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电影《美丽人生》:极度悲惨的环境下,所展现的普通人的生活智慧

2023-12-07 11:32 作者:岑岑 围观:

文/木乔简科

编辑/木乔简科

引言

罗贝托·贝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喜剧导演和演员,他是最早精准掌握喜剧艺术风格的导演之一。

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喜剧电影,如《不法之徒》、《香蕉先生》和《猎艳狂魔》等,因此在意大利喜剧电影界占有重要地位。

他和电影音乐作曲家尼古拉·皮奥瓦尼,以光影和旋律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含泪的微笑,这正是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欧·亨利创作的风格。

1995年,他们合作完成了电影作品《美丽人生》(La Vita è Bella)。

这部电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为背景,从一个意大利犹太人家庭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浪漫爱情和生活故事。

在极度悲惨的环境下,影片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智慧,在遭遇巨大苦难时闪现出的不朽光芒。

剧情简介

电影的前半部分由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巧合和令人发笑的闹剧构成。男主人公基度打算开一家书店谋生,但意外事件让他被人误认为是王子。

他与朋友费鲁齐一起遭遇了刹车失灵的情况,他们为了避免撞人,做出夸张的手势,却被路人误认为是王子。

在这种情况下,基度遇到了美丽的多拉,一个偶然的相遇开启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基度以机智和幽默追求多拉,不幸的是,多拉是市政官的未婚妻。

然而,基度决定不放弃,用戏剧性的方式从订婚仪式上劫走多拉。

影片的后半部分在悲剧的背景下唱响亲情之歌。虽然困境重重,但爱情之花仍在恶劣环境中绽放。

基度和多拉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幸福地生活在小镇上,育有可爱的儿子约书亚。然而,纳粹士兵的出现和反犹太标识的出现预示着命运的逆转。

基度和约书亚被送往集中营,多拉也自愿与他们同行。在集中营中,基度用智慧保护着约书亚,为他编织美丽的谎言,将这一切呈现为一场游戏。

尽管基度在纳粹的枪口下英勇牺牲,但他的牺牲保护了约书亚的童真。

双主题贯穿发展手法铺设故事发展主线

担任《美丽人生》配乐作曲家的尼古拉·皮奥瓦尼(Nicola Piovani)出生于1946年5月26日,位于罗马。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同时身兼钢琴家、作曲家和管弦乐指挥等多重身份。

在意大利电影圈,他以专业的配乐人身份备受瞩目,曾为许多电影作品创作音乐。

他参与配乐的电影包括1994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得者《亲爱日记》、1999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美丽人生》、200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的《人间有情天》以及2005年凯撒奖最佳电影配乐提名的《灯塔情人》等。

尤其是他为《美丽人生》谱写的音乐,令人印象深刻,也为他赢得了首座奥斯卡金像奖。

考虑到影片主题关注小人物的生活与爱情,尼古拉·皮奥瓦尼在配乐中从生活的角度入手,特别突显了男女主人公一家人在残酷环境下展现出的伟大爱情与亲情力量。

电影的配乐由两个主题构成:生活主题“美丽人生”和爱情主题“早安公主”。我们可以将这两个主题分别称为主题A和主题B。

这两个主题在不同场景中交替演奏,有时独立进行,有时合并呈现,作曲家通过改变节奏和配器来调整音乐的色彩,使这两个主题贯穿整个影片,构建了音乐的主线。

尼古拉·皮奥瓦尼通过音乐的巧妙运用,为影片营造出深刻而感人的情感氛围,使观众在音乐的引导下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影片中人性的美和爱的力量。

主题A,“美丽人生”,是一段充满活力和清新的旋律,具有意大利民谣的特色。

它包含了两个主要的动机:动机a:以向上的逐级进阶开始,然后稍微回落。动机b:开始稍微上升,然后向下逐级进行。

这两个动机在音乐中的应用有所区别,动机a通常用作喜剧场景的背景音乐,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主题A的旋律节奏形式呈现弱强起收,速度较慢,体现出小行板的风格,而且基于D大调的明亮音色。

