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上海演话剧的剧院,上海话剧推荐

2023-12-02 20:18 作者:岑岑 围观:

观众进入剧场,首先看到或拿到的往往是一份演出手册,不仅让观众了解到该剧的基本信息,也让观众对即将到来的话剧舞台充满期待。表演指令不仅是戏剧表演的“副产品”,而且在空中延长了戏剧在时间上的生命,拓展了文化想象的维度。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学风格,也是一种固化的文化符号。

什么是戏剧表演指导?

所谓戏剧表演说明,就是演出单位向观众提供的有关戏剧表演信息的小册子或传单。戏剧表演说明的制作主要是满足观众了解表演信息的功能需求。戏剧诞生之初,演出的剧目大多是新编或改编自外国戏剧。当时大部分观众因为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对话剧的表演并不熟悉,对剧情内容和演员也基本不熟悉。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演出的内容和背景,对剧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演出过程中需要印制一些介绍剧情和演员的传单。传单通常在剧情介绍部分印有“手册”字样,“手册”这一名称流传至今。

戏剧表演的说明书和旧戏曲表演的传单有相似之处。在旧社会,戏曲演出的传单被称为“戏单”,是戏曲演出机构用来传播演出信息,方便观众了解戏曲演出剧目的。内容包括剧目名称、演员名单、演出的剧院、演出时间和其他信息。

一般来说,一部话剧演出说明主要包括演出时间、演出地点、演出组名称、演职人员名单及简介(包括角色与演员的对应关系)、剧情概要(也称“技巧”)、演出预告、剧团介绍、剧评、笔记、插图、插曲、花絮等。可见演出说明的内容比传统的播放列表更加丰富,不仅仅是简单的关于演出信息的宣传。虽然指令是演出的“前置环节”,但它是整个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戏剧诞生之初就起到了一定的文化启蒙作用。

上海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虽然第一部《上海戏剧表演手册》的具体时间和剧目无法考证,但手册出现在早期的上海戏剧表演中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表演指令具有时效性和同步性的特点,也是最接近当时表演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还原表演情况,使表演指令产生跨越空的历史记忆。

表演指导是中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见证。

近代上海是中国戏剧的中心,见证了中国戏剧的发展,演出指令的演变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戏剧的发展。

早些年,上海戏剧表演团体大多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自发组织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他们主要依靠票房收入生存。因此,出版的演出宣传手册往往简单明了,内容一般只包含演出信息等基本要素,广告通常很少,即使有一些广告,也往往不起眼,而且大多是与演出有关的书籍和杂志而不是商业广告。为了尽可能地吸引观众,戏剧表演的说明大多注明提供茶水、热毛巾等服务。可以看出,在戏剧发展的早期,表演指令和旧戏单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当时编著的戏单的风格特点,也反映了早期戏剧的表演特点。

直到20世纪30年代,戏剧表演开始成为民间社会的主流娱乐方式之一,模式的创新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导致表演指令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为大量的商业广告。主持上海戏剧协会的应云卫开创了利用商业资金进行演出的模式。1930年上海戏剧协会演出的《威尼斯商人》是第一次出现大量商业广告。说明书制作精美,共22页,18个商业广告。得益于商业赞助,上海戏剧家协会有足够的财力制作更精致的服装、布景,租用高端剧场。《威尼斯商人》的演出租用了当时著名的中央大剧院,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使戏剧艺术进一步进入市民的文化生活。正如手册中所写:“戏剧运动的成功,一部分取决于剧社的努力,一部分取决于社会的鼓励和赞助。”这本表演手册见证了中国戏剧走向大众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关键一步。上海戏剧协会的这一做法,后来被许多剧团效仿。

20世纪40年代,随着日军占领上海带来的电影业萧条,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入戏剧市场,将上海的商业戏剧演出推向高潮。当时很多商家瞄准了有一定消费潜力的话剧观众。当时几乎所有制作精良的戏剧表演说明都有各种商业广告。当时的专业剧团也非常重视表演手册在商演比赛中的宣传作用,增加了演员介绍、名家点评、表演场景等内容,丰富了表演手册。同一个剧有不同版本的表演说明,既有制作精美的,也有高价版本卖给观众,还有简单的黑白印刷的单卷低价出售或免费送给观众。说明书也成为演出商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话剧团体的职业化使演出融入文化消费市场,上海话剧演出逐渐走向成熟。戏剧表演手册是见证这种融合与成熟的重要媒介。

