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抗日英雄双枪老太婆沦为土匪,周恩来建议刀下留人,毛泽东:枪决

2023-11-21 21:28 作者:岑岑 围观:

我们翻阅《邓颖超文集》时,很难不发现一张清晰度极高的十九位女性的合影照。1938年8月,邓颖超去往香港参加了与何香凝女士组织的“中国妇女慰劳抗战将士后援会”。照片中的119位妇女,就包括宋庆龄、何香凝和邓颖超。而令人惊讶的是,一位身穿黑色长褂、貌不惊人的老太太却当仁不让地坐在中间。而她,便是蒋介石口中的“游击队之母”,有双枪老太婆之称的女将——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是一个颇具传奇性的女性。她是满族人,原名洪文国,由于丈夫姓赵,因此也被称为赵洪文国。据说,赵洪文国出身于满清宗室。然而在“伪满洲国”建立后,赵洪文国并没有投附溥仪,而是毁家纾难,变卖所有家产,逃到了华北,并拉起了一支抗日游击队。

赵洪文国脱掉了旗袍,身穿厚布的蓝色褂子,放开小脚,打上绑腿,手持双枪,成为一代抗日女杰。对于赵洪文国的游击队,日寇可谓恨之入骨。

1938年春,她的长子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在经历一系列酷刑后,被残忍地枭首示众。然而日军的凶残并未吓倒赵洪文国。相反,他在太行山青杠岭战斗中,成功击毙33名日寇。

赵洪文国的英勇善战,得到了国共双方的赞赏。1940年春,蒋介石亲自在重庆接见了她,并亲书“游击之母”四字相赠。而中共驻重庆代表董必武,也亲自到现场祝贺。

在晋察冀军区,以他次子赵侗命名的“赵侗抗日游击队”被我军晋察冀军区改编为第一支队,她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聂荣臻曾亲自接见并赞扬了她。

到了后来,蒋介石又将赵洪文国晋升为“冀辽边区第二路绥靖总指挥”,并升格为中将。蒋介石的知遇之恩,让赵洪文国迅速倒向了国民党一方。到抗战结束后,赵洪文国便决心与共产党为敌。

然而在辽沈战役中,国军一败涂地,赵洪文国的部队也在解放军的打击下烟消云散。无奈之下,赵洪文国只好带着家人,逃亡西南,到重庆当了寓公。

解放战争后期,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百万国民党军一触即溃。解放军主力距离重庆,不过一步之遥。

就在重庆解放前五天,蒋经国手捧“西南反共游击队第二路绥靖司令委任状”找到了赵洪文国。

此时的赵洪文国已经年近70,却依然腰板挺直,腰系武装带,威风赫赫。看到此景,连蒋经国也不禁感叹:

“老英雄步履稳健,忠勇之气溢于容颜,实乃民族之幸事。”

听闻此言,赵洪文国双腿一靠,腰板一挺,接过了委任状:

“请转告委员长,承蒙抬举,还记得我这把老骨头,咱双枪老太婆一定为党国精忠尽力。”

当日,赵洪文国便带着儿子、女婿前往川西平原,准备配合宋希濂部进行所谓成都会战。

那么赵洪文国为何在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一定要和蒋介石一起走到黑呢?这里主要有两个缘由。

首先,赵洪文国满脑子封建旧式思想。在她看来,国民党是“正统”,蒋介石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甚至还认自己为干姐姐。如此厚遇,让她对蒋介石充满了愚忠。

其次,抗战期间,赵侗叛出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大肆破坏。结果到了1939年,赵侗的队伍被贺龙的120师击溃,本人也饮弹而死。儿子的死,让赵洪文国与共产党的关系急剧恶化。而这也就是赵洪文国铁心与共产党为敌重要原因。

就当赵洪文国决定挽起袖子、大干一场时,前方却传来宋希濂部惨败的消息,所谓成都会战也就不了了之。然而赵洪文国依然不死心,她自封为“总统府留守”。还打出了“反共大司令”的旗号。当解放军的炮声传遍山城之时,狡猾的赵洪文国席卷了十多家银行,仓皇北窜。

我军入川后,仍希望给赵洪文国一些机会,毕竟她抗日有功,如果及时回到人民行列,人民政府是绝对不会亏待她的。

然而赵洪文国却执迷不悟,带领着部众前去投靠了国民党第十六兵团。当时,第十六兵团正准备通电起义。其长官董宋珩也苦口婆心地劝说她:

“国民党现在大势已去,若抵抗只能当炮灰,只有走起义一条路。还是和我一道起义,投诚共产党吧!”

谁知执迷不悟的赵洪文国勃然大怒,喝到:“委员长一向厚待于我,国难识忠诚,这时候更需要党国军人精忠报国、鞠躬尽瘁,你倒好,还没交火就吓成了软蛋,你要投降,我可不会!”

