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看洗澡抢衣服逼做老婆: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是如何变味的?

2023-11-11 19:24 作者:岑岑 围观: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五个版本,但最受欢迎的是牛郎偷看织女洗澡的那个版本。为什么会广泛存在?让人思考。男孩听了热血沸腾,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路过这样的池塘;女孩嘴里骂着流氓,心里却美滋滋的,渴望遇到对的人。

小时候我无法理解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古代女性,织女是不是太开放了?洗澡被偷看,衣服被抢,都是死气沉沉的,还答应做老婆!.....如果我是我女同学,我一定会骂“流氓”,事后给我一个大耳刮子报警,让她做我老婆。不错的尝试!

是的,织女的操作太不合理了。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不矜持的女生,就因为她是仙女?

其实故事一开始也没那么猥琐,一切都是后人解读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源于古人对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观察和想象。

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牛牛取织女”的文字。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依桐》中也有“织女七夕渡河,鹊桥会”的描写。

殷芸,南朝梁作家,在短篇小说《小说集》中写道:

“天河之东,有一位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复一年在织布机上辛勤劳作,织成锦衣,容颜不堪重负。上帝可怜他孤身一人,答应嫁给河西的一个牛郎。结婚后,他放弃了编织。天帝大怒,命其回河东,并许诺每年相见一次。”

织女每天织锦衣,忙得没时间打扮。上帝可怜她孤身一人,把她嫁给了牛郎。谁知织女婚后沉迷于夫妻生活,浪费了纺织。上帝大怒,强迫他们分开,让他们一年只能见一次面。

颐和园画廊里的画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古书,《荆楚春秋》的故事说,牛郎和织女分开,是因为牛郎结婚时向天帝借钱不还:

“佩妮娶了织女,拿了天帝两万礼物,却久久不还,被赶到营里。”

在唐代,有许多传奇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也被解释为浪漫的事情。

唐玄宗时,有一个叫张謇的历史学家。他的《鬼录》里有一篇《郭翰》,把织女写成了一个忘义的负心女人——

郭翰长得相当漂亮,让织女心中大动,从天而降找他。两人直接“脱衣睡在一起。”织女“夜夜来”,这让郭翰很奇怪。

问她:“矮牵牛在哪里?”

织女答:“阴阳变化,与关曲(第三人称代词,同“他、她”)无关!而且河和汉都被封了,也没必要再知道了。再知道就不是烦恼了。”

——织女好开放,刚把牛郎绿了。

正如张謇写的那样,秦少游吟诵着牛郎织女的诗句:“两人若相爱久了,便是早晚的事”。这不是笑话吗?

虽然上面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想象有所不同,但并没有老牛让牛郎在织女洗澡的时候偷织女衣服的情节。直到民国时期,才有人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将牛郎织女的故事改编成京剧《天河配》,加入了那些令人浮想联翩的猥琐桥段。

1943年8月6日《申报》为新田和沛做的广告。

总的情节是:

张有财和弟弟傻三(牛郎)双双去世,兄弟俩相依为命。张有财的妻子认为牛郎是个负担,唆使张有财与牛郎分开。结果房子和大部分家产都被张有财夫妇占了,牛郎只得到一头老牛和一辆破牛车。谁认为老牛有和神灵沟通的能力?当织女和她的姐妹们正在洗澡时,它让牛郎偷走了织女的衣服。织女看到衣服被偷了,就追着去要。牛郎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拒绝,牛郎再三请求,老牛在旁边说,他们的姻缘天意已定,不可破,织女只好答应。

1936年,天津天庆茶园排演《天河配》,仙人洗澡。

台词也很有趣:

你为什么监视其他女人,偷我的衣服?如果你坚持不退我的衣服,我就不跟你休息了。/如果你想结婚,你必须归还我的衣服。/即使是一起旅行,也要穿好衣服。如果你像我一样裸体,你就不会被嘲笑。

现在的年轻女孩被流氓无理骚扰,不管是以搭讪为借口,索要联系方式,还是趁机占便宜,尽可能的占便宜。有多少人敢因为自己漂亮的姑娘而强迫别人做老婆?但是,正是剧情的无厘头极大的吊起了观众的胃口,让商家赚到了钱。

更有甚者,在台词中刻意渲染织女一丝不挂,一丝不挂,很讨男性观众的欢心。他们怎么能不鼓掌呢?

对此,1932年《中国画报》发表文章说,“故事并不令人印象深刻,只是着色以表现沐浴时人体的美。”

演出开始时,观众爆满,扮演织女的王瑶卿火了。第二年,梅兰芳也出演了这部戏。此后,许多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表演了《天河配》,故事情节基本相同。

梅兰芳主演天河配

但是,牛郎偷看织女洗澡,偷织女衣服的情节,在京剧里并不是独创。1910年,上海大观书店出版的《牛郎织女传》中,有一个牛郎在天上调戏织女,被天帝降世。结果他本性不改,偷看织女洗澡。京剧《天河配》只是把牛郎改编成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他的所作所为也是老牛唆使的。这种改编虽然不流行,但迎合了观众,流行了几十年。

艾青1951年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说:

"...采取插科打诨的态度,迎合城市普通人的落后口味,...还有色情台词。听说有的甚至放神仙洗澡的电影……”

新,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

民国时期,因戏曲浪漫桥段而被称为“粉”。戏曲里有“粉”,不是牛郎织女。当时为了赚票房,连话剧皇后辛都被要求在剧中加“粉”。新夏风拒绝了,因为她的动作太大了,不能露出她的内衣。结果剧院把她踢出去了。

当时就是这样,现在为什么不呢?只是法律法规摆在那里,不敢碰。

现在小学课本《牛郎与织女》中,织女洗澡、牛郎偷衣服的情节被删除,故事被改写为两个人为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与顽固势力抗争的爱情故事。为了纪念他们,人们把农历七月初七定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是一个爱情的节日,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

至于那些刺激的情节,还是算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