性能说明包含独特的人文信息。

除了显而易见的演出信息和广告内容之外,通过仔细观察该剧的演出说明,并与同时期的剧单进行对比,可以品味出一些独特的人文信息,从细微之处探寻近代上海演艺界价值观演变的诸多印记。

话剧的演出说明除了剧名,首先公布剧团名称,尤其是演出团队;其次是编剧和导演,最突出的是以导演为中心的戏剧体制。同时,剧单上最醒目的地方通常是一连串的演员名字,而最突出的是演员个人。

戏剧表演说明中的演员顺序一般是按照出场顺序排列且字体相同,即使是走在前面的演员也是一视同仁,体现了一种合作、平等的精神。同时,剧单中演员的排列、位置、字体都有明显的差异。剧中的著名演员往往字体最大,在中间最突出最显眼的地方非常醒目,而其他演员则依次排列,如“众星捧月”。在一些戏曲中,头牌或著名演员的名字被加粗,或以另一种字体显示以区别他人,这体现了老式戏曲演员中的地位等级观念。

一般一部话剧演出的说明会按照职责分工,面向所有参与演出的幕后人员发布,如舞台监督、设计、化妆、安装、效果等。,体现集体的创造性成果。同时,很多歌剧只公布了歌剧演员的名字,虽然偶尔有乐队成员的名字,但通常对参与演出的其他幕后人员只字不提,体现了老式歌剧中“重前台轻后台”的观念。

由此可见,现代话剧的演出指令和剧目单所反映出的人文差异,已经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群体与自我之辩”。戏剧表演教学的内容强调“团体”合作和团队意识,体现了一种平等的理念。传统戏曲的内容强调“自我”和个人角色的重要性,“名人”的地位更加突出。

戏剧的演出指令和演出单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从当时戏剧和戏曲的演出特点就可以看出来。对于一部剧的同一个剧或角色,不同的剧团、导演、演员可以根据自己对该剧或角色的感受来把握。即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表演风格,大多数观众也不会提出异议,这体现了一种艺术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传统戏曲表演非常重视演员的作用和流派的传承。一部剧或者一个角色,演员都是相对固定的,尤其是著名演员。别人的反串表演基本不被观众认可,也不能被原角色的演员接受,体现了表演内容和角色的稳定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当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旧话剧的改造,将话剧表演的方法引入话剧表演,上述现象得到了改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到了40年代,戏单开始借鉴戏剧表演说明,比如有的戏单增加了“技巧”(即剧情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戏曲改革运动后,对戏曲演出单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这也反映了戏剧的表演观念对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影响。

演出指令与戏单的观念差异反映了社会风尚的变化,这不仅是近代中国伦理启蒙在文艺领域的反映,也是近代中国道德革命投射到社会伦理层面的一个缩影。小小的表演说明,成为窥见近代上海人文风貌变迁的独特载体。

戏剧表演说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戏剧表演指导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促进戏剧史、现代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戏剧表演指导丰富了戏剧研究的文学基础。比如,目前对表演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成名后的表演经历上,而对其早期的艺术生涯往往被忽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史料的缺失。戏剧表演指令可以填补这个空空白,因为戏剧表演指令是为所有参与者和幕后工作人员录制的。很多演员和导演成名前都跑过后台。仔细研究各个时期戏剧表演说明中记载的人员信息,可以比较完整地还原表演者的艺术生涯。此外,很多现代话剧表演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剧本传世,话剧表演说明中的剧情总结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

戏剧表演指导是反映近代上海社会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原始记录。戏剧表演说明不仅是记录表演信息的媒介,它所发布的其他信息也反映了近代上海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人们的观剧兴趣和特点,印证了上海风貌的变迁,勾勒了上海市民娱乐文化生活的图景。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符号。

戏剧演出说明的文献整理是完善近代上海文化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收集往往比较零散。如果能进一步系统整理出版,将极大地丰富戏剧表演史和上海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文献基础。

总之,话剧表演教学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历史价值,是上海文化生活的特殊媒介。它记录了近代上海的文化变迁,丰富了海派文化的精神内涵,书写了精彩的社会文化历史,展现了别样的文化风貌。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专栏主编:王铎标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邵静

来源:作者:马天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