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人物原型和历史掌故有哪些,罗曼蒂克消亡史人物解析

2023-11-12 13:48 作者:岑岑 围观:

“我没看懂这部电影。”

“我也没看懂。导演没打算让大家看懂。这是一部艺术片,是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这是电影《死亡浪漫史》的台词,一句话成了预言,上映后遭到了两次口碑攻击。获胜者称赞它是年度第一部国产电影,而失败者则指责导演过于炫耀,时间线混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唐看了两遍电影后说:“我相信普通观众一开始是接受不了这部电影的,导演在叙事时间线上耍了一个花招。”他指出,影片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使用了上海黑帮历史的原始素材,再现了该地区黑帮势力的治理和衰落,以讲上海的方式讲述了中国近代史。

一个可见且不可预测的角色原型

《迷失的浪漫》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黑帮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影片中的人物几乎都没有全名,都是以鲁先生、王先生、吴小姐等符号出现,而实际上对应的都是沪上的真实人物,如杜、黄、蝴蝶等。

唐认为,不了解旧上海故事的观众很容易被导演在时间线上的花招所迷惑。为了便于理解,他把这部电影分成了四个段落:

“第一段的核心是鲁先生,说他与各行各业的交往,塑造了一个多才多艺同时又心狠手辣的形象。这一段以日军刺杀鲁先生的失败告终。

“第二段是关于三年前的事。主线是章子怡饰演的小刘。她是陆先生的老板王先生的妻子。她享受着荣华富贵,抵挡不住骚动,想和别的男人走。这一段主要讲的是感情,同时通过这个名人事件,带出鲁、王、张三人的利益。这段话中,陆先生的妹夫渡边在给小刘送行的路上突然叫住了司机,在这里留下了悬念。

“第三段开场是哑剧,引出了尤兰达演的吴小姐的戏。这段话主要讲的是陆先生为吴小姐和戴先生(未露面)牵线搭桥。其实讲的是戴先生的实力和当时的政局。杜先生逃到香港后,又派人回去刺杀汉奸张先生。

“最后一段开头,陆先生和吴女士正在吃饭。吴小姐的一句“爱吃哪儿吃哪儿”,牵连了鲁先生妹夫渡边的调查,暴露了他的日本间谍身份,还加了一段他囚禁小刘六三年的经历。最后,渡边在菲律宾的一个战俘营里被鲁先生发现并枪杀。全片以鲁先生去香港结尾。”

鲁先生

在人物原型方面,鲁先生的原型是青帮头目杜·。三大富豪曾说“黄贪财,善战,杜能做人”的说法,直接反映了杜的人生重心。最后,鲁先生站在自己落魄的家门口的情景,是杜后期的真实写照。“在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中,蒋介石没有充分使用他的私人军队。当时南京政府立足未稳,黑帮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使他们能够实际控制上海。抗战前他们就开始主导政局,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和黑帮合作,所以蒋介石在杜很倚重黑帮势力,这一点在影片中没有表现出来。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信心满满,欲以新的政治局面治国。这时,他觉得这帮人太落后了。事实上,解放前,杜一直很幸福。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甚至竞选上海第一任市长。但是,蒋介石实际上是准备打击黑帮势力的。当时上海物价飞涨,蒋介石派儿子蒋经国进行市场价格改革,要求在法民众持有的外币和金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杜的儿子杜维平因投机被逮捕,并被判处6个月监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冲击。杜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处境,这就是为什么他去香港,而不是台湾省或上海。"

片中鲁先生有一句台词:“这些人没有正常人的感情。他们不喜欢他们现在拥有的。他们不喜欢高楼,不喜欢秩序,不喜欢好看,不喜欢好玩好吃的,或者他们有别的目的。毁了上海也不可惜。”这是一个黑帮老大保护上海的愿望。最后鲁先生一个人离开了上海,成二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二哥的原型是张晓麟,后来去了日本,却被保镖枪杀了。

王先生的原型是黄金荣,他和小刘的暧昧关系其实是有真实成分的。

小刘

“小刘的部分人物塑造参考了著名京剧演员卢兰春。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京剧女演员开始流行。当时黄是一个法国巡捕的团长,八仙桥有个普通戏台演京剧,而吕兰春的主戏台就在那里,孟晓冬当时也在那里。年过五旬的黄迷恋上了卢兰春,但卢兰春说不能做妾,于是黄与原来的伴侣离婚。然而,他们的年龄相差30岁。后来,卢兰春爱上了一个姓薛的商人的儿子,黄很生气,绑架了薛。卢兰春带着当时黄的保险柜钥匙,与薛私奔了。经调解,黄同意离婚,陆兰春归还钥匙。”

