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羽科技-解读点评影视小说作品

微信
手机版

民族资产解冻是什么罪名,民族资产解冻立案标准

2023-11-04 10:34 作者:岑岑 围观:

「解冻民族资产」是爱国吗?是诈骗!

新华人寿认真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在不断强化服务、提升消费体验的同时,积极开展消费者教育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宣传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切实维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索赔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八项权利。通过一系列的消费者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保护其合法权益。

2023年,新华人寿将聚焦保险消费和服务全过程的各种场景,精心编制消费风险提示案例,定期发布“以案说法讲风险”的消费风险提示,聚焦老年人、年轻人、新市民和特殊群体,注重对投资者的适当性教育,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提醒消费者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益, 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消费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不断加强消费风险提示,新华人寿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健康的金融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努力提高人们的金融素养。 欢迎消费者持续关注。

案例简介

一个有红头文件宣传的项目怎么可能是假的?倪阿姨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倪阿姨生性节俭。退休后,她经常参加一些“聚人头”活动,领取免费的鸡蛋、杯子等小礼物。她还加入了许多“消息灵通”的微信群,提醒人们哪里有活动。

很快,倪大妈被拉进了一个国资解冻项目的微信投资群,里面有国资投资项目、国家红头文件、会议录音等。会不定期发布,说只要每个人投资11元解冻,投资人成功后会得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加持。一开始倪阿姨以为投资金额小,就算失败了,损失也不大。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与了投资。半年后,她收到了一定的收入,并逐渐加大了投入,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加到了群里。但这一次,大家都没有得到好处。微信群解散,管理员电话联系不上,收到小礼物的店铺是空 empty。倪阿姨在亲朋好友中抬不起头来。

个案分析

“解冻民族资产”诈骗犯罪由来已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不法分子虚构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朝代的灭亡,为日后王朝复辟积蓄了巨大财富。从口口相传到互联网工具,不断翻新,变本加厉,使得大量的人上当受骗。只需要个人一点点的投入,就能有很大的回报,还能为“国家”做贡献。这是一个稳定的利润和荣耀的问题。如果不是在梦里,那一定是诈骗。2019年8月8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文,严厉打击民族资产解冻诈骗及相关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消费者风险警告

在此提醒广大群众,我国没有国家资产解冻项目和组织,天上也没有掉下馅饼。广大群众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不法分子利用,陷在欲望的泥潭里,不仅亏了钱,还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得不偿失。

“国有资产解冻”诈骗的特征

1.冒充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委领导,利用修图技术伪造部分领导照片,甚至伪造公文、印章,严重损害党中央和政府形象。

2.诈骗手段多,参与门槛低。所谓预期收益巨大,极具诱惑力。这些犯罪团伙的共同说法是,最多交几元、几十元、几百元就能拿到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以此吸引受害者参与。

3.犯罪团伙通过建立微信群发布消息、吸引人员,以裂变方式发展下线,参与人数多,传播速度快。

4.诈骗的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这些群体通常很少接触网络信息,对一些经过ps技术处理的图片识别能力不高,容易被不法分子“洗脑”。老人们一辈子攒下的几万几十万的积蓄瞬间被骗子骗走,严重威胁社会安全稳定。

相关文章