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诸葛亮六次北伐失败,第四条原因大家想过没?他是天才还是庸才?

2023-11-29 10:23 作者:岑岑 围观:

杨对的攻击绝非易事。喜欢的请关注!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很多人对小说的最终结局感到惋惜,尤其是小说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正史五出)皆败。最后,他的野心没有得到回报就死了。很多人感叹他不应该轻举妄动,应该以防守为主而不是进攻!结合正史记载和《三国演义》出处,比如诸葛亮的一些经典战役,如“空城池计划”,其实都是赵云所为,“借草船放箭”其实是孙权的功劳,所以有人推断诸葛亮在军事上是个庸人,耽误了蜀国大业。

本文将从四个角度阐述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上,为什么要失败的原因。

1、国家人员构成因素

首先,蜀汉的建立是刘备从北方带来的流放集团,诸葛亮的荆州集团到达益州,与当地士绅建立蜀汉政权。从这个因素来看,国家是由三类人组成的,控制核心的人都是外来者。外地人总有乡愁,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土。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大多支持北伐,大力支持诸葛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北伐!

此外,蜀中本土派与外来派的矛盾也很突出。如果有共同的目标,比如曹魏,那么大家还是可以一起抗敌的。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一再上演。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也必须转移内部矛盾,发动北伐!

其实要解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矛盾。战争要花钱,当地人民支持外地来的部队。说没有抱怨没有矛盾是站不住脚的!

2、国家的性质和建国。

在最新一期的文章中,先生提出了一个比喻,认为非常到位。蜀国的本质是有国军,魏国的本质是有国有军!这可以作为两国关系的生动比喻。就像一支流亡的军队,如果还是一支理想的军队,就必须有尊严地战斗,努力恢复国家。

蜀国的立国之本是复辟汉朝,而汉朝的大部分领土都在魏国手中。如果偏袒一方,就不能称之为汉朝,也会让一直追随的人感到寒心。而且刘备一直自称仁政,招贤纳士。蜀汉后期最缺乏的是人才。如果我们在这里停止战斗,我们将错过与有志之士一起奋斗的机会!其实诸葛亮的“例”已经阐述了原因,“复兴汉室,重返故都”说明他们的国家暂时立足于此,将来还会重返故都。

所以诸葛亮出于先军政治和立国之本,不得不继续征战,但这种类型的政权很少长期存在!

3.国家的客观条件。

从人口对比可以看出,蜀汉太弱,地狭人稀。据《三国志》记载,与魏国的人口比例最高时达到1:5的悬殊,而蜀国实在贫瘠,根本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和军队。如果诸葛亮选择休养生息而不是北伐,那么同样的魏国也会休养生息。根据人员规模和疆域大小,休养生息的好处不同,蜀国没有胜算。最后,与其赢,不如拼个你死我活!

而且魏国的制度和蜀国不同。每次蜀国进攻,魏国都要调动全国各地的军队进行抵抗,这就容易引起魏国内乱。所以诸葛亮不断出击也是一种维持士气,促进对方内乱的方式。那么多有钱的地方就等着兵丁占领,然后有钱有粮。这有点像骑兵进攻中原,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夺取物资。否则,人生将无以为继,战略不可能出错,只是最后没有达到预期。

4.诸葛亮的人格因素

作为一个托付孤儿的重臣,诸葛亮继承了刘备的遗愿,一心辅佐刘禅,为汉室复辟而战。但是他不走运。第一,蜀汉皇帝刘禅实在无能,他的第四次出祁山之行是刘禅造成的失败!诸葛亮对始皇帝太忠心了,所以即使他明明知道皇帝做不到,他还是全心全意地拥护和服从命令,为了延长蜀汉的寿命,他一直打下去。这种性格导致了他不断的出兵和失败。

第二个性格不屈,够倒霉的。我什么时候见过那么多魏国的人才,尤其是司马懿这个主公,那家伙老谋深算,又精通兵法,诸葛亮都打不过他!既然一般人打不起来,那我就不打了,我就撤退防守!他没有去虎山,但结果是可以预料的。上次他没有成功!

第三个性格就是不信任人。先不说他事必躬亲,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只提任命马苏,就是不相信人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马苏是他的学生,一直跟着他。他这么多年应该知道马苏的缺点!但他不信任其他将领,就把自己的亲信马谡安排在一个街亭里。结果本来可以胜利的北伐失败了!后期对魏延的不信任也导致了蜀汉失去了一个虎将!

伤心难过!

从以上四个原因分析,诸葛亮继续北伐,继续失败的原因是他是军事天才,但他绝对不是。除了在南中赢了几个少数民族,其他战争每次失败他都能被称为天才吗?说他是庸才?也不尽然,毕竟他维护了蜀汉这么多年!

在杨看来,诸葛亮虽然个人能力强,但团队能力较弱。像现在的企业,如果都靠一个总经理生存,那不倒闭才怪!你能说总经理能力不行吗?

所以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是:诸葛亮是个普通的军事家,不是天才,但绝对不是庸才!

我叫杨,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