阵]的启发。”

作为一部经典恐怖片,1977年的[阴风阵阵]对后来恐怖片、惊悚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恐怖故事》第八季中,哨所掌管人(左)的发型效仿阴风阵阵的女教师

经过去年四十周年纪念4K修复版重映、今年新版亮相威尼斯电影节,[阴风阵阵]又掀起一波新的关注。

1977年,达里奥·阿基多执导的[阴风阵阵]横空出世。

精美的布景、妖娆的色彩、诡异的音乐,电影成为导演阿基多的封神之作,一时间收获拥趸无数。

那一年,卢卡·瓜达尼诺([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还不到6岁。

多年后,少年瓜导有机会在大银幕看到此片,当时便动了翻拍的心思。

“11岁时,我看到了海报;14岁时,我看到了电影,它给了我不小的打击。我开始梦想着制作一部我的[阴风阵阵]。”

——卢卡·瓜达尼诺谈1977年版[阴风阵阵]

翻拍经典恐怖片鲜有成功,[驱魔人]、[魔女嘉莉]、[猛鬼街]均是前车之鉴——原版部部经典、新版满满槽点。

新版[阴风阵阵]公映前,传言小型放映时昆汀·塔伦蒂诺看哭,也是吊足了众影迷的胃口。

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后,依然备受期待。如今看来,瓜达尼诺也是未能幸免。

威尼斯电影节[阴风阵阵](2018)颗粒无收,较原版烂番茄新鲜度大打折扣;IMDb评分原版7.5,新

《好莱坞报道》评论:瓜达尼诺对不少经典作品都表达了雄心勃勃的敬意,但它并没有从更理智的方向为影片带来积极影响,相反,它榨干了恐怖效果,令人反胃。

《视与听》评论:瓜达尼诺实施了最放纵的罪恶——他冗杂的、平庸的[阴风阵阵],作为翻拍、致敬,远远不如它的灵感即原版怪异、迷人、吓人。

新版出炉,难免要和原版做对比,这一次,各大媒体的评论公开后,基本也可以浓缩成四个字——

不如原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部让瓜导惦记了三十多年、依旧难以望其项背的经典恐怖片,到底有什么魅力。

[阴风阵阵](1977)海报:芭蕾舞女的妙曼身姿与醒目的鲜血齐现

[阴风阵阵](英文名:Suspiria )改编自最早发表于1845年的心理奇幻短篇小说集Suspiria de Profundis(拉丁短语,意为“来自深处的叹息”)。

小说集本身颇负盛名,达里奥·阿基多主要从《莱瓦娜和悲伤女王》一文中汲取灵感,结合自身游历欧洲城市的经历,确立了“母亲三部曲”的框架:三位母亲或一手打造、或强势入驻一个基于荣格原型意象的世界,每个人都控制着一个特定的城市。

“母亲三部曲”从左到右依次为:[阴风阵阵](1977)、[地狱](1980)、[恶灵眼泪](2007

正如希腊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美惠三女神,[阴风阵阵]中的叹息之母、[地狱]的黑暗之母、[恶灵之泪]中的眼泪之母,共同组成阿基多的悲伤三女神。

率先亮相的叹息之母,就是[阴风阵阵]中的海莲娜·玛寇丝,是最年长、法力最强的母亲。她以芭蕾舞蹈学院为据点,控制着德国的费莱堡(Freiburg)。

来张女神的面部大特写提神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美国女孩苏西只身前往德国声名远扬的坦兹舞蹈学院学习芭蕾,周围同学与自己经历一连串诡异事件,时不时有人失踪、丧命,经过调查,苏西发现学校原来是个女巫的大本营。

根据剧情,估计[阴风阵阵]可以进入“看了简介不想看”之列,不过看看这美誉,感觉还能等等——

IMDb点赞最多的评论这么说的:有史以来最美的恐怖片。

啥?恐怖片怎么还和“美”联系起来了。

小编看完片,感受如下:剧情略尬是真的,画面恐怖是真的,可美,也是真的。

原因嘛,从这些评论里可以略窥一二。

通过灯光和音乐,阿基多不仅弥补了呆板的台词对话、尴尬的人物互动,他成就了这部电影。

[阴风阵阵]中,阿基多利用空间、灯光、强烈的色彩、华丽的布景,还有哥布林(Goblin)的配乐,创造了大师级的悬疑与潜意识下的恐惧。

口说无凭?下面进入有图有真相时间。

电影一开始,女主角苏西在一片意味不明的红光中出场。

红中透露一点粉色,少许血腥感,却又暖得有些暧昧。

此时,苏西刚下飞机

对了,辅以背景音乐赏图,效果更佳。

多讲一点,电影的配乐也是十分考究,由阿基多的御用乐队哥布林完成。

两人上次合作是在[夜深血红]中,嘈杂的摇滚乐贯穿全片,效果十分惊艳。

这一次,电影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配乐,哥布林用哥特风的电子乐打底,加入三角琴声和鼓声、人声呓语,“witch(女巫)”一词偶尔响起,旋律简单重复,极具洗脑效果。

