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干宝和他的《搜神记》:书中的女神形象,和传说的神女有何关系?

2023-11-08 09:25 作者:岑岑 围观:

从魏晋到隋唐统一,六朝持续了300多年。这一时期,局势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人心不稳,厌世。同时,佛教进入中国后不久,道教逐渐进入鼎盛时期,佛道相遇,更多的鬼神得到保佑。上层社会为了寻求精神解放,把希望寄托在修天成仙上,底层老百姓则寄希望于此。

文学与时代息息相关。六朝时期,大家都以鬼神为街谈巷议,以“聊斋志异”为主的文学作品自然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不仅《聊斋志异》形成并成为一种制度,其他文学体裁也受到了这种怪风气的影响,如曹植的《洛神赋》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奇谈怪论,不失为奇谈中的佼佼者。

六朝志怪文学中,流传最广的是干宝的寻神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虽然有宣扬迷信和封建思想的糟粕,但仍是志怪小说的典范。

干宝,干宝,寻神,生于东晋。他们学识渊博,擅长阴阳之术和黄老之书。他有过一番大事业,做过助理,山海关专员,三水常侍。文献中有很多甘宝写的书,但大部分已经失传,传世的《苏姬神》一书也不完整。据记载,《苏·姬神》原著共有30卷,但至今只流传了20卷。

《搜神记》的诞生,源于干宝一生中的两次神奇经历:

甘宝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很嫉妒。她在安葬父亲的时候,趁机把一个深受父亲宠爱的婢女推进了棺材。10年后,母亲去世,干宝决定将父母葬在一起。打开棺材后,她发现婢女躺在父亲的尸体上,看起来栩栩如生。甘保等人带着婢女回家,几天后却又起死回生。婢女向干宝描述了过去在墓中的生活,并像以前一样照顾干宝父亲的起居。

就这样,婢女活了好几年才死去。

另一件事大致相同,说是干宝的哥哥因病去世多日,但体温正常。他的家人不知道他死没死,也不敢轻易下葬。没想到几天后他哥哥又活过来了,还说遇到了各种妖怪。

这两件事在当今灵异,但在干宝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往往会相信这些说法。甘宝受婢女和哥哥“复活”的影响,决定记录流传于世的鬼神故事,于是“承前启后,采访近况”,“寻神记”由此诞生。

《搜姬神》的影响无非是搜集古代神话并记录下来,而《现代采访》其实是在走访世界,寻找口口相传的民间童话。所以我们在读《苏·姬神》的时候会发现,每个故事都很短,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故事之间基本没有关联,都是台词。

因此,《姬神》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篇读书笔记。我们知道,小说三要素讲究的是“人、情节、环境”,而《苏·姬神》中的故事大多没有主角,更谈不上高潮迭起的情节。好在这些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奇诡,读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而且从六朝开始,民间就流行着鬼神鬼怪之说,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肯定是符合干宝录的时候当时的社会氛围。从中也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鬼神怪”观念对后来的故事和传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清代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在序言中以干宝《搜神记》为自己创作的范本,说“只有干宝一个人爱搜神记”。这自然是蒲松龄的自谦观,因为在他的清朝,小说创作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情节曲折,写作技巧远胜六朝。

除了《聊斋志异》之外,《搜姬神》中的许多故事也被后人发扬光大。大部分都是口耳相传,一些非常经典的故事演变成了戏剧、小说等形式,如《左慈打曹操》、《孙策杀纪》等被《三国演义》借鉴;再比如那些美丽的神仙故事,被历代文人墨客写进诗词歌赋,经久不衰。

奇异文学中美丽善良的女神,似乎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最高志向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有皇帝女尸死于古山,化为瑶草的传说。如果你吃了这瑶草,你就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再往东二百里,叫孤山。皇帝的女儿死了,名字叫女尸,变成了瑶草。她的叶子变黄了,但它像一个土堆,她很迷人。”——《山海仲晶词齐静》

这个女神就是姚姬,所以叫“姬”是因为周人以姬为姓,也称姬为贵族女子,后来成为女性的美称。

关于姚记的传说很多。《山海经》说她是天帝之女,朱等书说她是炎帝之女,未婚先死,成了巫山神。也有人说她是曾经帮助大禹治水,造福众生的女神...

战国时期,屈原写了九首歌,其中有许多篇章与女神有关,如、项夫人、等,都是以女神为主角,塑造了瑰丽离奇的鬼神形象。

在屈原之后,不得不提宋玉,著名的“高”和“神女伏”,以及神女与幽会的故事,激起了后人无数的向往,留下了“巫山”的传奇。

在苏姬神还有许多女神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董永和织女”。董永因为他的孝顺被感动到了天堂,于是皇帝派织女下凡,爱上了董永,并替他还了债。依然是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改编中最火的桥段。

还有“园客养蚕”的传说。园客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但他从未结婚,一心一意致力于养蚕事业。后来,一只神蛾在园中客家人的布垫上生了蚕。蚕结茧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女神,帮他一起养蚕。后来园客和女神出仙走了。

还有《仙朝与女神》。贤超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工作者。他工作努力,品行端正,但生活条件艰苦到连老婆都娶不上。于是上帝派了智琼女神嫁给他,过上幸福的生活。

和女神有关的故事很多,这里就不举一个例子了。事实上,无论是《山海经》、《九歌》、《搜姬神》还是后来的《聊斋志异》,其中描写的女神和女妖都有一个共同点:女神是美与善的化身,作者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或隐或显地表达自己。

所以女神可能只是特定时代无可救药的浪漫文人,对自由恋爱的最高向往。无论梦里的巫山云雨有多美好,梦终会醒来,女神终会离去。正所谓“女神是妖姬还是织女,其实没那么重要。”

综上所述,志怪文学根系复杂,分支众多,以六朝为高峰。六朝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蓝本,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启蒙了唐宋传奇和明清鬼神小说。同时为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虽然不可避免地有许多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地方,但这并不能掩盖余的缺陷,而《聊斋志异》仍然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