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灭绝的门,灭绝讲的什么意思

2023-11-19 07:05 作者:岑岑 围观:

影片以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讲述了人工智能觉醒后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出乎意料的反转,让观众的观影体验和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优秀的科幻电影往往能震撼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埃里克·希瑟写的《降临》就是其中之一。影片以全球视角看待外星人入侵,不仅刷新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让主题发人深省,震撼人心。

现在埃里克·希瑟的《灭绝》虽然场面宏大,但这部电影却以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视角来看待外星人入侵和对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发人深省。

引人入胜的剧情《灭绝》剧本在科幻电影中具有创新性,情节曲折耐人寻味。影片以男子“噩梦”的“预言”开始。夜色朦胧中,“外星人”的突然袭击,充满科技感的建筑废墟被炮火摧毁,都给观众一种面对末日时的压抑感和独特美感。

男人的表白也预示着这个梦非同寻常,让人思考:

世界从不停止,只会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我们每天重复着工作,生活,家庭,但我们是谁,我是谁?如果你自以为了解的漂亮老婆,可爱的孩子,老板都不是呢?真相一旦为人所知,将会改变一切。

影片的开场似乎和《盗梦空间空房间》的开头有些相似。首先,梦境引出后的故事,男人最初的告白给了观众期待——它不仅会讲述一个未知入侵的故事,一定会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因为男主彼得经常会梦到不知名的入侵和家人遭受炮火袭击的场景,给他的家庭和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

于是,电影就在妻子的怀疑、孩子的不满和彼得自己寻找真相的过程中进行着。真实与梦境的交织,透露出影片的开头似乎不同寻常。

在解决梦境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寻找梦境中的真相之间的抉择,成为电影发展的导火索和推进器。

埃里克·希瑟不愧为科幻电影的金牌编剧。在营造一天结束前紧张压抑的气氛时,他并没有放松对男主个人情绪变化的描述和演绎,强调影片情节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玩具猴的声音:猴子看到人,会模仿;

在梦里,他和他的妻子被袭击了。工作时,因为做噩梦导致线路短路。工作上,他因为噩梦错过了弥补妻儿的机会。在健康中心,发现这个噩梦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坚信这些梦是某种预兆。

果然,家人团聚后,无数飞船从天而降,可怕的“外星人”开启了杀戮盛宴,四周一片恐慌和混乱,这印证了他梦中的“预言”,按照梦中的指引,去寻找自己的老板。

随着玩具猴的声音,梦境场景的反复渲染,以及入侵后家园的破坏,观众不知不觉被带入了结局的场景,紧接着是男子和他的家人在逃亡的路上,在梦中探寻真相。

打败“外星人”后,男子摘下面具,发现自己是自己的同类,在给发现自己是人工智能仿生人的妻子治病时,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恐慌。原来噩梦是他经历过的。

在影片的这一点上,梦境和现实同属一个,指出了影片的主题——关于人工智能觉醒的哲学问题。

《思考人工智能》和其他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不一样。比如《西部世界》和《我与机器人》都是以人类的视角展开剧情,而《灭绝》则是以人工智能的视角作为故事主线,然后反转的剧情设计让观众少了代入感,看完整部电影,这也是对解读此类电影的一种创新。

在《人与人的使用:控制论与社会》一书中,维纳曾担心自动化技术是否会造成“人脑的贬值”。近年来提出的奇点理论也让人们更加担心人工智能达到一定程度后是否会超越并取代人类。但由于现阶段人工智能仍在研究中,人们认为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的非理性决策能力、直觉和情感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和超越的。

但当人工智能觉醒并拥有情感时,人类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与之相处?

《灭绝》中的人工智能唤醒了情感,难免会遇到这个问题。人类没有工作,人工智能害人。影片中人类处理的方式和《西部世界》中人工智能的毁灭是一样的,但结果是人类被赶出地球,被人工智能取代。

当“外星人”迈尔斯重返地球夺回家园时,他正试图向自己的孩子举起屠刀,摧毁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人类和人造人来说,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只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就像彼得在最后说的那样:“他知道敌人是谁,知道他为什么而战,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什么不同。”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或许我们将来也可能会在影片中遇到同样的选择。是破坏还是共存?所以现阶段发展人工智能时,人工智能应该与人类共存的理论也应该相应发展,比如相关的法律规定。

结语以彼得在《灭绝》结尾的自白结束,呼应了影片开头的话,也告诉我们,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故事远未结束。希望故事能让人工智能和人类各司其职,互相促进,和平共处。我想这也是我们目前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前景和趋势。

本文由小墨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