唐说,黄之事与杜也有一定关系。“黄在嫁给卢兰春之前,曾去朝贡,并见过浙江军阀和军阀的长子卢,他当时在上海是个有权势的人物。卢当时穿着便服,卢兰春未能当场喝住卢兰春,结果被黄的手下打了一顿。过了几天,带了几卡车兵,绑架了黄,打击了黄弟子的士气。这时,正是杜出面与进行了调解。后来黄因为这件事在报纸上被称为‘陨落霸王’,渐渐地这一幕没有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杜此时开始取代他

吴小姐的原型是上海著名影星胡蝶。唐说:“现实中是结过婚的,和戴笠在一起,但和电影不同的是,她的丈夫不是演员,而是一个叫的商人,据说他很善良。在潘有声之前,胡蝶和演员林雪怀订婚了。来来回回几次之后,胡蝶非常害怕来自上海小报的压力,所以在一些重大事件上他会有后来的选择。真正的胡蝶也是交际花。她说话和蔼,性格硬朗。她遇到困难也能处理事情,跟阮不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小刘的人物设置中有胡蝶的成分,《三年牢狱》是胡蝶和戴笠的对比。

王妈的角色是指万,杜的管家。不同的是,万是杜的堂弟。万曾被称为“杜门第一红人”。据说他记忆力很好,为杜的事业记住了190个电话号码。就像电影中的王妈推荐杜淳做司机,最后刺杀了张先生一样,现实中是被万推荐的杀死的。

王妈

电影里上海话的发音是“穿越”

剧中对话多为上海话,上海的观众很容易注意到演员上海话发音的准确性。“如果要仔细研究的话,剧中的上海话还是能听出不标准的演员本人发音和比较标准的后期配音的。上海话对于北方演员来说很难,因为普通话有四声,上海话根据新旧程度的不同有五到八声,所以是后期比较方便的手段。但是后期配音弥补不了空在现场的感觉,而且很明显后期加了几个场景,打破了同期的连贯性,但是即使后期配音也不是30年代的上海口音。例如,电影开头的一个跑腿的男孩(由王传君扮演)同时具有标准的发音,但仍然具有标准的现代口音。老上海话的团音比较尖,现在新上海话主要是根据上海话的声调来用普通话。”

王传君在这部电影里。

作家沈同把上海按语言分为三派:年过六旬的老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年轻人。说的上海话略有不同,主要在发音上。青少年有时会觉得中年人说话带苏州口音,中年人觉得老年人说话带浦东口音,而老年人、中年人、成熟人则认为青少年的上海话不再地道。

唐认为,这部电影的上海话可能会引起上海观众的共鸣,但不会是给上海以外的人看的。毕竟,故事总是不言自明的。他以侯孝贤在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电影《海上花》为例。当时有人问侯孝贤:根据《海上花列传》这本书,当时的青楼女子说的应该是苏白,但为什么实际上全片只有潘迪华在说苏州话,连苏州人刘嘉玲都说了。侯孝贤解释说,当时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带有地方口音的上海话符合时代。

“这样看来,我们不应该太在意浪漫死亡史中上海话的发音。毕竟上海话只是一种符号,一种风格。如果非要追究的话,葛优演的陆先生,按照原型杜说的也应该是高桥话。”

看言情片的时候,可以想到昆汀和科珀特导演的经典黑帮片。就连片中的那句“这部电影是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也不是原创,而是出自田壮壮——在片中谈论电影,很有意思。

主流影院告别上海话已经十几年了。上一次是《股份,股份》(2002)。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代拍上海话的电影?

唐的理解是,导演并没有把关注点局限在上海:“不像拍一部豫皖片,我不认为上海是一部地域片,也不认为上海话片。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其特殊性。“上海”不是对一个地区的描述,而是对现代中国历史某一方面的表达,这就是李欧梵写《现代上海》的原因,文化研究包括上海研究。在我看来,成二是一个有历史表达欲望的导演。他绝不是为极端的上海地域保护者拍摄这部电影。”

同时,唐并不认为这是一部怀旧电影。所谓“浪漫主义灭绝史”,恰恰相反,应该是解构浪漫主义和反浪漫主义,瓦解某些人对某一段历史的一厢情愿的想象。是观众浪漫的灭绝史,像是跟总怀旧的人开了个小玩笑。他提醒那些怀旧上海的人,电影有后现代的解构调性,不能把一些细节看得太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