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影视化戳破乙女游戏的“恋爱泡沫”

2023-11-07 11:18 作者:岑岑 围观:

2014年,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的行业报告中,“泛娱乐”一词被收录并被重点提及。接下来的两年,IP改编是一股热潮,掀起了一场互联网大乱抢头部网络文学,这股风也吹到了当时已经颇具规模的橙光游戏。

当时橙光已经积累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2016年一口气卖出了10多部作品的影视版权和漫画、出版物的版权。《抢婚》、《逆袭中的星光》、《仙泪》、《妙手红妆》相继宣布改编。次年,由《群星闪耀进击》作者“我是YT”创作的另一款古风作品《御龙》,即独立于《进击》剧情的无选项游戏,再次高价出售版权。

当时很多游戏迷都在等《龙王大人》的《萤火虫在天》。

但现在《玉龙》播出了,不是萤火虫,是口水。随便翻翻豆瓣评论,除了演员的粉丝,真正的观众都给了低分,吐槽“古代早期的苏王秀兰很有味道”。

抛开影视剧,《攻星璀璨》游戏评分8.5,《美丽的女儿》游戏评分8.3,《御龙》评分高达8.6。但是一旦被改编成影视剧,为什么制作、剧情、人物都很好的原著会变成烂片?

第一个视角是“甜蜜”,第三个视角是“恶心”

作为逆袭之星的一部剧,御龙之所以独立,是因为当时的玩家对这种虐恋印象深刻,悲剧色彩更是感人至深。

但是《玉龙》被搬上了银幕。起初,大多数游戏迷并不抱太大期望。毕竟几代人和深爱虐的套路在夏衔的剧里已经空司空见惯了。玉龙,一个古老的苏王秀兰故事,现在真的不亮了。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过把它改编成电视剧,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男演员的AI演技和女演员的蠢才蠢才,小姐和女仆蠢才糊涂,特效垃圾,剧情无脑…

制作水平不合格进一步暴露了游戏原有的缺陷,这是《玉龙》改编失败的一大原因。抛开这个客观因素,作为游戏和影视剧的观众,当初玩游戏时感受到的“独家好感”和“甜蜜”之所以转变为看剧时的身体不适,根源在于视角的变化。

多年来,橙光游戏一直与爱女人游戏和玛丽苏联系在一起。早期作为AVG游戏平台,诞生了一批以爱女宫斗、娱乐圈为主题的爆款游戏。这些作品吸引了众多女性玩家,女性玩家逐渐占据平台主流。同时,这些女性玩家孕育了新的女性作者,她们会更倾向于制作爱情女性作品。

由此,橙光形成了一个由女玩家、女作者、爱女游戏组成的闭环业务。

然而,橙光游戏充满了马里索尔风味。事实上,在当时的影视剧、小说等形式的作品中,马里索尔无疑是主流。更何况,如果把橙光游戏粗略归类为B女游戏的话,B女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女性主角突袭各种男性角色的游戏。至于如何成功突袭他们,那就是玛丽苏的光环了。

御龙本质上也是一个玛丽苏的故事,而这款游戏在当时非常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逆袭的一个章节,已经很出名了。《反击》以苏橙为女主角,玩家扮演苏橙。在娱乐圈,经历勾心斗角,努力事业的同时,和遇到的三个男主角谈爱情。这款游戏奠定了爱情互动游戏的基础,打动了万千女性的心。

因为是玩家自己带入并跟随剧情,这种代入感带来的游戏体验冲淡了故事原本的苏王秀兰味道,让玩家对人物设定不那么挑剔。但是这种游戏在拍摄的时候,玩家有第三个视角,也就是上帝视角。用上帝的视角看这个故事,难免会像审视其他影视剧一样,对剧情、演技、人员设计等方面进行批判。

比如一位网友在谈到御龙时说:“一群神仙妖怪不拿自己的本事去谈恋爱,过日子。每一天,他们都知道凡人是如此无助和虐待狂。你练了这么多年还不如普通人吗?”仙人修行几万年是真的。

感情真的很难一帆风顺。

女玩家不需要影视橙光游戏。

根据游戏工委和talkingdata的报告,女性玩家数量从2013年的不到百万增长到2016年的2.6亿,2013年至2016年复合增长率为50%。毫无疑问,橙光游戏赶上了这一波女性玩家成长的红利。毕竟当时恋爱女的游戏数量有限,但是为什么女玩家都喜欢玩橙光游戏呢?

