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儒林外史》:讽尽道貌岸然的读书人,痛骂素餐尸位的贪官污吏

2023-11-29 10:24 作者:岑岑 围观:

“两盏油不闭眼,一朝鸡飞”,读一本好书,品味一段人生,走进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看看老先生吴是如何用他犀利的笔锋讽刺那些可敬的读书人,又是如何用他巧妙的方式大声痛斥那些吃素的贪官污吏。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好的文学杰作。它是清代吴创作的一部小说。写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初定为手稿传世,嘉庆八年(1803年)初刻。

吴,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晚年自称“文木老人”。他出生在诗歌和仪式的世界里,他聪明机智。他喜欢诗文、正史野史,性格孤僻脱俗,鄙视权贵。他不喜欢八股,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充满了怀疑和不满。

他痛恨世界的冷漠,人心的卑鄙,文人的圣洁,文人的堕落。他用现实主义的文学手法描绘了社会上各种人的丑恶嘴脸,让我们在生动的故事里看到了那些人内心的淡然和丑恶的虚伪。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对几十个人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他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这本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这部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开创了用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山东省汶上县有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金舟。为了出人头地,为家乡增光添彩,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六十多岁了,却连一个秀才都没考上。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一所寺庙里当老师带孩子。

因为地位卑微,没钱没权,和别人一起吃饭时,在座位和吃饭上屡屡被别人嘲讽。他心里很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羞愧地接过手中的酒。

一天,一位名叫王的学者来到寺避雨,并与他谈论了自己高中考试的一些奇迹,这使他更加充满想象力。到了开饭的时候,那个王完全不顾书生之礼,一点也不把他当回事,也不让坐下来吃完那些香喷喷的酒,鸡鸭鱼肉。

然而,金舟只嚼了一碟老菜叶和一壶热水。天刚亮,王洗了把脸,穿上衣服,一只手离开了船。然而,散落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让他迷迷糊糊收拾了一上午。

这么大的差距,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名的想法。一天,他和姐夫来到省城,走进贡院。他撞到了车牌,不省人事。获救后不顾斯文的打滚,一直哭到吐血。几个商人看他实在可怜,捐了点钱给他当国子监文凭。

不久,金舟以监生的资格考上了举人。瞬间,不是亲人的人也来认亲人,不是朋友的人也来认朋友。就连他教过的学生,居然也祭出了“周夫人”的“长寿牌”。

关于金范的疯狂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那时候,金范还没有什么名气,在家里被岳父颐指气使,毫无尊严可言。他们家更穷,没有下一顿饭。他自己就是一个54岁还不值钱的书生。后来,他得到了金舟的怜悯,接连中了举人,得到了官职。

虽然后来被委派到山东学习道教,但他并不认识北宋文学家苏轼。人们一提到他,就以为他是明朝的秀才。可见当时的八股文不过是背四书五经而已。

吃素的,尸位素餐的,都是贪官,农村的科举制度,不仅培养了一批平庸的人,也培养了一批贪官。秀才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黎族百姓的生计、案件的冤情,而是打听当地的民情,了解当地有哪些特产,各种案件哪里可以容纳。

为了敛财,他起了个外号叫“金银”,是第一号。他把衙门里所有的六间房书局都传阅了一遍,询问各种跑腿的利润,让大家把钱全部没收。他每天都在计算各方的得失。在他的衙门里,终日称金银声,用算盘算钱声,打板子多收钱。他的官员和乡下的人们被打得不知所措。

官员腐败枉法,八股科举下,那些土豪劣绅也横行。举人出身的张敬斋是南海暴君。他与政府勾结夺取寺庙的土地。为了占有它,他唆使几个流氓,诬陷和尚与妇女通奸,使和尚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土地。

另一个,颜,更邪恶。他抢了邻居的猪,打断了别人的腿。他到处勒索别人。他不借钱给别人,却硬要别人替他付利息。为了付船钱,他把普通的云饼说成是贵重的药材。哥哥死后,为了夺取家里的财产,逼着嫂子把儿子收为义子,舔着脸说:“李!

人和事历历在目地站在你我面前,让人想恨几声骂几声。

我想每个人都熟悉吝啬到死的外国吝啬鬼。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剧《守财奴》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的小说《欧热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尼古拉·果戈理的小说《死者》中的泼希金斯。他们四个堪称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

在中国,除了《世说新语》里的,这里的颜可以算是一个,“王小气,从儿子出嫁,娶了单袄后更有担当”。这个王戎天生吝啬。他的一个侄子结婚了,作为叔叔的王戎当然想陪他,给他一件薄外套。然而,王戎心疼后,跑到别人家把它要了回来。

这位严何志先生更糟。他是一个把金钱视为一切的富人。他们家很有钱。他有病不能吃,卧床不起,生命垂危。他不愿意在家吃人参滋补品。他还念念不忘那些收早稻的田,那些收房租的田。他派管庄和他的仆人去乡下,但他不放心,整天心烦意乱。

他平时小气,他们家的米都把粮仓冲走了,再多的牛马也拴不住。但在他们家,他平时一斤猪肉都不舍得买。死的时候一直伸两个指头,大家都猜不出他是什么意思。只有他老婆认识他,问他有没有多订一个灯草,多灭一个,他就安全关了。

结尾写的小说来源于生活。这本书充分暴露了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官场的黑暗,社会的冷漠。中国有句古话“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在古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个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应该是救国救民,为天下尽一份力。

但明清时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上仕途,那就是科举。但当时的科举制度过于僵化,不仅命题范围狭窄,而且注重所谓的八股,使科举成为文字游戏,难以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儒林外史》反映了当时真实的人性和历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