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夜宴讲解,夜宴剧情解说

2023-12-01 01:47 作者:岑岑 围观:

2006年,冯小刚一改往日执导思维,推出了一部极具悲情色彩的大片电影《夜宴》。

《夜宴》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韩熙载夜宴图》为蓝本,将背景放在古代,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王子复仇记。

这部影片如冯导的其他影片一样,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从观众反响来看,大家对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

那这部被新华网评为“过于舞台化”的电影究竟美在哪里?争议又在哪里呢?

一、将美术运用到极致的《夜宴》

列孚评价《夜宴》说:“这部电影的布景、服饰、道具和整体效果均超越了之前的几部古装片”。

电影作为深受普罗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娱乐形式,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备受欢迎,电影的故事人物固然重要,但是电影作为视听的艺术,影片的美学风格同样不可或缺。

冯小刚在拍摄《夜宴》之时,便尤其注重画面的美感,将美术运用到极致,带给了观众别样的视听享受。

人们在赏析电影之时,不仅能感受到剧情的精彩,而且还能通过电影的色彩、光影、场景、造型、画面、音乐、服装搭配来更加全面的感知电影的形象美感。

冯小刚为了将这个情绪浓烈的爱情、亲情大片带给观众,在调色之时选用了高饱和度的调色法,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享受。

从整体色调来看,电影主要包括红色、白色、黑色三种颜色。

这三种颜色在影片中担负起了抒情写意的功能,将男女之间的情感欲望、内心挣扎和悲情失落展现的淋漓尽致。

《夜宴》将目光聚焦于五代十国,彼时,先帝驾崩,太子巡游在外,皇叔谋朝篡位,将曾经的嫂子纳入宫中当皇后。

皇后被逼无奈委身于新帝,想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青梅竹马的太子。

巡游在外的太子得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赶回宫廷,一场爱情、权力与阴谋交织的复仇大戏正式展开,多方势力交织,影片极为精彩。

电影当中黑、红、白三色代表着不同的内涵。

黑色代表神秘、威严、恐惧、阴谋、黑暗,红色代表欲望、渴求、血腥、激情,而白色则表现出了太子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由的渴望。

三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将这个充满阴谋的故事呈现在画面当中。

黑色是整部电影的底色,黑色给人以神秘恐惧之感,它经常在新帝的身上出现,新帝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做尽了坏事。

电影开头有一段精彩的杀戮戏,身穿黑色铠甲的羽林卫与身穿白色衣服的伶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场面极其残酷,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新帝一声令下,便要这么多的人为此丧命。

画面中浓郁的黑色仿佛能够吞噬一切,笼罩在人心当中,笼罩在皇庭之上,烘托了影片的悲情氛围,同时也为影片带来了一丝神秘之感。

红色张扬又浓郁,它很容易对感官产生刺激作用,张艺谋在拍摄电影之时就非常喜欢用红色,在他的电影中,红色通常代表欲望和癫狂,《夜宴》也不例外。

红色通常在婉皇后的身上出现,婉皇后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的心中有一抹炙热的火焰。

她与太子两小无猜,两情相悦,可惜在命运的捉弄下,她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太子的继母,国家的皇后。

她的皇后之位还没来得及坐稳,一场宫变悄然到来,她的丈夫因阴谋而死亡,昔日的小叔子霸占了她。

面对这荒唐的宫变,婉儿痛苦万分,她为了保住太子,只能委身于新帝,可是她的退让换来的却是太子的轻视。

动荡的环境和爱人的轻视让婉儿逐渐走向疯狂,她渴望爱、渴望权利,她想掌握个人命运,想获得爱情,为此,她走上了一条疯狂的道路。

那抹鲜艳的红色代表着她的欲望,也代表着她炙热的情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她贵为皇后,掌握他人生死,但是却被迫丢掉了那段最真挚的感情。

在红与黑之间,那抹纯洁的白显得尤为亮眼。

白色代表纯洁、明艳、明亮,它是太子的代表色,太子遗世而独立,内心清明、温润如玉,美好的让人移不开目光。

太子本应拥有光明顺遂的一生,正统继位,权倾天下。

可是他却突然得知了父亲死亡,叔叔篡位的消息,他的内心痛苦又挣扎,他面对着污浊的世间和充满阴谋的宫廷,尽力维持自己的初心。

代表富贵的黄金,代表威严的黑色,代表权力的明黄都无法吸引太子,他追逐的是那抹纯净的白。

冯小刚在拍摄《夜宴》之时,通过红、白、黑三种颜色,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通过色彩对比,揭开了三位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当然,除了贯穿始终的三种颜色之外,电影的场景和服装同样尤为夺目。

制作团队在布景之时,大面积运用金色,用金漆纸包裹柱子,将画面内的陈设进行了鎏金处理,使得整个场景看起来金碧辉煌、富贵异常。

大面积的金色衬托出了皇族的威严,为电影带去了一分华丽的质感。

在服装方面,影片的人物服装造型相当精致,角色的服装妆造与身份和谐统一,在视觉上极具美感,不容易出戏。

黄晓明所饰演的太尉之子身穿一身铠甲,留着一脸胡子,目光凌厉,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

