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如何看待倍速看剧,倍速看剧是什么心态

2023-12-01 01:42 作者:岑岑 围观:

双速追剧已成常态

在目前各大视频网站中,“倍速播放”的功能备受用户青睐。人们可以以0.75、1.25、1.5甚至2倍的任意速度观看影视作品,有些网站还会在进度条上提示关键情节。这种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观看速度,有的观众甚至可以“一天十分钟播放一集”。「倍速播放」的兴起是因为观众太着急还是影视作品节奏太慢?对影视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习惯了高强度、移动性、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具体到影视领域,随着行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影视作品,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电影、网剧、网络电影等艺术门类,在视频网站上纷纷上线。“爆款”产品第二次出现,各种相关关键词也成为社交网络热搜榜的常客。如果你有点累,你可能会错过一个观剧热潮,失去一个和大家讨论一个话题的机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赶上舆论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倍速剧的捷径。

影视作品的长度和质量也是人们倍速播放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播出平台都是以“单集价格×集数”的方式购买影视产品。通过拉长长度,卖出更多集,可以收回更多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于是,国产影视剧的长度越来越长,集数越来越多。据统计,2010年全国制作了约430部1.5万集的剧,获得了《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但到2017年将达到约310部1.3万集。单部电视剧集数从2010年的平均30多集增长到2017年的40多集。但长剧并不代表高质量,反而成为剧“注水”的标志。为了把有限的素材转化成更多的影片,难免会有冗长的篇幅和旷日持久的剧情。“内容不够,回忆来凑”成了业内惯用的手段。有的创作者还用放慢对话节奏、重复台词、留下无意义的空白等方法来编造情节,将一部50-60分钟的电视剧稀释到只有20-30分钟的有效观看时间。此外,随着电影阅读量的增加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观众的观看水平和审美情趣也水涨船高。对于一些缺乏创新精神,试图糊弄套路的作品,往往一开始就猜测结局。为了尽快进入主题,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不得不自己把水挤出来,点击倍速播放的选项,或者直接拖动进度条。某种意义上,倍速播出承载了当下观众对影视剧注水问题的抵触情绪。此时,观众手中握有的不再仅仅是选剧的“遥控器”,更是决定剧目影响力的“音管”和检验剧目质量的“试金石”。

海量但鱼龙混杂的影视产品,有限且碎片化的休闲时间,以及不喜欢延迟满足的大脑特性,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倍速播放”成为越来越多用户选择的观剧方案。不可否认,这不仅方便了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剧情人物,丰富了日常对话素材,满足了社交需求,还意外地制造了一种娱乐效果,如充满鬼畜的加速音乐、速射对话等。这种碎片化、戏谑化的看剧方式看似无害,但一旦成为主流,就会给影视艺术带来致命的伤害,很多用过倍速看剧的人表示,如果用倍速看剧,就会习惯像按下快进键一样的音效和画面动作。看正常的双速影视剧,仿佛在看慢动作回放。毕竟缺乏诚意的注水作品也就那么几个。大部分影视剧都是凝聚了编剧、导演、演员等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心血和巧妙思维的诚意之作,其中包含了大量需要仔细研究的悬疑铺垫和情节变化,包括许多值得仔细欣赏的生活细节、心理变化和微妙的人性。如果观众总是在网上抢着“打卡”一部剧,开始马不停蹄地“刷”下一部,那就没有消化、吸收、思考的过程。那么,长此以往,就很难对某个情节有敏锐的印象,也很难有“然而我感受到了神圣独角兽和谐的心跳”的艺术处理,甚至降低了感知美的能力,只剩下杂乱琐碎的片段占据头脑。

以“倍速播放”为主要特征的追剧急功近利,不仅辜负了创作者的精心设计,也破坏了观剧过程中必要的背景准备和情感积累过程,逐渐消解了影视作品原本让人“慢下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文化功能,反而助长了大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焦虑情绪的严重积压。而这种对快速、专一的剧的需求,又倒逼影视创作——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情节性强、节奏快、思想浅薄的“酷剧”,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也受到了业内的诟病,挤压了内涵深刻但节奏相对缓慢的精品剧的生存空间空。因此,影视行业乃至全社会的从业者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尽快想办法应对——探索改变播出平台以集数作为购剧量化指标的可能性,借鉴国外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方式,让观众口碑成为决定剧集时长的主要因素;严把影视创作质量关,规范剧集长度,抵制剧情注水,为虚胖的影视创作抽取多余的“脂肪”,补充艺术和思想的钙,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这样才能让普通观众有机会休息一下,喘口气,找到原来速度看剧的乐趣,顺便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