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29军宋哲远,宋哲元集团军

2023-12-01 01:39 作者:岑岑 围观:

“这5000人,一个也不留,全都就地处决!”

“我宁愿背上这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1928年,随着时任陕西省主席的宋哲元的一声令下,三十多位刽子手纷纷下手,一时间只能听到震天的哭喊与嚎叫。

宋哲元

然而不论他们如何求饶,宋哲元都不为所动,坚毅得站在台上看着行刑。

这场景着实吓人,这宋哲元是何方人物?为何对着几千条鲜活的生命痛下杀手?原因还要从不久前的一场战争讲起…

剿匪立功

1925年,在冯玉祥的提拔下,战功赫赫的宋哲元被授予中将军衔,1927年,又被举荐到陕西省担任主席,处理当地的各项事务。

而陕西当时的格局不可谓不混乱,而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党玉琨,这个党玉琨最初贯彻反帝反封建的意识,致力于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自诩为“侠客”。

党玉琨

在辛亥革命期间,党玉琨加入正在招揽兵将的西安革命党,并凭借自己高超的武艺和优越的领导才能在西安起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西安革命军本就是临时招兵买马组成的起义军,军内鱼龙混杂,毫无纪律,在腐朽的清政府倒台后,这支起义军完成了目标,又无人出来领导,顿时群龙无首,十分混乱。

党玉琨这时站了出来,凭借其高超的武艺,以及在西安起义中立下的战功迅速升迁为陕西军第三支队的总指挥。

军队有了人领导,不再混乱不堪,这事到此本该告一段落,但没想到的是,拥有了兵权的党玉琨开始自甘堕落,将早些年自己的誓言志气忘得一干二净。

他每天不是在抽大烟吸鸦片就是在赌博,别说“侠客”,就是自己姓甚名谁都要忘得一干二净了。

有这样一位领导者,手底下的兵也纷纷效仿,吸鸦片赌博,甚至抢劫平民百姓的钱财物品。

因为军内吸鸦片的人数众多,发展到后来,军队竟开始经营起了鸦片生意,有看不下去的正义之士将士兵们的恶行告诉党玉琨,但他对此毫不关心,甚至可以说是有心放纵。

得了他许可的士兵们更加无法无天,这自然而然引起了国民党中央的注意,1921年,冯玉祥携宋哲元等兵将奉命前往陕西,整顿党玉琨的军队。

冯玉祥

首先便是全面禁烟,买卖鸦片是党玉琨及其军队主要的经济来源,冯玉祥这一手无疑是给他当头一棒。

怒上心头的党玉琨整顿军队,率先发起了进攻,结果可想而知,党玉琨的军队中大多是常年吸食鸦片的士兵,不仅精神早已麻木,身体也十分虚弱,打仗时都不忘带上烟枪。

党玉琨这样的军队怎能胜过率领一众精兵的冯玉祥?战败后,只能带上自己的亲信逃往别处藏匿起来。

本想继续追击,将党玉琨势力彻底打散的冯玉祥却收到指令,回京参加直奉战争。不得已,冯玉祥只能暂且放党玉琨一马,任其逃亡。

没想到的是,党玉琨贼心不死,拉拢各大军阀势力,勾结乡绅搜刮百姓财产,并开始暗中组织士兵挖掘坟墓盗取其中的墓葬品进行文物倒卖。

刚开始时,党玉琨尚且心存内疚,“这文物好歹也是国家的,这样倒卖出去,确实有违国家大义啊!”

但他一扛不住鸦片的诱惑,继续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购买鸦片,二要养兵,没有足够的钱,那些临时招来的属下可不愿意跟着一个穷光蛋。

坏事做得多了,原本仅存的良心就也没了,他甚至变得心安理得起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是为了造福后人,我拿它卖点钱怎么了?”于是,党玉琨这一文物倒卖行当越做越大。

旧时土匪

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国民政府,多次出兵征讨,无奈党玉琨诡计多端,政府军队只能无功而返。这更是大大助长了党玉琨的气焰,烧杀抢掠,无所不及。