葛优扮演的皇帝穿着一身黑袍,凸显出了他的老谋深算。

而吴彦祖扮演的王子则爱穿着白衣,在白色的映衬下,他显得尤为亮眼,独一无二。

随着故事进一步推进,色彩也跟着影片逐渐变浓,甚至显得有些恐怖。

复仇结束,太子成为了真正的帝王,可是画面却仍留存着一丝冷色,为电影的悲剧结局做了总结。

《夜宴》当中的美学手法并非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

电影的造型、服装、场景、色彩、构图可圈可点,为影片增色不少,我们在分析美术画面的过程中,也能跳脱故事之外,感受到电影真正的艺术涵养。

二、别具匠心的镜头使用

如果说色彩、构图、画面、服装布景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元素,那么镜头与剪辑方式就是将这些元素串联在一起的重要手段。

虽然说冯小刚的电影相当卖座,取得了极高的商业价值,但是他小品式的拼贴剪辑方式却一直受人诟病。

《夜宴》突破了冯小刚以往的电影模式,在形式上进行创新,用别具匠心的长镜头和大量面部特写,展现了他的导演功底。

长镜头通常运用于现实主义电影当中,给人以真实、沉浸之感,尤其考验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和演员的演技。

长镜头在展现人物活动,展现空间环境,渲染氛围方面有重大效果。

影片一开始,冯小刚便采用一个极长的运动长镜头,跟随婉皇后的步伐,缓缓推进大殿深处。

婉皇后一身摇曳长袍,威严无比,缓缓前行,摄影机一直跟在她的身后向前移动,恰到好处的机位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

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观众仿佛一瞬间去到了那个兵戈铁马,杀机四伏,皇权斗争的五代十国。

这段长镜头堪称经典,用了短短几分钟时间便消除了观众与电影之间的界限感、时空感。

除了具有写实色彩的长镜头之外,冯小刚还在电影当中运用了大量大特写镜头,通过人物表情和物体的特写,展现人物情感和故事走向。

冯小刚在做电影宣发之时,打出了《哈姆雷特》的噱头,直言说《夜宴》是一部讲述人性的电影。

一句话道尽了电影的核心,《夜宴》虽是一部宫廷戏,但是讲述的却是一个经典的话题“利益与爱情”。

影片中有四个主角,皇后、太子、新帝和青女,他们四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他们各有各的执着,各有各的爱恋,各有各的爱而不得,他们在复仇夺权的过程中相互嫉妒、猜疑,他们情绪极为浓烈。

导演在拍摄之时给予了四人许多面部大特写镜头,演员面部肌肉的轻颤甚至都清晰可见。

这种近如咫尺的拍摄方式将人物的痛苦、绝望、疯狂直白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令人揪心不已,让观众的心跟着片中人物不断起伏。

三、贯穿首尾的《越人歌》

一曲终了,复仇结束,电影落下帷幕,那首频繁出现的《越人歌》一直萦绕在观影者的心头,久久无法忘怀。

影片的开头,《越人歌》在寂静的竹林当中缓缓响起。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腾格尔低沉的声音配上悠扬的音乐,打破了原本的宁静,为画面赋予了几分苍凉之感,紧接着,画面中出现了几位杀气腾腾的杀手,一场充满血腥的厮杀就此拉开帷幕。

杀手武功高强,动作行云流水,出手利落,招招取人性命,而被追杀者则步步后退。

随着影片中的杀气愈发浓厚,配乐也由低沉的音乐转为了不和谐的快节奏音调,激情的音乐与刀剑声相映衬,强化电影感情,将观影者带入了杀戮场景当中。

《越人歌》带有天然的悲情之感,是青女钟情的音乐,正可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青女一心仰慕太子,却不被接受,她由己推人,心疼起了爱而不得的打浆女,她用低哑的声音缓缓哼唱这首动人的歌曲,将自己的感情融入音乐之中。

青女愿用自己卑微的爱温暖太子,却不求任何回报,她与太子一样,是这乱世中的一抹白色,她执着而又纯粹的爱在看似简单的音乐中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除了贯穿始终的《越人歌》之外,电影当中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器乐伴奏,古筝、弦乐、铜管为影片注入了一丝古典氛围。

电影用节奏感极强的钢琴曲渲染氛围,影片开头,太子被人追杀之时,钢琴的激昂音调与马蹄的哒哒声映衬,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后来,幽州节度使获罪,被处以棍刑,新帝稳坐高台旁观着这场杀戮,场面相当血腥,云锣的声音呼之欲出,云锣低沉的声音为影片赋予了一丝厚重色彩。

云锣声与棍棒的击打声在画面中声声响起,一个人的性命就这样被无情的夺去,音乐将个人的无力感塑造的相当传神,那一声声击打声仿佛打在了观影者的心头。

回归到电影本身,《夜宴》的叙事确实存在大量问题,《夜宴》的剧情稍显拖沓,叙事过于沉重,《哈姆雷特》的复杂人性故事被电影无节制的渲染给抹杀殆尽。

电影华丽有余,细节不足,技巧的累积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疲惫感,观众很难将个体情感带入如此庞大的叙事当中。

不过,不论《夜宴》的剧情怎样,电影得到的赞赏都远大于批评。

华美的画面、刺激感极强的特写镜头、浪漫凄美的音乐贯穿在一起,塑造了这个宏大而又极具中国特色的故事,不论叙事是好是坏,《夜宴》带给观影者的震撼感都值得肯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