随着机场自动门的开合,音乐时断时续。

苏西走出机场,音乐开始持续响起。

机场外,大雨滂沱、电闪雷鸣,苏西好不容易打到车,车内的出现红、蓝或交替、或交错的灯光。

红色为暖色,蓝色为冷色,不时出现中和色绿色,车厢成了调色板

电影中,红色多为受害者一方的色彩,蓝色是无处不在的威胁。

冷暖对立的红蓝色出现在同一画面,是[阴风阵阵]中最重要的背景色。

冷色给人以后退感、收缩感,暖色给人以前进感、膨胀感。

红色看似要占据整个画面,却又始终克制的、无奈的与蓝色保持一定的比例。

血浆有红色颜料既视感,蓝光中的鲜红变得更真实

床边的谈话依然是红、蓝对立,不过降低了明度,徒增阴冷的氛围

蓝色随着窗帘微微舞动,苏西持凶器插向女巫的喉咙

完全陷入困境的受害者,被蓝色同化了

另一个死去的女同学,完全陷入蓝色中

鲜明、强烈的彩色对比,引起生硬、杂乱、刺激等不适的感觉。

后来苏西搬到学校宿舍,因故,全体女生打地铺共处一室。

临时搭起的帐篷中,是一片殷红。

相较开场时的粉红,红色的纯度大幅度提升,更加鲜艳、更加醒目。

猩红中,两人的悄悄话变得更加紧张兮兮

帐篷外的人打个招呼都很诡异

色彩、配乐瞄准的是人潜意识下的共同情绪,极具风格化的恐怖氛围达成。

接着看布景。

第一场谋杀的发生地,房间整体红白相间,呈对称分布。

楼梯处的分叉口形成三角形顶端,尖锐而具有攻击性。

整个建筑冷冰冰的。

空旷的建筑中,敲门求救的人显得无力茫然

史上最吓人的开场14分钟中的高潮部分,天花板也是一副红、黄、蓝三原色组成的现代画

[阴风阵阵]的布景,是结合未来主义的攻击性、表现主义的抒情性,完成的一部部现代艺术作品。

一组音感作画作品:赋予色彩某种感情为依据创造的绘画,与[阴风阵阵]的色彩、布景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较于杰出的声、色处理,故事线确实有些弱了。

前期的悬疑铺得够足,到揭秘环节主要人物纷纷掉线,女主反杀轻而易举,最强大BOSS海莲娜宛若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妪,只剩下笑声恐怖、外形恐怖的空架子。

可这些并没能阻止[阴风阵阵]跻身影史最伟大的恐怖片之列。

与其说这是一部恐怖片,不如说是达里奥·阿基多利用灯光、布景、配乐等元素,完成了一部富有恐怖气息的艺术品。

观影时,无孔不入的恐惧感,从光影中、建筑中、音乐中传达出来,深入骨髓。这样的恐惧感,既调动了潜意识,又可以委身于潜意识,成为刻在记忆中的恐惧。

剧情抓马什么的,可以说是瑕不掩瑜。

也难怪卢卡·瓜达尼诺年少时看过[阴风阵阵],便念念不忘。

导演达里奥·阿基多凭此片,成为享誉世界的恐怖大师。他的名字,还与一种电影类型——铅黄电影(Giallo Film)绑在一起。

在意大利四五十年代流行的惊悚、神秘小说大多主打黄颜色的封皮,因此后来便将六七十年代以犯罪、侦探、神秘、恐怖为题材的电影一律称为“铅黄电影”。

小说封面合集

这类电影风格迥异,在几个关键元素上达成一致:血腥画面、情色气息、悬疑氛围,还有一个或面容模糊、或头戴面具的杀手。

因为采用相对低廉和快速的制作方式,鼎盛时期,每年可量产近200部铅黄电影。

80年代后,铅黄电影走向落没,其对死亡场景的专注,催生了“杀人狂电影”,如[月光心慌慌]、[德州电锯杀人狂]等。

值得一提的是,达里奥·阿基多依然坚持创作铅黄电影。

2009年,达里奥·阿基多的[铅黄]上映,遭遇滑铁卢,IMDb 4.4分,豆瓣4.8分

虽然进入新世纪后,大多作品口碑不佳,但毕竟执导过[阴风阵阵]这样的杰作,影迷们对他未能如期上映的[睡魔],依然翘首以盼。

原定2016年上映的[睡魔],逐渐销声匿迹

最后,附一张萌哒哒的导演——

快去看,快说好看,要不我死给你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