这种音乐不断地告诉观众:生活是美丽而幸福的。即使有阴云,也只是短暂的,只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内心充满爱,不幸终将过去,生活会重新燃起希望。就像这个充满地中海南岸明媚阳光的国度一样,温暖而美丽。

在影片中,主题A共出现了5组,我在这里将音乐的出现频率归纳为“组”,将同一情节中的多次出现归结为一组。由于在同一情节中,主题音乐有时会断续出现。

主题A与主题B共同出现了8组,音乐时而呈现完整旋律,时而微妙地奏出一个动机,与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变化相呼应,用音符诉说着相似的故事。

首个场景中,主题A的第一组音乐出现在影片开头。一辆敞篷小汽车在乡间小路上疾驰,上面载着两个乡下人模样的男人。

费鲁齐驾车时大谈自由理念,而坐在副驾驶座上的男主人公基度则闭目养神,似乎在享受着明媚的阳光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费鲁齐发现刹车失灵,惊醒了懒洋洋的基度。他们的车速在下坡处不断加快,开始逼近一个准备迎接王子巡游的欢迎队伍。

基度站起来,挥动着手势,同时大声呼喊“闪开”。正在他们逼近的人群正好是准备欢迎王子的队伍,基度夸张的手势很像国家元首检阅时的模样。

主题A的动机a持续了约50秒。首先由长笛奏出主题,随后动机a进行了几次重复,然后单簧管和双簧管逐渐加入,使得音乐变得更加欢快和悠扬。

这段音乐与画面中滑稽的场景相得益彰,影片开头的这次主题A的演奏确定了影片的喜剧基调,使观众在笑声中被引入故事的叙述中。

“纳粹”主题伴随“地狱之旅

在影片的上半部分,这个音乐主题主要起到了描绘社会背景的暗示作用。

例如,在基度的叔叔的马被涂成绿色并贴上“犹太马”标签的场景中,音乐的出现隐含着社会已陷入战争状态,种族歧视已盛行。

这段音乐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则主要用于营造恐怖氛围和强调主人公的乐观情绪。

当基度被市政局的人从书店带走、多拉得知儿童将被送入毒气室、多拉焦虑地寻找约书亚的衣物、基度的叔叔在更衣间临终的时候等场景中。

其中最重要的出现是第三次,在约书亚生日那天,多拉将妈妈接回家,准备和约书亚一起庆祝生日。她回家后发现一片混乱,基度和约书亚已经不见踪影。在这一场景中,纳粹主题的音乐时断时续地出现。

镜头切换到一辆满载人的卡车上,基度抱着约书亚和叔叔坐在颠簸的车厢里,约书亚不停地询问目的地。为了不让儿子感到害怕,基度撒谎说这是一次生日旅行,然而他心知肚明,这可能是通向不归之路的旅程。

他们被带到火车站,登上通往纳粹集中营的火车。在基度的谎言中,约书亚一直认为这将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就在火车即将开动时,多拉赶到。在她坚决的要求下,本不应被囚禁的她,为了那份坚定而温暖的永恒爱情,毅然登上了通往地狱的列车。

纳粹主题的音乐伴随着火车的咣当声持续响起,直至一家三口到达集中营并被分开监禁。这个主题由大提琴演奏,以稳定的三度进行反复出现,持续了长达5分46秒的时间。

观众不禁为乐观的基度、美丽的多拉以及可爱的约书亚这个小家庭的命运深感牵动。

犹太作曲家爱情名唱成为点睛之笔

哼唱谱的旋律,你会发现这正是德国裔犹太作曲家奥芬巴赫在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唱段。