最终,国民政府决定同曾与他交过手的冯玉祥商量再出兵。冯玉祥自己在京内有要事脱不开身,就指使自己的得力干将宋哲元前往并授予他剿匪总司令,陕西省主席等职务。

宋哲元领着3万大军前往陕西剿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党玉琨所带领的从各方招揽来的松散匪军击溃,逼迫党玉琨回到自己的“老巢”——凤翔城。

宋哲元首先想到的是直接采取进攻,攻下凤翔城,可惜凤翔城城墙极高,易守难攻,宋哲元几次出兵毫无收获,甚至折损了不少自己的部下。

宋哲元强攻不得,眼见局势越来越紧张,心里也万分焦急,最后,一位部下献策:“不如采取佯装正面强攻,暗地里挖地道突破城墙!就凭党玉琨那糊涂脑袋,能想得通我们的计谋?”

宋哲元深思熟虑,又与部下商讨许久,最终决定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宋哲元没有放松正面的攻击,给党玉琨造成他仍然想要正面强攻的假象,暗地里却派士兵在距离凤翔城200米远的一间民房中挖地道。

党玉琨骄傲自大,看着宋哲元久攻不下,万分相信凤翔城这又高又厚的城墙,便放松了警惕,甚至老神在在的对着下属道:

“这宋哲元还是嫩了点,不比冯玉祥啊,有勇无谋!让他就这样打下去!慢慢损耗自己的军队,等时机到了,我们就反攻,拿下他岂不是手到擒来?”

下属们见着党玉琨的这副神态,也都纷纷附和拍马屁,又是夸他找了个好的根据地,又是夸他精通谋略,堪称当代诸葛。

党玉琨在一声声的夸赞声中更加飘飘然,哪里还会派人继续前去仔细勘察?因此,对于宋哲元的计划他是半点儿都不知道。

在双方胶着了半个月后,宋哲元部队终于将地道挖到了城墙下,激动的士兵立刻跑去宋哲元跟前报备“咱们的地道已经深入内城了!!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机了啊!”

宋哲元与旁边的副将对视一眼,双方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与期待,但他又很快冷静下来:

宋哲元

“继续横向挖地道,扩大地道面积,再多派几个人,把我们准备好的炸药送进去,切记!不要声张,一定要警惕对面!”

士兵领了命退下,即刻安排人按照宋哲元说的做,最终,小小的地道里,放了足足4公斤的炸药。

做了万全准备后,宋哲元重新整顿军队,命令部下引爆炸药,城内一片混乱,土匪们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不知发生了什么,也不知该往哪里去。

同时,宋哲元率领部下在城外又一次发动正面进攻,党玉琨在城内看着突如其来的爆炸,又听到了城外的炮弹声,哪里还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可惜为时已晚,宋哲元趁城内混乱不堪,带领军队一鼓作气冲进了城,已经军心不稳的土匪们根本不是宋哲元军队的对手,这一战,宋哲元带领部下共消灭了2000多名土匪。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也会佩服宋哲元的作战能力,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个文绉绉的读书人呢?

弃文从戎

宋哲元的父亲宋湘及是个读书人,知识渊博,博学多才。但却只知读书,对于农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在这一个小小的村落里,有知识又有何用?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因此,宋湘及在结婚后就走出村落,到别处去谋求生计。

家里便只有孤儿寡母两人,日子过得可想而知万分艰苦。宋哲元的幼年时期,便在这破落的家境中成长。

好在宋哲元知事早,从小就刻苦,和父亲一样,也在学识上有所成就,17岁时便开始在家乡的私塾里教书。

许是因为自己幼年时家中贫穷,吃尽了苦头,在私塾教书时他从不收取穷苦人家的学费,义务为他们授课。他也因为这一举动广受父老乡亲们的好评,在乡间很受敬重。

受到父亲以及时局的影响,宋哲元在刻苦读书之余沉下心来练习武艺,没有专业的老师,他就自己寻找民间武术书籍,参照着这些书籍起早贪黑舞棍弄棒。

宋哲元

他将门口枣树下的长石每天搬起又放下,召集村里的孩童,摆阵练兵,将他们看作自己的手下,训练得有模有样。

就这样,宋哲元渐渐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又颇受乡亲们爱戴的才人。

23岁时,在家乡私塾教了5年书的宋哲元看着自己的国家积贫积弱,不断受到帝国主义的侵扰,百姓民不聊生。

他一心想要用自己的才学为祖国效力的他终于下定决心,放下书本,走出村落,正式参军。

1907年春,宋哲元考入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由于其成绩优异,在第六镇第十一协第二十二标第二营补名额,同年冬考就升入了丙班当起了学长。