随后赵洪文国在十六兵团内部大肆煽动,果然让一批顽固分子听从于她。随后,赵洪文国发动叛变,杀害了我军前去接收的代表。

赵洪文国犯下滔天大罪,但是人民军队依然给了他机会。不久后,李克夫、傅传两位同志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十六兵团,继续宣扬我军的政策。不仅如此,两人还不畏艰险会晤赵洪文国,希望她不辜负当年的声誉和人民的意愿,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

然而赵洪文国却指着天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蒋委员长。”同时,她还大声污蔑我军是“挑灯拔火,诱惑忠良”。待十六兵团成功被我军收编后,赵洪文国领着部队逃亡什邡县,和当地袍哥头子马举林混在了一起。

1950年时,西南地区已经大体解放。然而国民党残余势力依然盘踞在广大山区之中,他们打家劫舍、攻击县城,屠杀干部和人民。短时间内,赵洪文国攻陷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

同年2月,叛匪巫杰杀害了解放军第一七八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及警卫班战士一行九人。其中,朱向离身中24枪,被土匪割舌、削耳、挖眼,最后用开水活活烫死。如此惨无人道的行径,震惊了全国,也引发了毛主席的震怒。这次事件也被称为龙潭寺惨案。

龙潭寺惨案发生后,毛主席说:“西南反革命匪徒已呈猖獗之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匪患竟严重到这个地步。”于是,毛主席毅然下达新中国第一个镇反令,向一切反革命分子发动暴风骤雨一般的攻击。

就在镇反令下达之时,赵洪文国正在四处打家劫舍。龙潭寺事件爆发后,赵洪文国立即收到了凶手巫杰的飞书。在她看来,这是“光复”西南,最终迎回蒋委员长的一个良好开始。在什邡三河乡的三圣宫,赵洪文国腰缠牛皮带,身挎标志性的双枪,发动大规模叛乱。为此她到处烧杀抢掠,杀害了我200多名农会积极分子和群众,焚烧房屋500余间。

在赵洪文国的煽动和蛊惑下,4000多名乌合之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投奔。赵洪文国在封官许愿之余,还到处围攻我军的征粮队员和武工队员。不仅如此,她还大肆散播谣言,说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打响,美英法等国对苏联宣战,国民党只需14个小时就能“光复”全国。

如今有兵有钱有枪,赵洪文国便想先攻陷什邡县,打出一片地盘,作为长期基地。于是赵洪文国坐在滑竿上,指挥土匪们敲锣打鼓,向什邡县进发。在赵洪文国的裹挟之下,什邡县附近20多个县城、乡村的土匪、国民党残军纷纷来投附。短时间内,反叛分子竟达2万人之多。

赵洪文国匪帮的人数虽多,但缺乏训练,完全是乌合之众。匪军还未到县城,就遭到解放军的奋力阻击。我军集中七八门迫击炮,并且同时开火。匪军完全不知如何应对炮击,瞬间被炸倒一大片。

猛烈的炮击,瞬间摧毁了匪军士气。给赵洪文国抬滑竿的汉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丢下滑竿就逃,差点把老太婆活活摔死。

她的儿子见势不妙,背起母亲就跑。然而赵洪文国依然气焰嚣张地大骂:“放我下来,我要跟共产党拼命!”

一攻什邡县,赵洪文国别说攻打县城,甚至连城墙的边都没摸到。痛定思痛,赵洪文国认为自己军队之所以战败,是因为缺乏训练,害怕大炮。解放军炮声一响,军队就作鸟兽散,上下一片恐慌,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连自己也差点被乱军踩死。

因此,赵洪文国嘱咐众匪:

“共军开炮,大家就地卧倒即可,这样一发炮弹下来,顶多伤个把人。如果一窝蜂乱窜,到时候死得反而更多。”

当然,军队训练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因此赵洪文国想出个办法,她以红旗为标志。只要红旗举,就一齐向前;红旗伏,便一齐卧倒。

训练完毕后,赵洪文国便带领众匪,对什邡县发动了第二轮攻势。这一次,赵洪文国白天出阵,她的想法是让匪兵们看到本军强大的军力,营造出浩浩荡荡的气势,也能看出解放军军力的单薄。

1950年2月11日清晨,赵洪文国再次披挂上阵,她手持双枪,乘坐滑竿,前呼后拥地向什邡县杀出。他的儿子、女婿各执一面红旗,护卫在两旁。这一次,匪军数量再次达到数万人。

当天黄昏,3000匪众率先到达什邡县,并对县城发起了围攻。然而这些土匪实在不经打,城中守军只消一轮反击,就能将他们打得溃不成军。

而在此时,赵洪文国的6000匪军又杀到了县城。她下令将县城团团围困。解放军见土匪人数增多,于是立即退回城内,据险防守。到了2月12日中午,土匪已经达到4万人。

随后,赵洪文国驱使匪众,对县城发动潮水般的攻势。然而解放军早就在城墙上布置了机关枪,用密集的火网招呼土匪。在我军的交叉火力下,土匪们纷纷倒毙,短时间内便遗尸数百。

县城被围两天两夜,却依然安稳如山,始终没有一个土匪能攀上县城的城墙。赵洪文国见大势已去,只能长叹一声:“他们不会白死的,我会让共产党为他们偿命的!”