一方面,形式新颖。橙光游戏里,你是唯一的主角,所有人的命运都由你掌控。

以前,观众对于戏剧、电影、影视剧等娱乐产品来说,只是一个旁观者。即使他们的故事荒诞不经,观众也只能“被动接受”。直到叙事游戏的出现,从观众变成玩家的观众才发现,一个故事的互动性增加后,他们也有了控制主角选择的机会——或者说被代入游戏角色后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换句话说,基于影视剧缺乏代入感和参与感,衍生出了橙光等互动文字冒险游戏,也算是一种高级的内容形式。

另一方面,当代女性作为一个眼界高、情感需求强烈的群体,在爱情和婚姻方面长期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但她们通常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想象中的生活,于是游戏成为了最好的发泄途径。简单来说,可以说是满足了女玩家对爱情的无限幻想,也可以说是暂时逃离了现实。

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把橙光游戏的IP改编成影视剧似乎都是一种倒退的行为。改编成影视剧,看故事的人变回被动接受故事的观众。同时,通常也很难通过影视剧逃脱橙光游戏的剧情。其实这也是对以玩家本人为主角的故事的否定。

比如《御龙》的女主角萤火虫,就包含了大部分B女游戏中女主角的单纯、善良、温柔、善解人意、共性,尤其是共性。女主角越普通,就越觉得自己是很多玩家的替代品。可以放在影视剧里,从第三个角度看,女主那么普通,为什么男主要付出全部的柔情?

B-girl游戏玩家之间的交流一直围绕着这样的话题:人是否足够可爱,剧本是否足够优秀。他们在评价游戏的时候,很少讨论代入之后感受到的爱。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可以偶尔幻想一下,做做白日梦,自己找乐子。但是,把它拍成影视,直接戳破了爱情的幻想。

就像《爱情与制作人》的制作人把游戏变成了真正的史诗翻车。广告中,女人们在争抢谁的“老公”最好。母女聊到恋爱婚姻的话题,女儿回复“有XXX陪我,别担心”。这种“智障”的行为,似乎在讽刺玩家的“纸老公”有多假。

让少数属于少数

女性玩家需要橙光游戏,就像男性玩家离不开竞技游戏一样,但不同的是,在游戏行业,后者依然是主流,越来越多的女性玩家开始积极地玩竞技游戏。这使得橙光游戏乃至整个B-girl游戏都无法脱离游戏市场的小众圈子。

原因还是要回到游戏本身。

B-girl游戏从千禧年开始从日本流入中国,直到2013年橙光正式上线。同年,纸折科技刚刚在苏州成立。这几年除了橙光平台几款好评如潮的游戏,唯一能出手的就是《爱情与制作人》,而这款游戏最大的行业价值就在于它的成功圈,点燃了市场对爱情女游戏的热情。

但这款游戏基本上把爱女游戏固定在了一个形象精致、声优知名、剧情甜美的三件套流水线上,后续的爱女游戏也几乎没能跳出这个“模子”。

事实上,即使在B-girl游戏的发源地日本,也是如此。很多B女游戏只是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性别转换,把男后宫变成了女后宫。就像男人在游戏中消耗女人的性一样,女人也在游戏中享受男人的性。而就像一个不可磨灭的“定律”,在爱情女游戏中,所有霸道总裁、阳光男孩或者温柔哥哥、“救世主”轮番上阵,女玩家依然处于被拯救的位置。

精神内核没有改变,游戏只能是单纯的形象刻画,出色的声音和千变万化的甜宠或者虐恋情节。

从这点来看,大部分橙游戏此时并不适合影视化。经过这几年那些依然是苏王秀兰情节的影视剧的“中毒”,观众早就厌倦了,除非编剧功底很深,能用新的思路把老故事编出来。

当然,商业逐利,IP版权出售是橙光游戏的盈利方式之一,橙光游戏不可能放弃这个“金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橙光至少有20款爆款游戏出售了版权,或已与观众见面,或正在走上影视化道路。

版权一旦出售,与橙光无关。再烂的电影,锅都是创作者或者演员的,最多是给烂剧添油加醋。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对橙光IP价值的一种损害。当资本逐渐意识到橙光游戏不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时候,以后想卖个好价钱就不容易了。

《御龙》不是偶然的,它的失败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男主角演技的崩塌。一个为游戏服务的故事,当它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玩家可以享受到游戏的快乐,但是一旦脱离了游戏环境,可能就不是玩家想要的了。

女性玩家不可或缺的只是游戏本身。

科技界的互联网与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任何形式的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