3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1910年冬,宋哲元从武备学堂毕业,在本镇见习。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宋哲元回京任职稽查员,也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冯玉祥。

冯玉祥十分赏识敢说敢当,才华出众,武艺高超的宋哲元,将宋哲元招入麾下,从此,宋哲元跟着冯玉祥南征北战,一起出生入死,成为了冯玉祥的左膀右臂。

就这样,宋哲元正式开始了他的戎马一生,更有了之后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剿匪杀俘虏一事。

但剿匪成功了,剩下的几千名俘虏怎么办?宋哲元的做法让他彻底扬名,但却是心狠手辣的名声。

凤翔大屠杀

宋哲元的部队攻破了城门,杀了2000多名土匪,还剩下5000多名俘虏,在当时,军阀或是国民政府对待俘虏的方法有二。

一是给他们路费,遣散他们回家;二是如果遇到精良的部队俘虏,就对其进行教育,重新训练,收编为自己的队伍。

可面对这一群烧伤抢掠无恶不作的土匪俘虏,宋哲元两种方法都未选择,而是咬牙下令,将这5000人尽数斩杀。

这一决定惊坏了所有人。宋哲元的亲信部下也劝阻他:“这好歹也是5000条活生生的生命啊!自古以来虽说成王败寇,也极少有人在战胜后将俘虏全都杀掉的!”

大家都很是惊恐,若是今天将这5000人杀掉,怕是会造成恐慌,更会背上骂名,以后对战,还有谁敢投降?

但宋哲元不肯松口:“他们是什么人?是土匪!是些吸鸦片吸上瘾,毫无作为的废人!我若是今天将他们放了,他们到头来还是选择抢老百姓的东西!这种恶人不如全都杀了,正好杀鸡儆猴!”

部下们还想再劝,宋哲元却大手一挥:“今天,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话一出,底下的人顿时鸦雀无声,于是,在凤翔城外的关帝庙广场,宋哲元精心挑选了五十名擅长使用大刀的刽子手,当众处以斩首之刑。

随着宋哲元的一声令下,五十名刽子手举起大刀又齐齐落下,一场异常血腥的行刑大会拉开了帷幕。

霎时间惨叫声哭喊声求饶声不绝于耳,刽子手面容冷峻,手起刀落重复着手下的动作,宋哲元亲自看着,脸上也未露出丝毫动容之情。

前来观刑的百姓更不用说,看到这血腥的场面不仅没有一个人感到害怕,很多人甚至鼓起了掌,庆贺这群害人的土匪终于没了性命。

陕西凤翔县外的关帝庙广场

不出所料的是,宋哲元的这一行为还是为他招来了很多谩骂,说他毫无人性,是个没有感情的刽子手。

但是陕西的百姓们却对他感恩戴德,万分感激他清剿了土匪,并且由于他雷厉风行的斩首5000人,周边剩下的土匪都不敢再造次,全都金盆洗手,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陕西经此一事也终于安定下来,兵匪交战频率大幅度下降,百姓生活质量直线上升。从这点来看,宋哲元的这番残忍举动又好像是功德一件。

在宋哲元成功剿匪后,他成为了陕西最大的军阀,当地不少百姓担心他在坐上高位拥有了兵权之后会像党玉琨一样,变得堕落,剥削百姓。

宋哲元

但人们的担心显得十分多余,宋哲元自始至终都将家国大义放在心中,从不曾忘记自己当初弃文从戎的目的。

宋哲元的一生,虽也做过糊涂事,但他能始终如一的做到一心为国,真真切切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表明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正如朱德和彭德怀赠的那一幅挽联:"一战一和当年发生瞬间可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乎九泉"。

宋哲元是能人将士,是英雄,而英雄总会有后继者,哪怕是在当今和平的中国,我们也从来不缺像他一样的英雄!希望诸位都能同宋哲元一样从始至终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