随后,赵洪文国发动了政治攻势,他组织人员喊话,说是蒋介石于2月7日轰炸上海、广州,不日便将反攻大陆。他们用标语、横幅大肆渲染,企图瓦解解放军军心。与此同时,赵洪文国还挖掘地道,企图用炸药炸毁什邡县的城墙。谁知成都平原泥土板结,粘性较大,没几个小时,地道就开始向外渗水,根本就挖不成。

漏屋偏逢连夜雨,天公突然雷声大作,暴雨滂沱,挖好的地道在雨水的冲刷下纷纷坍塌。

赵洪文国困兽犹斗,命令匪众蜂拥着向城墙杀去,想利用人海战术攻陷什邡。但是我军火力太猛,匪众始终无法前进一步。由于士气低落,土匪们纷纷向后逃窜。

就在这时,土匪头子王三泰端出了机关枪,威胁匪兵们不准后退。然而惊慌失措的匪兵们就是不从。之后,王三泰毫无人性地向逃兵们进行了扫射。他仅用半天时间,便消耗了五箱子弹。然而没有一发是打向解放军的,反而把自己人打得尸横遍野。

赵洪文国见败局已定,不禁哀叹道:“民国气数已尽,此乃天意啊!”

之后,赵洪文国挥挥手,撤回了部队,又逃进了山区。

等立住了阵脚,赵洪文国毫不犹豫地枪杀了王三泰,说他里通中共。她做这一手,是为了笼络人心,逃脱自相残杀的罪责。

到了4月中旬,赵洪文国带着2000匪徒逃到了绵竹县境内的大石坝一带山区。

为了剿灭赵洪文国,我军派遣一个营的部队向赵洪文国的老巢进发。经过100多公里的强行军,我军迅速接近土匪盘踞之地。

赵洪文国见我军犹如神兵天降,于是慌忙带领部队逃窜到高桥镇。为了彻底消灭残敌,营长做出决定,兵分两路进行追击,一路带主力走大路向高桥方向前进,营长李佐军带两个排,扛着重机枪和一门迫击炮,沿着小路追击。

对于赵洪文国匪帮,周边的居民可谓是恨之入骨,因为他们纷纷要求带路追击敌匪。此外,当地各个县、镇、乡、村的民兵也组织了起来,让赵洪文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部队第二天拂晓出发,经过跋山涉水,黄昏时分已经接近赵洪文国藏身的红庙场。要去往红庙场,必须通过村北的一座竹桥。于是李佐军立即派遣三连连长李志全以及两个排长、几个战士,在老乡的带领下去实地侦查。结果发现竹桥附近并无守军。

于是李佐军当机立断,应立即派遣尖兵迅速通过竹索桥,然后以黑虎掏心之势攻击赵洪文国的司令部。当夜十二点,我军发动夜袭,被称为荆来发连的三连一马当先,他们搭人梯爬过一丈高的院墙。敌人猝不及防,被我军的刺刀扎倒一大片,十多分钟便歼敌100多人。

赵洪文国见大事不妙,于是便化妆为一个农妇,带着几个亲信,潜藏在高桥镇河边的一处阁楼里,并威胁主人不得声张。

不久后,一连的何建基连长进入了阁楼,他爬上二楼,发现竹墙的夹壁之中藏着一个盖着被子的老太婆。他拿照片一对比,发现此人正是在逃的赵洪文国。就这样,大名鼎鼎的赵洪文国被缉拿归案。

第二天凌晨,赵洪文国的女婿、儿子也同样被俘。肆虐五个月的双枪老太婆之乱,就此被我英勇的解放军所平息。

赵洪文国被俘后,依然拒不投降,气焰极其嚣张。然而即便如此,政府却依然想留她一命。周恩来亲自给邓小平打了电话,说赵洪文国抗日有功,应尽量保全,不要枪毙。同时贺龙也表示,赵洪文国应当尽量争取。

而对于毛泽东来说,他也希望能保住赵洪文国的性命。然而,此前被赵洪文国杀害的200多名受害者的家属,却集体向中央请愿,希望严惩赵洪文国。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自然要重视人民的呼声。赵洪文国杀害的200多人,都是无辜平民。她的行为已经由一场内战,变成了对人民的屠杀,成了一种阶级报复,是一种土匪的行为。因此,毛泽东优先考虑的,必然是这200多名受害者家属的意见。

与此同时,在1950年3月16日的中央剿匪命令中,强调要对土匪以及反革命分子进行严惩,决不可过分宽大。可以说,赵洪文国完全是撞到了枪口上。若宽宥赵洪文国,又置国法于何地?这样只会让反革命分子心存侥幸,从而更加嚣张,这正是“乱世用重典”。

最终毛泽东批示,要善待赵洪文国家属。她的家属们在不久后,均被无条件释放。

1950年7月16日,赵洪文国在经过公审后,被判处枪决。与她一同被枪决的,还有他的儿子赵连忠。

在抗战中,赵洪文国一家为国捐躯者有30多人。然而可惜的是,她最终走错了路,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晚节不保。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