在剧中,幕启,威尼斯运河畔的庭院展示出繁华景象:画廊、大运河、装饰图案的地毯以及火炬映照下的鲜花。

名妓朱利埃塔与情人达彼图托一同唱起这首歌颂美丽夜晚的“船歌”,从独唱过渡到二重唱,后来加入合唱,以6/8拍子勾画出威尼斯运河上迷人的夜景。这一场景同样出现在电影《美丽人生》中,并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多拉与市政官在圣母节去威尼斯观看这部歌剧。知情的基度也与费鲁齐一同前往。在剧院里,伴随着《船歌》美妙的旋律,基度坐在普通座位上,却奇迹般地引起坐在包厢中的多拉的注意。

歌剧结束后,随即展开了前文提到的浪漫雨中告白,奥芬巴赫的《船歌》成为男女主人公的定情之歌。

导演贝尼尼的选择在二战题材影片中采用犹太作曲家奥芬巴赫的作品作为重要的配乐是极具独到之处。

在这样的影片中,选择这样一位身份独特的作曲家,绝非偶然。在德国纳粹主义肆虐、进行种族灭绝的时代,使用德国作曲家的音乐似乎再自然不过。

在关押犹太人的地方播放一曲由他们正在迫害的民族的作曲家创作的乐曲,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同时也带着一丝怜悯之情。对犹太人来说,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大师,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国籍产生困惑。

音乐蒙太奇巧妙连接不同时空

音乐蒙太奇,借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术语,指的是通过音乐来连接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镜头,同时为这些镜头赋予超越镜头本身的意义。

在电影《美丽人生》中,并没有广泛使用音乐蒙太奇的技巧,但这种手法却在两个关键时刻巧妙运用,充分凸显出其精准的效果,尤其是第一次使用。

这种流畅的音乐衔接不仅连接了两个不同的时间点,还紧密联系了影片的上下两部分。第一次使用音乐蒙太奇发生在基度成功地将多拉从订婚仪式上救回的情节。

骑着叔叔的马,他们回到基度的住处,此时主题B由竖琴和单簧管轻柔演奏。

面对无法找到钥匙的局面,基度不得不用铁丝撬门。在门打开后,意外的是,多拉已经静静地走进了旁边的花房,而基度则跟随其后,此时音乐主题B仍在柔和地流淌。

或许观众原本期待着基度与多拉的拥抱或浪漫的花房场景,但画面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从花房外传来了多拉呼唤“约书亚”的声音,随后基度也呼唤着同一个名字。

一个可爱的大眼睛男孩跟着呼唤声走了出来,追着玩具坦克从花房中跳出,镜头由近景逐渐推进到中景,基度和多拉带着小男孩一同进入画面,男孩兴奋地称呼他们为“爸爸妈妈”,然后坐上自行车。

音乐没有停顿,直接从主题B过渡到主题A,长笛加入,旋律变得愈发欢快。基度骑着自行车,多拉坐在前面,而小男孩则在车篮里,随着欢快的旋律飞驰而出。

这段音乐蒙太奇以音乐将相隔三、四年的时空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基度和多拉的婚姻生活,以及他们的幸福家庭。

音乐在连接情节的同时,也以主题A和主题B传达了观众关于爱情和幸福的深刻理解。

结语

意大利电影的配乐总是充满了温暖的午后阳光氛围,就像地中海沿岸明媚的阳光一样灿烂。那特有的意式民谣旋律常常令人情不自禁地多听几个小节。

电影《美丽人生》的配乐就带有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情,它是清新而简单的。

无论是欢快的生活主题还是哀婉的爱情主题,都以简约的音乐小品形式呈现,旋律线条简洁。由七种常见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竖琴)的演奏营造出的音乐氛围轻松、淡雅而温暖。

虽然形式简朴,但并不意味着内容空洞。音乐与影像相得益彰,二者相辅相成,音乐在影像中,影像传递音乐的内涵。

这种“简单”的音乐实际上是作曲家根据剧情特点精心设计的。电影《美丽人生》本身并不是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而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小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